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作为电影表现形式元素的探讨

2010-11-16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电影评介 2010年16期
关键词:戏剧性表现形式方言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夏 璠

方言作为电影表现形式元素的探讨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夏 璠

方言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在合适的时候运用才能为影片加分,如果乱用就起不到任何效果。评价方言作为一部电影的表现方式是否恰当,应该看这一表现形式是否契合了电影的主题,好的电影是运用了适合影片内容的表现形式构筑成的整体。

方言 电影 表现形式

中国方言电影在《疯狂的石头》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专业人士也对方言电影这一特殊类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方言这一特殊的语言符号虽然脱离了视听语言的符号系统,但也因其特殊性而有了它特定的指代和功能。

方言首先拥有本身的纪实性,真实再现人物生存状态,如在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中,方言再现了电影人物的生存状态;其次,当方言与电影结合,作为电影表现方式中的一种,这种真实与创作的结合又制造了方言电影中由对白产生的特有的戏剧性,如在《疯狂的石头》中广东方言“我顶你个肺”制造的喜剧效果等等。

一、方言体现真实感

纵观当代中国电影,方言在电影中运用被人们认可,最先是在解放初期的一系列建国电影中,这些电影中领袖的扮演者为了真实塑造人物形象,都需要说一口领袖家乡的方言,扮演毛主席的演员需要说湖南话,扮演周总理的演员需要说江苏话,这都是为了满足电影人物对真实性的追求。

真正意义上的方言电影,应该是60年代以四川方言拍摄的《抓壮丁》为标志,方言开始从个别人物形象的特有符号变成了特定人群的标志符号。在张艺谋拍摄的《秋菊打官司》中,方言营造了一群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形象。在贾樟柯《三峡好人》中,方言区分了不同地区的人群……在方言电影中,方言成为一种标识,它代表了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代表了他们的草根文化,方言成为一种现实状态提炼出来的符号,成为一种将生活真实感搬上银幕的手段。

二、方言制造戏剧性

我们将方言视为脱离了电影视听语言符号系统的另一种语言形式,对于视听语言的运用,电影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不断地实践。而方言这一语言形式也随着电影形式的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从巴赞纪实美学的考虑到电影形式主义的探索寻找新的突破。方言的运用逐渐从展示真实性的简单要求中抽离出来,以表现为主的戏剧性成为方言展示的新舞台。

如在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中,导演运用了重庆方言、成都方言、河北保定方言、青岛方言、广东方言等,这些方言的运用不再出于对影片真实性的要求。对于这一部影片来说既不需要展示特定人物的特定身份,也不需要划分出特定的人群,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区别更不是影片需要传递的主题,方言的运用仅仅是为了制造戏剧性,增加戏剧效果。影评人、编剧程青松也曾说过:“第六代导演和宁浩运用方言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追求纪实美学风格,后者是追求夸张的、戏剧性的商业效果。”

三、方言作为一种表现形式

在对方言电影的讨论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将方言与普通话分别作为非主流与主流的代表相比较,方言电影由于语言地域限制,能听懂的观众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方言电影的发展,使其不能成为主流。人们担心在电影中过度使用方言,不但观众对方言的新鲜感会降低,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从电影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考虑不无道理,方言显然限制了电影的广度。但是如果我们将方言考虑为电影的某一种表现方式,我们则会打开方言电影的另一片新天地。

方言在电影中有何用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海婴用“制造喜剧效果”和“表现生存状态”两种目的作了解释。方言已不仅仅是表达信息的渠道,它被赋予了除此以外的其他用途,就像电影《公民凯恩》中构图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内容,它有了表达深层含义的功能。这样的比较,说明我们能够将方言视为一种表现形式。

优秀的电影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方言电影虽然众多,但是取得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电影却不多,《三峡好人》可以说是成功的代表。当然对于大多数电影观众来说,观看电影的重点仍然是影片呈现的故事,呈现的虚构时空中的世界与事件,而电影的形式元素是藏在内容之下的。《三峡好人》正是利用方言表现了影片中人物的生存状态,成为隐性的形式元素之一。影片在国外获奖,评委们对方言的熟悉程度并不比国内强,但是影片中通过方言表达的潜藏的地域文化与迁移矛盾是评委能通过语言的区分感受到的,就像《窈窕淑女》中奥黛丽•赫本扮演的村妇,她语言所代表的阶层,国内观众也能感受到一样。影片中有一个段落,一位本地居民反复摇头表示听不懂外地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一戏剧冲突,看似轻,意义却重。如果将影片中的方言换做普通话,那么矛盾与影片的内涵则很难表现出来。

《疯狂的石头》并没有从文化深度上去考虑方言,但是大杂烩的方言也在影片背后塑造了不同的人物,一个小城市,汇聚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如谢小萌时不时冒出的四川普通话,也成功塑造了一个小人物的形象。方言成为真实性与戏剧性巧妙结合的妙点。

方言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其他的表现形式相同,只有在合适的时候运用才能为影片加分,如果乱用就起不了任何效果。笔者认为,未来电影的发展,对于方言电影而言,我们不应该以电影是不是方言电影来评价其效果,而是应该以方言作为这部电影表现形式之一是否合适来判断。好的电影是运用了适合影片内容的表现形式构筑成的整体。

10.3969/j.issn.1002-6916.2010.16.010

夏璠,女,1982年6月,籍贯贵州贵阳,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电影学。

猜你喜欢

戏剧性表现形式方言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