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空间到表皮

2010-10-29王海涛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透明性表皮空间

王海涛,周 庆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规划与建筑系,天津 300384)

从原始聚落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建筑空间与表皮一直存在着矛盾,它们不同于建筑的文化、历史、结构、构造等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空间与表皮是贯穿建筑最恒久的因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空间与表皮相辅相成,共同存在于建筑发展的历程中,只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侧重而已.

1 建筑空间的发展历程

1.1 空间研究的模糊时代

早期建筑院校针对建筑的形式、体量和平立面研究得较多,而对空间的研究则比较缺乏,没有形成体系,空间设计长期被忽略.

1.2 空间意识的觉醒

1894年,施马索夫(August Schmarsow)提出“空间创造是建筑的本质”的观点;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认为“建筑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空间是唯一使建筑有别于其他所有艺术的特征.

框架结构使建筑的围护部分与承重结构分离,解放了建筑的外围护部分与室内分割部分,从而产生了更加灵活形式的可能性.承重墙体的减少和消失导致建筑空间的解放,使建筑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因此可以产生在传统的结构形式下无法实现的空间形态.例如,“六面建筑”的产生就极大地增强了建筑室外与室内的交融,而且使建筑底面可见,更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空间形式——“灰空间”.

1.3 作为主角的空间

随着框架结构的广泛使用和现代建筑的兴起,空间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角.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是关于空间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属性.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密斯·凡德罗提出“流动空间”的概念,建筑不再是封闭的盒子,透过玻璃可以从这个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内墙可以延伸到室外成为院墙,室内室外相互穿插.建筑体形简单,装饰减少,但空间布局却灵活多变.这些都归功于框架结构的发展、平板玻璃的使用和墙上洞口的减少.文丘里曾这样写道,可能正统的现代建筑最大的贡献就是室内外连续的所谓“流动空间”.“空间”成为建筑现代性的标志,其创新与变化垄断了整个时代的建筑话题[1].

2 由空间到表皮

伴随着空间逐渐被重视,表皮设计大有衰落的趋势.路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密斯提出“少就是多”,空间设计被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却抑制了建筑表皮的多元化.但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表皮设计的发展仍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如框架结构的出现导致建筑水平表皮与垂直表皮的分离,表皮从承重结构中解放出来,从而产生了表皮设计革命的可能性.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建筑的单纯性、简洁性和功能性,仍对表皮设计有很大约束,后现代主义讲求多元、混杂、解构的建筑实践推动了表皮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2]一书中写到:我喜欢基本要素混杂,而不要“纯粹”,折衷而不要“干净”,扭曲而不要“直率”,含糊而不要“分明”;宁可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接的和明确的;我主张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我同意不根据前提的推理并赞成二元论.

文丘里的理论突破了现代建筑理论一元论的局限性,把建筑表皮设计引向多元化.

3 表皮的概念

表皮在《辞海》[3]中的定义是:“人和动物皮肤的外层……是植物体和外界环境接触的最外层细胞……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孔道,调节水分蒸腾的结构……”.虽然建筑表皮极力模仿生物表皮,但远远达不到生物表皮所具有的智能性.

建筑表皮,广义而言是指人们通过触觉、视觉直接感受到的建筑表层,包括内部和外部,其概念与建筑外墙有一定区别,可以理解为界面或界面连接.表皮设计并不是一个新事物,而是在建筑出现之初就已经存在.从帕提农神庙山花的装饰到天坛的藻井,再到身边大大小小的现代建筑,无不属于表皮设计范畴.只不过关注的焦点不一样而已,古代建筑表皮设计关注美学形式和象征意义,而现代建筑则关注建筑体量与空间.

4 表皮的当代表现

4.1 表皮含义的扩展

建筑形式由空间和表皮组成,它们相辅相成.空间的发展在客观上却抑制了对表皮的研究,它们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现代主义建筑师沉醉于魔幻般“空间”的演绎,却忘记了对于建筑形式无比重要的表皮研究.表皮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建筑外墙等可见的界面,它有了更广泛的含义,例如建筑屋顶、相对于内墙的外层墙体、内外空间嵌套的外层空间等.

