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镇赋诗话亲情

2010-11-11/孟

中华魂 2010年8期
关键词:黄镇

/孟 红

黄镇赋诗话亲情

文/孟 红

黄镇将军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外交家,我党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者。“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若能常写作,/定为天下知。”这是1952年夏天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回国述职时,在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下,南下乘船游览长江采石矶等美丽风光的过程中,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即兴之作。它道出了一个“秘密”:一向深藏不露的新中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黄镇将军原来是多才多艺的大才子。黄镇,乳名百知,又名佩寰,1909年1月8日出生于素有中国“文都“之称的安徽桐城县东乡 (今属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黄镇6岁入塾读书,少时饱读《四书》《五经》,深受古朴悠久的桐城文化的影响。他的启蒙老师杨绳武是位民间艺术家,工诗善画。在杨老师的悉心调教下,黄镇打下了扎实的书画和古文基础。后来他考入了著名的桐城中学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艺术功力更见突飞猛进。这里撷取黄镇众多诗词佳作中有关亲情方面的几篇叙之,以飨读者。

悼弟弟:“天南地北同为国”

黄镇有一个同胞弟弟,名叫黄桂元,深受哥哥黄镇爱国救民抱负与行动的影响。早在1929年,黄桂元在枞阳浮山中学读书的时候,便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他参加革命之后改名为黄斌。由于黄斌当时对校方某些人克扣学生的伙食费甚为不满,组织部分进步学生掀起了学潮,故而被校方开除,后来就在家乡一边教书,一边坚持革命。“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黄镇通过书信与弟弟取得联系,对弟弟的处境十分关心,对他的进步非常支持、感到欣慰,并且介绍弟弟要进入延安 “抗大”读书学习。

1937年底,黄镇随八路军总部由山西洪洞县东进沁州,其弟黄斌则西去延安“抗大”学习,恰好途径洪洞县,中间相隔一宿,很遗憾地两兄弟未曾见上一面。1938年8月,从延安“抗大”四期毕业后的黄斌回到了老家安徽枞阳,马上投身于积极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救国斗争的革命洪流中,先后担任桐(城)东(乡)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新四军七师五十五团副团长兼政治处主任。1942年初,黄斌与该团政委等率部赴皖南铜(陵)繁(昌)地区完成招抚任务后,乘船北回,夜渡至无为县土桥附近江面的时候,突然遭到日本侵略军炮艇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

一年后的1943年11月19日,黄镇见到了新四军七师副师长傅秋涛,探询自己弟弟的有关情况,并且最终确信其弟已经为国英勇捐躯。闻此消息,黄镇悲痛万分,于是怀着对日本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和对同胞骨肉的惋惜悼念,提笔赋诗一首《怀亡弟》:

东去西来隔一宿,十年一面恨未酬。天南地北同为国,壮志冲天映海流。

黄镇还在日记中写道:“弟弟出来,在抗战开始即到陕北,主要是受了我的影响,毕业南返后积极工作,忠于党的事业。这是值得兴奋的事。闻此噩耗,能无动于衷乎?且其北来后,几次都有见面的机会,都是相差不久的时间,未能见到。与吾弟屈指计之至今不见已14年矣!……今后只有更加努力杀敌,为抗战中无数烈士报仇,为弟弟报仇,更忠于党的事业,来完成弟弟的遗志!”

思爱妻:“永期相辅又相成”

要奋斗难免就会有所牺牲,干大事者往往很难照顾到家庭。

1939年,黄镇与朱霖在山西八路军总部相识、相恋并结为伉俪。此后,两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互敬互爱,1950年两人一同调入新中国外交部工作。

由于外交工作的特殊性和外交纪律严格性的原因,黄镇夫妻长期在外奔波,他们在国内生活的七个子女也跟着受了不少苦。但是,这些孩子个个自强 不息,奋斗不止,很为父母争气。

大女儿黄文结婚时没有嫁妆,没有隆重的婚礼服而是身穿蓝布衣、解放鞋,独自一人空着手去了婆家,也毫无半句怨言。二女儿黄浩胳膊有点残疾,被下放到山东农村劳动,却坚持自学。三儿子黄胜利下放至农村,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仍然斗志不减,苦活累活抢着干,并因此患上了腰肌劳损症。小儿子黄和平参军来到天寒地冻的东北,立即写下血书,誓死要求上珍宝岛。小女儿黄庆15岁就进了工厂做工,由于工作环境太苦,累得患上了结核病。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们的种种遭遇,不时地传进了母亲朱霖的耳朵里,搞得她牵挂不已,心疼焦虑,心力交瘁,于1970年5月大病一场,经组织批准回国治病。此间,黄镇一心扑在工作上,正在法国巴黎忙着会晤美国特使,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前期准备工作,夫妻俩天各一方,更是两相牵挂。于是,1970年9月6日,黄镇难抑对治病之妻的思念和顾虑,写下了七言诗《慰病中朱霖》:

依然景物少亲人,万里梦中探佩卿。(1)三十二年生死伴,永期相辅又相成。

勉子孙:“继承父辈踏新征”

进入“文化大革命”后期,随着林彪集团的垮台和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黄镇一家人的境况有了改观。此时,大女儿生下一子,取名小文,乃黄镇的第一个孙辈。次子黄河、三子黄胜利又相继考入了大学。一直表示要独身的黄胜利也改变了初衷。二女儿黄浩、小女儿黄庆也相继参军并进入医校深造。小儿子参军后,多次获得了“五好战士”等荣誉称号。碰巧,外甥又给舅舅黄镇寄来了女儿刘恒前的百日照。这一切令已过花甲之年的黄镇喜不自禁、欣慰不已,他像一个普通的中国老人一样,有一种朴素纯真的尽享天伦之乐的感慨,并在百忙中高兴地写下了情真意切的一首《五喜诗》:

一喜文儿抱小文,万千往事涌浮云。红旗万里光天下,永远向前接班人。二喜两人上大学,两女立志学医药。全心全意为人民,“两个极端”最快乐。三喜恒前百日欢,两姓先人忆往年。黑夜漫漫遍渊壑,而今光照换人间。四喜和平得“五好”,少怀大志觉悟高。百炼成钢熔炉大,前途无量看尔曹。五喜还俗小“贫僧”,喜结良缘战侣情。遥望同心常勉励,继承父辈踏新征。

注:(1)朱霖原名文佩卿。

猜你喜欢

黄镇
雄关漫道: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看长征纪实绘画
黄镇:将军大使的诗情
“雷公”与“圣母”
黄镇将军与文化部的拨乱反正
坐车别看鬼故事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任上的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