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离观众的米高梅破产何谈意外

2010-11-16□禾

声屏世界 2010年12期
关键词:海量索尼

□禾 刀

远离观众的米高梅破产何谈意外

□禾 刀

成功者的原因大抵相同,即在正确的时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失败者的原因,自然各有苦衷。身负40亿美元债务的米高梅宣布破产,实际只不过自索尼收购之后,再一次放大了原来仅20亿美元的窟窿。缺钱,当然是米高梅最显而易见的原因,但索尼注资的无力却又表明,钱未必就是米高梅起死回生的那味良药。

追寻米高梅的 “发迹”不难发现,“聘请最好的导演,雇用最好的艺术指导、服装设计以及最好的灯光、摄影,希望每一部电影都极尽完美”,这是米高梅之父路易斯·梅耶力挽狂澜的致胜法宝,也是当年电影产业中的创新亮点。如果说1948年的《反托拉斯法》腰斩了如日中天的米高梅,也即便以电视为代表的新型传媒的崛起对其造成了强烈冲击,但1958年重拍的《宾虚》,仍旧创下奥斯卡11项大奖的光辉纪录,足证其宝刀未老,雄风犹在。

米高梅的破产看似是个经营问题,实际又不完全是经营问题。虽然米高梅也吞并了联美公司,拿到了《007》这块金字招牌,砸下大笔金钱,意图重振雄风。但经受多年折腾的电影产业,思想守旧,创新乏力,终未能走出精品匮乏的魔咒。确实,米高梅不缺明星,但缺的是昔日那种敢闯敢试的大胆作风。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好莱坞传统影业巨头纷纷下嫁他人,但大都与影业有关,要么强强组合,要么相得益彰。等到米高梅睡梦初醒,意识到与其它媒体合作的重要性时,无奈病入膏肓,为时已晚。

在新兴媒体的竞争和蚕食下,许多电影公司绞尽脑汁,积极探索包括3D在内的新兴电影技术路径的同时,米高梅却一次次沦为资本运作的附庸。电影是一个用脚投票的市场,当观众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算被明星效应偶尔糊弄一次,但下次要想让观众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就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

不可否认,作为烧钱产业的电影,离不开海量资本的强力支撑,但一个只乐于资本回报的造钱机器,又怎会弯下腰来诚恳地倾听观众的呼声,尤其在电影先进技术与思维方面高瞻远瞩?一句话,没有与时俱进的电影品质,仅凭投资的虚把式,又怎能忽悠得了整天必须面对海量信息的观众!

猜你喜欢

海量索尼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索尼VPL-VW878正式公布
以色彩自然取胜Sony(索尼)VPL-U300WZ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如此小却如此广索尼FE 12-24mmf/4 G
大三元的最后一员 索尼FE 16-35mmf/2.8 GM
多通道海量数据记录系统设计
一种海量卫星导航轨迹点地图匹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