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策略

2010-11-16□汪

声屏世界 2010年2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听众舆论

□汪 琪

在当前舆论环境复杂多元的情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作为党的喉舌与工具的新闻传播媒介在固守阵地的同时,应与新媒体相融合,顺应时代变化,改革和创新舆论引导形式。

舆论引导网络化

长期以来,面对突发事件和引发争议的事件,传统媒体往往在报道中呈现出“一种声音”或“集体失声”等现象。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在选择信息、反馈信息上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增加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原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直被动的受众拥有了更多的主动,这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新闻工作者应该针对网络媒体的特点,完善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争取舆论引导“第一落点”。在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里,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在网民心目中极易被认为 “有猫腻”,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法宝。网络媒体要利用网络传播快捷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发出正面声音,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使“谣言止于事实”,稳定民众情绪,避免社会恐慌。同时,针对网民最关心、质疑最多的问题,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新阵地和舆论斗争的新领域。网络宣传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注意用正面宣传主动为社会舆论 “设置议程”,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和杂音的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观点的不良影响。尤其是面对一些社会重大事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报道务求客观、真实、全面、公允,避免偏听偏信,避免信息不对称,避免误导社会视听,避免添乱。

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放大正面舆论。一方面,网络的海量性、即时性、数字化等特性,使网络媒体通过链接、专题等形式把传统媒体的相关报道和不同的观点、评论集纳在一起,并通过选择、强调和再呈现,构建一个事件的全景图以及观点的大碰撞。网络媒体还可以通过论坛、言论栏目,就传统媒体报道的热点或重大问题,设置话题,组织网民展开讨论,进而迅速形成网上舆论。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对传播效果的控制,来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方向。这是因为传统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人们对它们已有了较多的依赖与信任。所以,当人们需要在网上获得新闻信息时,总会天然地把传统媒体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的网站作为首选。传统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可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过滤、放大,调控网络舆论的导向。许多引起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的事件,都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互推动的产物。

舆论引导平民化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公众分散话语的自主、集中表达汇聚成为强大的舆论力量,往往与官方话语发生直接冲突。政府需要正视这种不可逆转的媒介环境以及多元话语形态,清醒认识到简单控制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应改变过去强制性、简单化的舆论引导方式,以平民化、平等化的对话方式协商、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九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由九江市政府纠风办和九江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九江人民电台新闻综合频率承办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一座桥梁。节目创办于2000年4月,已经与各个职能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了固定的听众群,是一档市民信赖的舆论监督节目。2009年,《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接听电话1000多个,接收短信200多条,运用直办、转办、督办的方式,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率高达90%,实现了“展示党政部门形象,倾听基层群众心声,接受广大人民监督,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的节目宗旨,成为一档市民爱听、必听的实用节目。

新闻综合频率的另一档品牌节目《百姓热线》开办10年来,听众反响热烈,秘诀就在于寓指导性、权威性于“怎么办”之中。节目开头多是报道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而通过热线电话了解并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引导方式既不是新闻的堆积,也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景并加入主持人的讲述与评说,完全将听众置身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听众犹如亲临其境,感同身受,从中得到教益与启示,从而使节目受到群众欢迎。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主持人发现,有些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类似的问题又出现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把道理讲透”。为此,《百姓热线》的子节目《百姓与法》应运而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律师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请到节目现场,针对报道的事件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进行评说,寓“法律”“道理”于节目之中,既强化了节目的针对性又增强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社会活动是一种 “看得见的广播”。九江新闻广播一直致力于办看得见的广播,举办春节诚信车、植树节、活动进社区、校园现场演唱会、广播有奖征文等活动,看得见的广播对增强广播与受众的联系,提高广播的地位与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社会活动因具有现场感和互动性等特性,提高了对听众的引导效力。这种“可看得见的广播”战略对广播系统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听众舆论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