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散打运动员HiHiLo期间部分血液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

2010-11-02谷凤美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血氧低氧饱和度

张 健,谷凤美

(滁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 滁州239000)

对散打运动员HiHiLo期间部分血液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

张 健1,谷凤美2

(滁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 滁州239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据统计法,以北体大散打队参加2007年体院杯联赛的7名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接受HiHiLo期间的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浓度变化数据为研究对象,揭示运动员在赛前训练阶段背负有减控体重和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双重压力下两者变化情况的规律,研究认为:1、血氧饱和度适应本次Hi-HiLo所需时间较传统的HiLo时间要短,约为4天。2、运动员赛前控体重限制饮食以及运动形式的改变会致使血红蛋白下降。3、建立和完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环境下的相关生理数据档案,为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散打;低氧训练;血红蛋白;血氧饱和浓度

0 前言

HiHiLo是高住高练低训的英文缩写,是让运动员居住在人工低氧环境,训练以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训练为辅助的一种训练方式。HiHiLo是在传统的HiLo训练模式(即高住低训的训练模式)上发展而来,其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的HiLo模式所造成的低氧运动对心肺功能刺激较弱的缺点,适当增加部分低氧运动,以达到增强训练效果的目的。

一般来说,散打运动员在大赛之前都肩负有不同程度的减控体重的任务,而此时更为关键的任务是提高技战术水平,在各个方面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而此次将HiHiLo实验应用在赛前训练阶段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体能。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校散打队参加2007年体院杯联赛的7名运动员在接受低氧训练期间的血液指标的变化数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法

每天清晨6点,用美国产NoNiN%SpO2%无创血氧饱和度测试仪。测量各运动员空腹卧位清醒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SpO2%)。

1.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最近5年的有关低氧训练和血液变化情况的资料,对所获得的资料分类汇总后,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论文撰写提供支持。

1.2.4 数据统计法

实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1.3 实验方案

要求7名男性受试者每晚于15.4%氧气浓度低氧环境中生活或休息10小时(晚9:00-次日晨7:00),每周一、三、五下午在15.4%氧气浓度低氧舱内进行专项技术训练和75%VO2max强度的功率自行车训练,其余训练时间在平原环境下进行,总共为期3周的高住高练低训。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后进行专项体能测试和最大摄氧量的测试,并于实验前1天、每周5及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第3天清晨空腹取血进行血细胞分析。

2 讨论与分析

2.1 血氧饱和度(SpO2%)

血氧饱和度(SpO2%)是指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即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氧量与Hb能够结合氧量的百分比。可见它能体现Hb与氧气结合的能力,根据氧离曲线可知它与血液氧分压相关。血氧饱和度的任何程度的下降均导致氧运输能力按大致相同的比例变化,在低氧环境中,氧运输能力的增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认为,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时间取决于高度(即缺氧程度)。一定范围内,海拨越高,适应的时间就越长,同一高度在高原,居留的时间越长,高原适应就越完善,有研究证实在海拔2000~2500m的高度,高原适应的时间需要7~10天。然而,在进行HiLo时人体是在高原环境(低氧)和平原环境(常氧)之间转换,其适应必定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具体的规律还不得而知。根据雷雨晨研究的《高住低训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变化的关联》中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将血氧饱和度(SpO2%)作为评价低氧适应的指标。

图1 SpO2%变化趋势点线图

从表1血氧饱和浓度测试基本数据运动员整体血氧饱和浓度测试基本数据情况来看,血氧饱和度(SpO2%)的总的变化趋势为,入仓前SpO2%的值最高,总体的平均值为97.43±0.53,以第1周的数值91.57±2.26最低,,第2、3周略有回升,实验结束后四天所测得的数据为96.58±1.60,明显高于在仓内三周的水平,但低于入仓前水平,但经检验发现入仓前与结束后(P=0.428>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入仓前和结束后都与在仓内的三周的数值之间存在(P<0.01)高度显著性差异,而仓内的三组数值之间无差异。说明低氧暴露是引起SpO2%下降的主要原因,低氧暴露结束SpO2%迅速回升,尽管结束后四天的平均值低于入仓前水平,但可认为二者在同一水平。

表1 血氧饱和浓度测试基本数据

从图1SpO2%变化趋势点线图可一眼明显的发现,血氧饱和浓度的变化以实验开始三天和结束四天的变化幅度最大,中间时间血氧饱和浓度有小幅度的变化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变化趋势为实验开始下降趋势明显,以后有回升且有小幅度的波动趋势,实验结束血氧饱和浓度大幅度提高。从图5不同时间SpO2%变化幅度示意图可以看出入仓前和结束后平均值变化最大,以周为单位来看变化幅度第1周最大,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较大,在低氧训练初期表现的比较明显。

表2 各个运动员血氧饱和浓度测试数据

由表2各个运动员血氧饱和浓度测试数据可见,运动员在低氧训练期间SpO2%的数值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1号、2号和6号运动员在实验阶段SpO2%的数值的变化有相似的地方,即自入仓以来一直在降低,到低氧暴露结束后四天的值迅速恢复,基本与入仓前水平持平;3号、4号和7号运动员SpO2%的最低值出现在第1周,第2、3周略有回升,但回升幅度非常小,结束后四天SpO2%的数迅速回升;5号队员在仓内三周的时间SpO2%的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低氧暴露结束后迅速回升。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即在低氧暴露开始和结束SpO2%的数值的变化幅度较大,暴露期间几乎没有变化。入仓前SpO2%的平均值为97.43±0.53,低氧暴露第1天的值为91.43±1.90,第2天为90.86±1.57,第3天为91.57±1.40,第4天90.43±1.90;低氧暴露结束后第1天94.57±1.51,第2天97.57±0.79,第3天97.17±0.98,第4天97.17±0.75,从上面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低氧暴露开始还是结束,SpO2%的数值变化主要在实验开始和结束的第1、2两天,并且第1天的变化幅度最大,第2天变化幅度较小,第3天的数值已经能够基本与第1周或结束后的平均值持平。

