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维谚语中数词象征意义的对比

2010-11-09张红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数词维吾尔语维吾尔

张红雨

(和田师专 新疆和田 848000)

汉维谚语中数词象征意义的对比

张红雨

(和田师专 新疆和田 848000)

简言之除本义外的隐含意义即象征意义。汉维谚语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数词。这些词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具有或同或异的象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揭示该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心态。

汉维谚语;数词;象征意义;对比

数字本身不具有神秘色彩和任何神秘力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数字时,往往赋予了它很多非数量的涵义,即许多数字在言语交际中已远远超出了自身的数量意义。汉维两个民族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或厌恶的数字,它们或表示福祸吉凶,或有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情感,总之,这些数字蕴含着该民族特殊的文化习俗。

一、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凡是含有数词的谚语,不论数词是虚指还是实指都纳入收集范围。之后将收集谚语中的数词分别进行分类统计。通过统计,可以明显看出有的数词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数词,这初步说明不同的民族在数词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偏好。然后再对这些含高频数字的谚语进行考察,分析出使用特点及规律,最后探求出其文化底蕴。如果同一条谚语中同样的数词出现了两次或以上的只记做一次。如“家无二主,国无二王”中的“二”在统计数量是只算做一次。“一”在汉语里除了可作数词外,有时还可作副词,表示“一旦”这样的义项,诸如此类的谚语也不在我们的统计分析之列。

二、数词谚语概述

2959条维谚中含数字的谚语162条,占5%,1200条汉谚中含数字的谚语有186条,占16%。这些数字谚语中,1至9全部都出现过,十位以上维谚中出现的主要有“10、30、40、41、70、72”等,百位及以上有“百”和“千”。汉谚中十位以上主要有“10、30、90、99”等,百位及以上主要有百、千、万。谚语中出现的主要数字如下表:

维谚 汉谚N0 数字 出现次数 % 排序 出现次数 % 排序1 一 98 60 1 137 74 1 2 二 21 13 3 25 13 4 3 三 7 4 7 59 32 2 4 十 21 13 3 15 8 5 5 百 10 6 6 16 9 4 6 千 25 15 2 38 20 3 7 七 14 9 5 11 6 6 8 九 5 3 8 11 6 6 9 四十 17 10 4 0 0 7 10 万 0 0 9 16 9 4 11 三十 7 4% 7 2 1 6

其中维谚中排在前五位的是数字“一”、“千”、“二”、“十”、“四十”和“七”,汉谚中排前五位的是“一”、“三”、“千”、“二”、“百”、“万”和“十”。维谚中有汉谚中没有的“四十”,汉谚中有维谚中没有的“万”。

三、谚语中数词的对比与分析

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汉维使用基本相同的词有一,使用数量均列第一。千也是汉维两个民族较喜爱使用的数次,汉谚中列第三,维谚中列第二,此外还有二与十。以下分析以数量作为划分标准,分别分析其意义。

(一)使用数量基本相同的数词

1.数字一。一自古就被认为是万数之始、万物之祖、万事之源。这种崇拜一的文化心态反映到语言中,便形成了众多的含一的谚语。而且一是整数中最小的一个,在与多数进行对比时,一自然而然成为最佳选择。因此在汉维谚语中,带有数字一的谚语都是最多的。维谚中共98条,占60%,汉谚中共137条,占74%。

一的意义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表示少。比如维谚中的“好汉的话只有一句”,表示说一不二,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一句话说不死好汉”表示人生难免会犯错误,但宽厚的人不会因为一点点的指责、批评而消沉下去。汉谚也有“一根肚肠通到底”,形容性格极为直率,“平地一声雷”给人一种骤然而至的感觉等。表示数量很少的一与其他数字连缀对照,会形成鲜明的反差,产生对比、衬托的修辞效果。比如维谚“量六次,裁一次”,意谓很慎重,反复考虑,才开始行动,“磨盘转一圈,主人转百圈”,形容为了一家人的日常用度,生活安定有序,家长像磨盘一样忙得团团转。汉谚中“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家里人口再多,最后也只能是一个人说了算,“一人难趁百人意”比喻一个人很难让大家都满意。

数字一还表示“同一个、同样”。维谚说“一个枝子又长花,又长刺”比喻同一对父母生的孩子性格、志趣却各不相同,相当于汉语中的“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汉谚中“一号藤子结一号瓜”比喻同样的家庭培养出一样的子女,“千朵桃花一树生”是说兄弟姊妹再多,也是一母所生,血脉相通。

