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说土山湾

2010-11-06顾锡培编文杨宏富绘画

连环画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徐家汇土山月份牌

周 建 顾锡培/编文 杨宏富/绘画

画说土山湾

周 建 顾锡培/编文 杨宏富/绘画

上海徐家汇地区,因近代中西文化在此相融而闻名。土山湾曾为其一隅。“西学东渐”鼎盛期,在土山湾,集中了当时先进的科技、文化等新学之精髓,物华天宝,放射四海,形成了独特的土山湾文化空间,它是上海近代文化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如今,土山湾博物馆即将落成并对公众开放,“土山湾手工技艺”也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正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临之际,画家绘制了连环画《画说土山湾》,以通俗的文字与生动的画面,来展示她曾有的辉煌,让更多的人了解徐家汇乃至上海的近代史。

工艺院成立

1 1 8 4 4年,中法签订《黄埔条约》,上海是《黄埔条约》规定的向外国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外国教会获得了在中国传教的自由,西方各国教会势力大量涌入中国。

2 在1841年至1846年这五年间,先后有四批十九位耶稣会传教士到达上海,找寻可用于传教的地址。他们先选浦东金家巷,然后再找到青浦横塘等地,最后才选择了徐家汇。

3 1847年耶稣会传教士得到中国富人的帮助购买徐家汇的土地,先后修建起天主堂、大小修道院、公学(今徐汇中学)、藏书楼(今属上海图书馆)、圣母院、博物院、天文台等,在徐家汇一带形成了方圆十几里的天主教社区。

4 离徐家汇不远的地方,是徐光启的墓地,周围集聚了许多天主教徒及徐光启后裔。明清期间,土山湾是人烟稀少的荒僻地区,这里是蒲汇塘、肇嘉浜交接处,河阔湾大,但是一直无地名。长期以来,由于疏通河道,淤泥堆积成山,因此人们称之为土山湾。

5 1864年,法国传教士整平土山。同年,原在董家渡的孤儿院迁至徐家汇土山湾,从此称土山湾孤儿院,以后也叫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6 土山湾工艺院不仅有孤儿,还招收附近的儿童,由中外教士传授诸项西方技艺,让他们学习西方绘画、音乐,以及印刷等先进技术。

7 除工艺院外,土山湾的圣母院还设有刺绣所、花边间、裁缝作坊等。历年来这里招纳的女工近三千人,生产的工艺品种类繁多,有壁挂、枕套、床罩、床单、床沿、窗帘、桌布、靠垫、头巾、围裙、绣衣、丝绸画屏等等。

8 土山湾孤儿院内设有“慈云小学”,专收容教内之孤儿,初小四年,高小二年。校舍位于院西的红色三层大楼内。该校后来也兼收土山湾工场的工人子弟。学生实行半工半读,学习之余,他们到孤儿院各工场学习手工艺。

工艺院绘画

1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传授绘画、雕刻技艺。1851年(咸丰元年),西班牙耶稣会辅理修士范廷佐,在徐家汇老堂西侧创办了徐家汇画室,1852年,扩大为工艺学校。1872年,徐家汇工艺学校迁入土山湾孤儿院,习称土山湾画馆。

2 范廷佐是西班牙传教士,出生于西班牙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位曾经参加过装潢埃斯科里亚尔王宫的著名雕塑家。范廷佐子承父业,年轻时曾到罗马学习艺术,后进入耶稣会那波利修道院成为一名辅理修士。1847年他被派遣到中国,同年到达上海。

3 范廷佐擅长雕塑、绘画和建筑设计,他到上海后先主持董家渡天主堂的设计,1851年(咸丰元年)又主持了徐家汇天主堂的设计和施工。范氏在从事教堂建筑设计的同时,还绘制、雕塑圣像,并指导工匠制作祭坛等宗教用品。至今在徐家汇藏书楼里还保留了他创作的木刻和泥塑作品。

