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 无处不在
——记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健

2010-10-30薛天宁

科学中国人 2010年12期
关键词:冷冻干燥同济银杏叶

本刊记者 薛天宁

创新 无处不在
——记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健

本刊记者 薛天宁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不断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设备新产品,成为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奋斗的终极目标。与此同时,随着学科分类的日益精细,创新变得无处不在。

吴健从事科技工作已有24个年头了。自从1986年夏天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吴健便来到了青岛啤酒集团(黄石)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食品、保健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期间,他曾前往新加坡深造,并在新加坡彬初食品有限公司担任生产技术助理,积累了扎实丰厚的工作经验。

从2001年3月开始,从新加坡回国的吴健,出任上海金思嘉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3年后,在业界颇有名气的吴健,受聘为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

拥有深厚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吴健,勇于探索,热衷于技术创新。2007年,凭借“一种银杏叶纯化冻干粉制备工艺”的专利成果,吴健一举拿下了那一年的两项国家大奖,即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创新奖。

这项发明涉及一种银杏叶纯化冻干粉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取代传统的酒精提取,能够有效去除银杏叶中的有害成分银杏酸;采用在35℃至40℃低温萃取比在65℃至75℃高温萃取更容易保存银杏叶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特性,使产品具备更强的功效;采用零下40℃温度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取代传统的150℃进风温度的喷雾干燥工艺,使产品在干燥过程中的生物活性损失接近于零;生物膜法及色谱法分离纯化工艺使产品的纯度比传统产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有效成分银杏黄酮和内酯的含量大于50%,进一步降低有害成分,使银杏酸的含量小于5ppm。

由于该项技术的重大创新性和带来的巨大实际价值,吴健本人也于2009年荣获“百名优秀发明家”荣誉证书,并在2010年再度荣膺“中国时代改革创新百佳先锋人物”、“科技创新先锋人物”、“影响中国行业楷模”。

除此以外,吴健还有一项发明专利,即“一种半纤维素酶及其在制备壳寡糖中的应用”,这种半纤维素酶是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半纤酶A1号CCTCC M201023的发酵产物;这种发明壳寡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壳聚糖酶解、酶解液的离心过滤、絮凝澄清、真空浓缩、过滤去杂质、脱色、脱味、超滤分级、干燥,其特征在于对壳聚糖酶解使用前述的半纤维素酶。这项发明提供了高效产酶菌株,使酶的活性大大提高,达300u/ml;酶解工艺效率高,仅需8-10小时;产物中有效组份含量高,壳3-10糖在70%以上。

24年的科技之路,给了吴健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记得在银杏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工艺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中,由于当时我公司的技术装备还不够完善;初创的工艺往往由一个初步设计方案开始,进行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改进;在这次工艺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自制了不锈钢生物膜分离器,虽然在设备的成套性及分离效率方面不及生物膜分离的专业厂家制作的设备那样精良,但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试验。”

在完成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过程中,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们得到了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试验也是在该公司完成的。当吴健第一次从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真空冷冻干燥机中拿到冻干好的样品时,心情万分激动。他满怀感激地说:“我应该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

专家档案:吴健,1964年1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学专业,曾前往新加坡留学深造5年。现担任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职务,长期以来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生物发酵、天然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中生物技术的应用、食品和保健食品配方设计与产品的注册、功效机理的研究、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的分析检测、企业质量标准的起草与审核备案、保健食品GMP的审查与食品安全管理等。

猜你喜欢

冷冻干燥同济银杏叶
疫苗的泡沫冷冻干燥工艺分析
野有蔓草·新编
冷冻干燥法制备稻壳灰基二氧化硅气凝胶及其改性研究
浅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前景
同济大学: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同济堂矛盾说法引“问询” 频繁出错惹市值蒸发50亿
与银杏叶的约会
银杏叶离天空很近
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
书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