2.2 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中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对酸性物质起缓冲作用,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我国运动员安静时血红蛋白范围与正常人基本一致,男性在120-160g/l,当男性低于120g/l,可以作为贫血的参考值。目前的研究证明,最适宜的Hb值是160g/L,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血球压积和血液粘稠度不会影响Hb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从事大运动量开始时,易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经一个阶段训练后,身体对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又会回升,如果训练一个阶段后,血红蛋白仍未回升,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此时应注意调整训练负荷和训练计划,并加强营养。研究证实当血红蛋白的水平较训练前下降了10%时,说明此时运动员状态不佳,训练期间下降20%时,提示运动员对现有负荷和计划不适应,身体机能不佳,有疲劳存在。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正常男子为4.0-5.5×1012/l。

红细胞压积是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容积,它的高低与红细胞的数量和大小有关,同时与血液的浓缩程度有关。优秀运动员HCT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0%-50%。

血液中的RBC、Hb及HCT这3项指标是公认的可以客观反映运动员血液的携氧能力和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一般来说,该3项指标越高,说明运动员的携氧能力与蛋白质营养状况越好,有助于增强代谢和提高运动水平。但Hb与HCT和血液的粘稠度呈正相关,HCT是影响血液粘度最主要的因素,压积越高血液粘度越大。当压积超过50%时,血液粘度随压积的增高呈指数增高,而Hb在160g/L左右时最适宜发挥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

表3 RBC Hb HCT在不同时间的测试情况

从表3RBC Hb HCT在不同时间的测试情况可以看到,运动员整体RBC、Hb和HCT在实验前后不同时间的情况,红细胞计数RBC在第1周5.24±0.26为最低,前后分为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到结束后所测得的值与入仓前基本持平,血红蛋白Hb也有类似情况,以第1周157±7.77为最低值,前后分为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到实验结束后血红蛋白的值基本恢复到入仓前水平。

本次实验入仓第1周RBC Hb和HCT都出现了于以往研究相反的现象,分析本次实验出现RBC Hb和HCT下降,认为血红蛋白下降是由于控体重过程中营养摄入不合理以及逐渐增加的运动强度所致。其中控体重过程中营养摄入的不合理是导致血红蛋白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初期产生的训练不适应造成了红细胞加速破坏,而红细胞加速破坏是大运动量训练早期的一种反应,运动员在大强度运动训练中,训练初期对于新的运动形式的不适应会使全身大部分肌肉过多地处于强直收缩状态,肌肉供能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大量乳酸产生进入血液导致红细胞膜脆性增大,肌肉强直收缩使血流阻力和血管内压力升高,膜脆性较大的红细胞容易破裂而引起Hb值降低。第2周开始运动员对大强度训练逐渐适应,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被破坏得到缓解,其中部分血红蛋白可用于合成肌肉蛋白质和新生的红细胞,运动能加速这种再生。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身体对运动量适应时,加上对运动员加强营养及合理休息,运动员的Hb值恢复较快。血红蛋白又回升,这是机能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的表现。

红细胞压积的数值在整个实验前后呈波浪起伏状,从表4还可以发现,无论是RBC、Hb还是HCT的数值都接近于理想数值的上限,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员整体RBC和Hct的数值,特别是Hct的值都高于45%的理想值,造成RBC和Hct的数值普遍较高的原因是,一方面是运动员长期以来从事系统的体育锻炼,身体技能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在整个实验前后运动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降低体重的现象,机体一直以来处于缩水的状态,这是使得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的普遍偏高的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运动员在实验期间血红蛋白(Hb)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未见有发生贫血的现象,其它血液指标数据均处于理想状态的上限,这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良好。

3.2 散打运动员在接受HiHiLo期间,血氧饱和浓度适应本次实验约为4天,略低于以前研究的结论(在HiLo期间SpO2%适应时间约为7-10天),血样饱和浓度(SpO2%)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实验开始3天和结束的3天时间。

3.3 实验第一周血红蛋白有下降趋势,认为主要是因为运动员要控制体重,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和进水导致营养摄入不合理,以及实验开始阶段运动形式发生转变所致。

3.4 建立和完善优秀运动员在不同环境训练期间的相关生理数据储备的个人档案,跟踪并探索其个人数据变化与训练的内在规律,为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综合报告(2006-2007)[J].体育科学,2007,27(4):3-13.

[2]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技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周 桔,瞿树林,汤长发.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RBC、Hb及 HCT的影响[J].2007,43(1):119-121.

[4]曹振水.HiHiLo对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27(4)55-58.

[5]雷雨晨.高住低训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变化的关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3(24):203-206.

[6]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式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G804

:A

:1673-1794(2010)05-0049-03

张 健(1980-),男,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2010-04-18

猜你喜欢

血氧低氧饱和度
糖臬之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低氧诱导的miR-21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探讨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