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尕斯库勒油田下干柴沟组灰岩储层岩石分类方法研究

2010-11-08叶宏江孟丽春董航程王俊斌丘彦平保吉成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年1期
关键词:泥晶灰岩岩性

叶宏江,孟丽春,董航程,王俊斌,丘彦平,保吉成

(1.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南阳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尕斯库勒油田下干柴沟组灰岩储层岩石分类方法研究

叶宏江1,孟丽春1,董航程1,王俊斌1,丘彦平2,保吉成3

(1.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南阳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尕斯库勒油田下干柴沟组灰岩中主要产油储层以藻灰岩、泥晶灰岩为主,非均质严重,有效储层划分和识别困难。在收集了大量的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录井、测井新技术资料(成像、ECS测井等)、试油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资料、成像测井新技术、ECS元素测井新技术和常规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岩性识别,建立了储层岩性分类的判断标准,为油田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尕斯库勒油田;干柴沟组;储层;灰岩;分类;成像;测井资料;标准

尕斯库勒油田下干柴沟组目前大量地质、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表明,灰岩储层中藻灰岩、泥晶灰岩是本地区的主要产油储层,砂岩、泥岩几乎不产油。目前勘探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储层识别困难[1-2],储层的岩性和主要储集空间认识不太清楚。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从测井资料入手,建立了各种识别储层岩性的方法。

1 油藏概况

1.1 地质特征

尕斯库勒油田下干柴沟组油藏在构造上为一西陡东缓的不对称背斜,西边被Ⅻ号断层切割,北边与Ⅺ号断层相交,构造面积55km2,长轴12km,短轴4.6km,闭合度450m,背斜长轴走向为南北向,从构造发育史分析,是一个同沉积构造。从构造受力分析,构造北端由Ⅺ号断层和Ⅻ号断层控制,应力集中,裂缝发育,属于半深湖-深湖相环境,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1.2 储层特征

1.2.1 岩性

以碳酸盐岩为主,地层厚度分布区间为550~600m。中上部岩性以灰、深灰色泥岩、钙质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夹灰、浅灰、灰黄色泥灰岩,少量灰、深灰色灰岩和钙质粉砂岩。岩性自上而下变细,颜色由浅变深,含钙量逐渐增大。下部岩性以灰、深灰色泥岩、泥灰岩和钙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质泥岩等,灰岩集中分布于 K9-K11标准层之间,砂岩类占少量,在平面上灰岩沉积分布稳定,纵向上较集中。

1.2.2 物性

油藏平均孔隙度7.81%,平均渗透率为0.59× 10-3μm2,为构造控制裂缝,裂缝控制油气富集的自生自储式构造岩性裂缝、溶蚀孔隙型油藏。

1.2.3 流体特征

根据试油资料分析,原油密度0.8481~0.8710 g/cm2,地面原油粘度20.1mPa·s。天然气各组份含量如下:甲烷89.5%,乙烷1.37%,丙烷3.20%,氮气4.47%,天然气相对密度0.6447g/cm3。地层水密度平均为1.11g/cm3,氯离子含量平均为83598 mg/L,总矿化度平均为146902mg/L,pH值为6,水型为Na2SO4。

2 岩性定量描述参数模型的建立

地层元素俘获谱(ECS)测井可定量测得钙等多种元素的含量,通过计算得到岩石的碳酸盐含量,进而依据碳酸盐含量和常规测井响应(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等)之间的关系,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了储层碳酸盐含量和泥质含量解释模型[1-2]。式中:Vca——碳酸盐含量,%;Vsh——泥质含量,%;ΔGR——自然伽马相对值,AC——纵波时差,μs/m;R——相关系数;GR——自然伽马测井值,API;GRmin——自 然 伽 马 最 小 值,API;GRmax——自然伽马最大值,API。

3 灰岩储层岩石分类方法研究

3.1 利用岩心资料分析储层岩性分布变化规律

利用岩心实验分析的物性和岩石薄片资料,分析不同物性变化范围内储层的岩性变化规律。从表1可以看出:在孔隙度小于10%的储层中,岩石主要以泥晶灰岩为主,其次是藻灰岩含量为20%;孔隙度变化在10%~15%的储层中,岩石主要是以泥晶灰岩和藻灰岩为主,含量都在44%以上;在孔隙度大于15%的储层中,岩石只存在泥晶灰岩及藻灰岩。