在汉汉两个文化体系中,人们对一的看法基本相同,赋予了它几乎等同的伴随意义。在早期社会中,作为最小的自然数,一应该是最早也最容易被认知的数字,由一知道了二、由二知道了三……,直至知道更多。因此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赋予它“少”的涵义,这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选择,并不含其他更多神秘色彩。汉维皆同。后来道家的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强化了汉民族的这种选择,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找到了一种理论依据。

2.数字千。不论是在维吾尔族还是汉民族心目中千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人们在形容数量多是,首选就是千,因此含千的谚语在维吾尔语中列第二位,在汉语中列第三位。

含千谚语中最多的都是一与千的连缀使用,形成一种多与少的强烈对比,其中维谚有20条,汉谚有17条。不论单用还是联用,千都表示“多”,但并非真的有千个那么多,而是虚指。“比如汉语中的‘千恩万谢’,维吾尔语里是‘一千个感激’、‘一千个感谢’;汉语的‘很后悔’,是‘一千个后悔’;汉语的‘千难万险’,是‘一千个困难一千个艰巨’,汉语中的‘千佛洞’维吾尔语称‘千间房’。”[1]都是虚指多。再如汉谚中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意谓孩子远行在外做母亲的总是放心不下;“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在家即便很多日子也很舒适,出门即便很短时间也很不便等。还有维谚中的“巴扎上纵然有千人,心中只有一人”,说明世上即使有成千上万人,但心中知心的朋友或爱侣却只有一个,“一座坟墓进水,千座坟墓不宁”,一家发生了不幸的事情,左邻右舍都不安宁等。当多的不能再多时,可以说成“教法的规定有一千零一条”,表明《古兰经》中规定的繁文缛节已经多到了极致,简直不能再多了。

3.数字十。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以十为一个周期,而百、千、万这些数字均与十有关。汉谚中十列第五位,维谚中列第三位。

汉谚中十多数情况下代表数量多,这时候的十可以是虚指,也可以是实指,“一力降十会”意谓一个力气大的人可以降服十个会功夫的人,十就是实指,“一个姑娘小喘气,十个姑娘一台戏”,中的十指众多,是一个虚数。十与小于自己的数联用时,表“多”,但与大于自己的数联用,则表“少”,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还由多引申出其他多种含义。和一联用时,十表示“多、长、远”等意义,比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等;“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中的十又含有“到处”的意思;“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指有时空闲有时忙,十可以理解为“有时”;“一分醉酒,十分醉德”中的“十分醉”形容大醉。十与九联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指代全部与部分的关系,比如“十个麻子九个俏”、“十步九回头”中,十代表一个整体,九代表整体中的大多数。但有的时候十与九还可组成一种并列关系,比如“十磨九难出好人”中“十磨九难”是指反复磨难之意。因此,相对一、千而言,十意义不是很稳定。

十在汉文化里是一个满数,含有完备、圆满的意思。比如我们常用的“十全十美”,和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十大杰出青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从谚语也可见一斑,比如十个麻子九个俏中十就是一个满数,代表整体,“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三与七恰好组成了十,间接地说明十含有“完备、完整”的意思。

维谚中的十意义相对简单一些,且大体与汉谚相同。十在多数情况下表示“多”,但也是中间数,即与大于自己的数搭配时,表示“少”,与一搭配时表示“多”。比如“十年育树,五十年育人”和“剜着吃够十天,刮着吃够四十天”中的十与四十、五十相比要小很多,但是“给时一个嫌多,拿时十个嫌少”(形容吝啬鬼、爱贪便宜的人),“十张介绍信,不抵一个老熟人”中,与一相比,十就显得多了。十表示数量时,有时是虚指,有时是实指,“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中十就是个实数,“笑上十次就会有一词哭泣”(比喻生活中有欢乐,也有忧愁,快乐之后往往就有伤心的事情发生)中的十就是虚指。维谚中有一例与九联用的,用法与汉谚基本相同,也指代整体与部分,用来说明其中的大多数,如“十个秃子九个滑”。

维谚中十即使与一联用,意义也相对简单。比如“老粗挨一棍子,毛拉挨十棍子”(指没文化的人犯了错误,不要过于指责,知书识理,有学问的人犯了错误,不可轻饶)、“一个狗腿子比十个主人还可恶”、“别人喊十次加油,不如自己鼓一次勇气”中的十始终都是其表示数量的基本义或“多”,鲜见其他引申义出现。