4 画馆传授西洋画技法。学员的来源主要是土山湾孤儿院内具有美术天赋的学童,同时对外招收学员。在教学内容上,以宗教人物画、花卉和壁画等为主,并临摹欧洲名画。教学中,采用了西方美术技法。多以临摹写生为主,并辅以石膏像等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并训练学生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基本技法,同时还要学研磨调制颜色的技术。

5 课堂作业大多用范本临摹,最初是画圣像,以后以临摹景色、人物、花卉为主。学员学成之后即参加绘制工作。西洋画当时在国内较为新奇,画馆也对外承接画件订单,山水、花草、人物及宗教故事画等均可受理。

6 1851年,范廷佐特请擅长绘艺的意大利人马义谷来讲授油画。马义谷神父也因此成为在上海向中国学生传授西方油画技法的第一位外国人。范廷佐逝世后,马义谷在过渡时期成为这个工作室的实际主持人。

7 范廷佐的真正传人是一个叫陆伯都的中国修士。陆伯都(1836—1880),字省三,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人。他从小即为天主教徒,1852年,他受郎怀仁神父的派遣,从张家楼修道院来到徐家汇,成为范廷佐的第一个学生。陆伯都学徒期满后即成为范氏的助手,并在范氏过世后担负起收徒传艺的重任。

8 1880年6月,陆伯都因肺结核病恶化而逝世,刘必振(1843—1912)接替陆伯都执掌画馆。刘必振执掌教务三十年,至1912年七十岁时逝世。这三十年是土山湾画馆发展的辉煌时期。

9 刘必振,字德斋,号竹梧书屋侍者,江苏常熟古里村人。刘家世代皆为天主教徒,19世纪50年代太平军进军江南,刘必振随逃难的天主教徒来到上海。

10 刘必振不久即进入徐汇公学,毕业后随陆伯都学画。刘必振先学中国画,后改学西洋画,以画水彩风景而知名。刘氏一度曾任土山湾孤儿院图书馆的主任,兼任画馆老师,陆伯都病逝后接掌画馆事务。

11 上海早期画西洋画的画家,很多都出自他的门下。海上画派的开创者任伯年也是通过刘必振接触到西洋绘画的。19世纪中晚期,任伯年与刘必振交往甚密,在刘必振的影响下,任伯年学习素描,据说也画过人体模特儿,任伯年使用的3B铅笔,也得自于刘必振。

12 与此同时,刘必振也带领画馆的学生走访任伯年,学习中国画艺。任伯年不论是花鸟、人物都是信笔拈来,颇为熟练传神。他有一怪僻,即每次外出,都带一个手折,见到有可取材的景物,就用铅笔进行勾画。

13 任伯年在上海城隍庙开了个小小扇面店,不想他画的扇子,身价百倍。原本几文钱就能买到一把的扇子,因为有了任伯年的画竟卖到几百文。

14 任伯年人物画的造诣,在当时上海画界可谓是首屈一指。任伯年的画根植于海派城市文化,既有传统的内容,同时也有城市生活。他积累庞杂,技法专业,虽与世俗趣味相通,仍是艺术画。他创造的新趣味,直接引领了海派绘画的大潮流。

15 除了任伯年之外,刘海粟、徐悲鸿等大家,亦间接受教于土山湾画馆。徐悲鸿曾经说:“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

16 周湘是从土山湾工艺院出来的画家,宣统元年(1909)他创办图画专门学校,后改为中华美术学校。有学生三十名,其中有刘海粟、乌始光、张聿光、丁慕琴(丁悚)、陈抱一、汪亚尘、张眉孙等,是上海最早的美术学校。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开了由师承到学校教学的先河。