说明物性较好的储层岩性主要是泥晶灰岩和藻灰岩,粉砂岩在岩石类型中几乎没有见到。

表1 根据不同孔隙度分布区间统计储层岩性分布

3.2 利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识别岩性

根据取心井段的岩心资料进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的关系模型分析,确定微电阻率扫描成像资料与取心资料的对比关系,建立岩性分析模型[3],可以区分灰岩、泥灰岩、藻灰岩、粉砂岩等岩性。

3.2.1 藻灰岩识别

藻灰岩在微电阻率成像图中显示为拱丘状、絮状和云朵状,个别表现为粗粒状,电阻率较高,层理不明显或无层理,边缘较乱,图像呈亮黄色-灰白色,图像上呈现藻类的浸润生长特征(见图1)。

3.2.2 泥晶灰岩、泥灰岩的识别

泥晶灰岩电阻率值高,图像颜色成灰白色-亮白色显示,且边界清楚,指示泥晶灰岩特征;泥灰岩图像中电阻率值低,图像颜色呈暗黄色-灰黄色显示,指示泥灰岩地层特征。

3.2.3 粉砂岩识别

地层中砂岩是最高粒度级别[4],粉砂岩主要有两种产出状态,一种为纹层状,另一种为条带状或薄层状,水平层理发育,较厚粉砂岩中可见块状层理,微电阻率成像静态图像多为褐色,含钙高时为黄色。

图1 藻灰岩成像图像与含油岩心岩性特征对比图(跃新×××井)

3.2.4 泥岩识别

纯泥岩微电阻率成像静态图像为暗褐色-黑色,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水平层理极其发育,井径往往扩大,粉砂质泥岩和灰质泥岩电阻率有所增大,微电阻率成像静态图像为亮黄色,水平层理表现得更为清楚。

3.3 常规测井曲线交绘图法定性识别岩性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电阻率、声波、中子、密度、自然伽马等曲线,采用交绘图的方法或曲线重叠的方法进行岩性识别[4],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的岩心分析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做出不同岩性地层自然伽马与声波时差交会图(图2)和声波时差与密度交绘图(图3),建立岩性识别标准如下:

图2 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交绘图

图3 声波时差与密度交绘图

钙质泥岩:声波时差(AC)>247μs/m,自然伽马(GR)>120API。

灰岩:声波时差(AC)<247μs/m,自然伽马(GR)<120API。

3.4 储层岩石分类标准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模型解释、成像解释结合ECS测井定量计算建立了尕斯油田岩石分类标准,见表2。

表2 尕斯油田储层岩石分类标准统计

总体上,尕斯油田灰岩地层岩石类型以第3类为主,占50%,第2类和第4类岩石次之,含量为20%左右,第1类和第5类岩石不发育。表明尕斯油田地层岩石碳酸盐含量多在30%~40%,较纯的泥质岩和灰岩所占比例较小。

4 结论与建议

(1)成像测井经岩心刻度后能直观、清晰和定性识别岩性图像。

(2)ECS测井技术能定量识别储层各种原素含量和岩石矿物成份的含量。

(3)测井交会图技术可以定量识别岩性。

(4)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岩性识别是一种成本低和有效的手段。

(5)建议在尕斯灰岩储层测井项目中增加测成像和ECS元素测井技术措施。

[1] 石油测井情报协作组编.测井新技术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51-113

[2] Schlunberger公司与胜利油田编斯伦贝谢新一代测井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30-40

[3] 金毓荪.采油地质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5:102-131

[4] 张盛宗,王为民.低渗透油藏开发与裂隙孔隙度[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18(2):7-9

P631.842

A

1673-8217(2010)01-0034-03

2009-09-17

叶宏江,测井工程师,1963年生,1989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测井专业,现从事测井科研工作。

编辑:彭 刚

猜你喜欢

泥晶灰岩岩性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储层特征与形成模式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自生泥晶: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湘北地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特征与成矿研究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吉林省长春市羊圈顶子外围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灰岩段混积储层特征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