4.数字二(两)。汉谚中的二表示数量时均为实指,“困难九十九,难不倒两只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可做序数词,表第二,“头回上当。二回心亮”、“头嫁由亲,二嫁由身”、“一是误,二是故”,与一联用有时可引申为“不专”,“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一心不能二用”,与三连缀使用时,基本为贬斥的语义,比如“着三不着两”,形容说话做事没有分寸,“三头不辨两”,比喻糊涂、愚昧无知,此外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心二意”、“三日打鱼两天晒网”等。可见,二在汉民族心目中不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数字。

二在维谚中表数量可以是虚指也可以是实指,如“不让孩子拿刀子,他只哭一次,让孩子拿刀子,他会哭两次”中的“两次”是指“不止一次,多次”,“祸有两回,死只一次”,“两回”也是指多次,“一个土块打了两只斑鸠”、“一个胳肢窝夹不住两个西瓜”则为实指。从感情色彩来看,二有时候也是表示贬义,“两只公羊顶角,恶狼顿时肚饥”、“两个牧工放羊,羊羔肯定遭殃”,是说人多反而互相推诿,造成损失,近似于“两人养马瘦,两人养船漏”,“一山难容两虎”等。

(二)使用数量差别较大的数词

1.深受汉民族喜爱的数字三。三在汉谚里是个非常活跃的数字,居第二位。

三除表示数量外,还可以表示“多”。比如“一世破婚三世穷”、“女大十八变,临到结婚变三变”。但有时还可表“少”,“命里有三升,不去求一斗”,“三升”与“一斗”相比,显然要小;“不如意十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二三”相对“八九”也是小数,因此三表示多少意义时,一般以与自己相搭配的数字为参照。三由数量少引申还为“有一些,一点”之意,比如“是亲三分向”比喻亲戚之间总是有些偏袒,“夫妻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即使夫妻之间也要有所保留,不能够完全信任。三在汉谚里还有“限度、极端”这样的文化色彩。比如“事不过三”、“酒过三巡”、“头三脚难踢”、“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等。三很多时候是虚指、泛指,“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不一定就是三把,而是泛指某些新的举措或改革,“忍辱至三公”,“三公”泛指高官,“若要好问三老”,“三老”泛指有经验的长辈等。有时实指,“日食三餐,夜眠七尺”,“三餐”确指一天三顿饭。

人类的思维处于低级阶段时,认识的数有限,一表单数,二表双数,三就可以表多数了。古汉语里三表多数的遗俗还盛。《史记》称“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三衍生出了世界万物,世间万物又被三分为天、地、人,“三,天地人之道也。”受此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汉民族来说,三是个很有灵性和神秘色彩的数字。不仅谚语如此,汉语中的很多成语、俗语、以及民间故事中也常用到三。“有人做过统计《中国成语大辞典》中,仅以三打头的成语就有78条,《中国俗语大辞典》中,以三打头的俗语就有215条,并且以上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其他含有三的成语与俗语。”[2]

维谚中也出现了三,但显然三并不是一个很活跃的数字,162条数字谚中,含三的谚语仅占4%,与186条汉语数字谚中含三谚语占32%相比,差距很大,说明三只是汉民族偏爱的数字。

(三)某一种谚语中独有的

1.维吾尔谚语中的吉利数字“四十”。四十在维吾尔语里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有着神圣的文化色彩,自古以来就被广大的维吾尔人民所喜爱和崇拜。所考察的186条汉语数字谚中没有发现1例含四十的谚语,但162条维吾尔语数字谚中,含四十的谚语有17条,占10%,排第四位。

四十表多,“有闺女的家门口,常拴着四十匹马”,相当于汉语的“一家有女百家求”,“邪恶四十年后露原形”,哪怕时间再长,真相总会暴露出来,“四十个男人比不上一个妇人的鬼点子多”等,四十都表示多数。由此四十还引申出“无穷、最大”的文化内涵,比如“富人穷汉,四十年一换”,相当于汉语中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四十年一出驴子戏”,四十年才看到一次毛驴耍把戏,比喻机会十分难的,相当于汉语中的“千载难逢”,“女人的命有四十一条”,比四十还要多一,已经超越了极限,用来形容妇女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生命力非常强。在维吾尔人的观念里在这些地方的四十成了若干的含义,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大最长最具有无穷意义的一个数字,四十的文化内涵就演变成了“无穷无尽”或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极限”。