17 同年,在土山湾工艺院学习过的张聿光为上海《民报》等画报作时事讽刺漫画,由此,开创了中国报纸讽刺漫画新的一页。

月份牌

1 徐咏青是土山湾孤儿院里的孤儿,跟随外国传教士学习过绘画,1910年,他在上海四马路独自开设了一间“水彩画馆”,传授水彩画技法,受到商界的欢迎。

2 徐咏青与周湘、张聿光、丁悚等人还组织了“加西法画室”,研究推广西洋美术理论和技法。徐咏青曾制作一巨幅油画,作为法国公使的礼物赠送给当时的摄政王载沣。宣统三年(1911)三月,上海爱国女学添设美术专修科,聘徐咏青为油画、水彩画和铅笔画主任教师。

3 徐咏青是最早创作月份牌的画家之一。月份牌是我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形式,用工笔国画的表现手法,加上广告内容(图片中附印上产品样式、商标记号和文字说明等),以刚输入本土的彩色石印技术精印出来,并附有日期,这成为早期的月份牌形式。

4 月份牌是海派文化的代表之一。画面有中国传统的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胖娃娃、风景山水、吉祥颂词、故事传说等内容。由于画中人物非常时尚,既有传统趣味,又很传神,使人耳目一新。这种画法的时装仕女图一经问世,便冲击了当时画坛上以画古装仕女为主的局面,受到人们的欢迎。

5 月份牌也表现了含有民主科学启蒙意味的新事物,反映了进步思潮的作品,如:《女子读书》《打网球》《女子读〈天演论〉》《二妹读书》《女子上火车》等。同时,月份牌还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抗战时期,又出版了一些较好的月份牌作品,如《十九路军血战图》《梁夫人桴鼓战金山》《花木兰》《长城图》《苏武牧羊》等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

6 画家郑曼陀,善工笔人物画和西洋水彩画,既有传统的、传神的写实基础,又会擦炭画像技法。1914年,他在绘制画稿时,先用炭精粉揉擦阴影再敷色,在半透明的水彩色盖罩下,形成细致柔嫩的肌肤感觉及凸凹效果,使人耳目一新。郑曼陀用这种画法画的时装仕女图一经问世,广受好评,中外商人争相向郑订购画稿。

7 继郑曼陀后,知名的月份牌画,如金梅生、谢之光、杭稚英、金雪尘、李慕白、胡伯翔、周柏生等人的作品,传神写照,风格别具,丰富了月份牌的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法。其作品都曾风靡一时,影响很大。

8 杭稚英绘制的月份牌名声更响。杭稚英名冠群,别名杭坦。1901年5月3日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一户书香门第。杭稚英幼年在镇上的私塾读书,后进当地的达材学校,自幼爱好绘画,每每来回学校途中,喜欢在盐官镇上一间裱画铺前驻足观看店内陈列的名家书画。回家以后他凭着默记的印象作画,久而久之有了长进。

9 杭稚英十三岁时,遇商务印书馆图画部招收练习生,便随父亲来沪进入商务印书馆图画部习画。杭稚英到上海不久,曾经在土山湾跟着徐咏青学习过西洋画法,跟随有名望的画家何逸梅学习传统中国画,还有德国、日本教师教授他画西洋画与广告装潢的技法。

10 杭稚英在经过商务印书馆的习艺三年和服务四年后,绘画技巧有了长足的进步,于1920年离开商务印书馆自立门户,创办“稚英画室”。画室每年要创作八十余幅月份牌年画,还要设计两百多幅画稿。鼎盛时期,画室不但上海顾客盈门,还有许多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客商。

11 1938年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做七十岁寿辰时,其徒弟上门要求杭稚英在寿碗上绘制黄金荣的肖像,杭稚英婉言拒绝。

12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杭稚英不为金钱利诱所惑,拒绝与日伪合作。]941年冬,一个全副武装的日本军人找上门来,拿着二十根“大黄鱼”(金条),要杭稚英为他们开设的电台制作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的月份牌广告画,被杭稚英以身患肺结核病为由拒绝。

猜你喜欢

徐家汇土山月份牌
故乡的土山
拍场月份牌
徐家汇呀好地方
拍场月份牌
拍场月份牌
拍场月份牌
徐州土山汉墓公众考古纪实
余秋雨11年投资获利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