“对此,民俗学家阿不都克里木教授指出:‘神秘数字40跟宗教信仰无关,它完全属于维吾尔人的古代文化范畴。《乌古斯可汗传说》[3]中就有不少关于40的描述。在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生40日要为其举行摇床礼[4],人死后要举行40日乃孜尔[5],这均与数字40的神秘性有关。’”[6]

维吾尔民间流传着的很多故事和传说也都和四十有关。如“国王生活奢侈,‘娶了四十个妃子’,国王高兴时,要‘举行四十个昼夜的庆典’;国王怕冷,‘盖了四十条被子’,巴依‘说了四十句谎言’,牧羊女‘和四十个同伴去打猎’。国王想让阿凡提出丑,让四十个大臣每人‘生’了一个蛋,阿凡提不会生蛋,学起公鸡叫,说‘四十只母鸡里没有一只公鸡怎么行呢?’”[7]又如“架了四十级梯子”、“吟了四十首诗”、“打了四十天的仗”、“庆祝了四十天”等。在维吾尔族的各种人生礼仪中也经常出现四十这个数字。如:维吾尔族的妇女生下孩子“做月子”是做四十天,四十天满月举行摇床礼时主人要准备四十个小馕发给来作客的小朋友。维吾尔姑娘常把她们的头发梳成四十根小辫。四十在这里展示了维吾尔人民对数字四十的尊崇。总之维吾尔文化中的四十早已突破了数字的限制,而是象征着维吾尔人民心中的“完美和圆满”。

2.汉谚中特有的数字万。万是汉谚中特有的一个数字。与千的意义基本相同,万形容很多,“破家值万贯”,“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人立志,万夫莫夺”。并进而引申为“所有”之意,“家和万事兴”,“人到中年万事休”、“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万事开头难”等。

虽然维吾尔语的记数法和汉语一样是十进位,但维吾尔语与突厥语族的其他语种一样,是三位一级,个、十、千、百万、十亿是基本位数。万这一词也有,但实际使用时人们更多地使用合成数字“on meŋ”(十千),维吾尔谚语十分讲究语音和谐,为使表达更加简单经济和朗朗上口,用万必然不如千来得便捷。因此不论从思维习惯还是语言形式,人们都倾向于用千表达多数的概念。因此维吾尔语数字谚中没有万出现。

四、小结

汉维两个民族都喜欢一,并且用它来表示少,这是人类思维过程中最自然和合理的选择。也喜欢十及十的倍数百、千等,这应该与十进制有关。由于三的神秘的哲学意义,三成为对汉民族来说非常有魅力和尊贵的一个数字,这可以从三的使用频率以及表达的意义得到证明。受简练表达的需要,和谚语语言上口的要求,维吾尔族不用万这个合成词来表述多数的概念,这一点也是区别之一。四十是一个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数字,但仅限于维吾尔谚语,在维吾尔族看来四十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谚语与日常生活的礼俗中都有反应。但在汉民族的心目中四十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字了。

与注释:

[1]蔡崇尧.数字在维吾尔语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色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1).

[2]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P142.

[3]《乌古斯可汗的传说》:是一部记述乌古斯部族勃兴史以及早期回鹘汗国历史的民间文学作品,最初曾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乌古斯部族诸部落间广为流传.具体成书时间不详,但学界多认为畏吾儿人当时还信仰的是萨满教,但亦带有摩尼教色彩.巴黎本《传说》是763年之前形成和书写的.后期写本中的伊斯兰教色彩是传播过程中被不断加工、改造的结果.

[4]摇床礼:摇床即摇篮.婴儿在母亲身边喂养满40天后,就要放到摇床中,为此而为孩子举行洗礼.由请来的孩子用40个小木勺往婴儿身上浇水,并说祝福的话.

[5]乃孜尔:维吾尔祭礼,是对死者举行的一种悼念活动,一般三天、七天、四十天和周年都要举行,但四十天为大祭.

[6]阿不里米提尤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博士论文,新疆大学,2003,P127.

[7]蔡崇尧.数字在维吾尔语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色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1).

张红雨(1973-),女,硕士,和田师专讲师,主研方向:语言、思维与文化。

2010-06-28

猜你喜欢

数词维吾尔语维吾尔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数词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