周凯设计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见图 1)利用大尺度的几块混凝土板墙划分内外空间,不仅满足了保留古树的功能要求,还营造了宁静幽深的书院意境.混凝土板墙形成的虚空间与研究院主题建筑的实体空间形成了强烈对比,给人以难忘的视觉感受.这里有两种表皮设计:一种是混凝土板墙,它是院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分界,成功实现了建筑空间层次的变化与园林对景手法的应用;另一种是混凝土墙上的石材(见图 2),经过特殊处理具有丰富的表情,体现了建筑师的匠心.

图1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图2 墙面石材

在此空间设计与表皮设计融为一体,空间划分表皮,表皮划分空间,共同塑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

4.2 表皮与材料

建筑从产生之时就与材料结下不解之缘.它对于空间形成以及造型塑造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上的材料分为两种,物理世界的和感官世界的.物理世界材料的属性强度、刚度、透光率、反射率等,这些都可以定量分析;感官世界材料的属性颜色、肌理、透明性、反射性、重量感等,这些不能定量描述,但观察者根据材料的物理属性、自身所处环境及以往经验可以综合判断,得到一种感官上的把握.

各种材料都有其固定的物理属性,要在其适用范围内对其开发利用,不能背其道而驰.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合成材料大量出现,大大改善了传统材料的物理属性.例如玻璃保温性能不好,但是采用双层,在内部形成真空间层则保温性能显著增强;混凝土受压性好,耐拉性差,钢筋耐拉不耐压,将二者组合成钢筋混凝土则集二者优点于一身,形成了现在广泛采用的建筑材料.

董豫赣设计的“清水会馆”(见图3)就是通过对砖这种普通建筑材料的研究,营造了空间美、表皮美和意境美.他通过清水砖搭接方式的变化,形成立面凹凸、镂空等处理效果,使其具有现代审美的表面机理和空间形式(见图4),打破了现代建筑平整、简单的千篇一律的表情,给建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图3 “清水会馆”入口

图4 “清水会馆”中庭

4.3 表皮与透明性

透明性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二维的静态空间,通过在固定的空间设置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达到透明性,它是一目了然和真实的透明性;另一种是多维的动态空间,它是在抽象空间中布置物体,当实际距离与视觉距离不一致的时候就产生异常的透明性,造成空间尺度上的模糊性和错觉.

现代建筑中透明玻璃的应用很容易达到第一种透明性,发展到极致的是密斯的“通用空间”,使用大窗户,整片墙成为玻璃,使室内室外空间达到完全连续的效果,仿佛内部空间已经消失.通透的建筑表皮弱化了建筑的边界,虚化了建筑形体,使其自身反映周围的事物,不仅使内部的人感受外部的景物和光线,还可以随时间变化与室外节奏一致,创造一种契合精神体验的空间.

而卒姆托设计的布列根兹美术馆(见图 5)对磨砂玻璃的使用则完美诠释了第二种透明性.建筑地面与四周均为钢筋混凝土板,立面外包裹一层磨砂玻璃,形成的空气间层与顶棚连通.由于外立面的磨砂玻璃有一定的斜角,可以采光又适当遮挡,与顶棚共同作用为室内提供均匀的自然光线.同时透气的磨砂玻璃表皮好像人的皮肤那样调节室内温度.它与现代建筑不同的是,展室与外部空间既不渗透也不流通,简单而规则,没有“现代建筑五点”的自由平面的特征.

图5 布列根兹美术馆

在此卒姆托追求的是微妙的透明性,幻觉的透明性,而非清晰的透明性.它设计的建筑一般有两层皮,外层是极为简单的装饰性表皮,内层是结构性表皮.它们位置不同,功能不同,赋予建筑一种神秘色彩.

4.4 表皮与视觉意向

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德梅隆[4](Herzog&DeMen)设计的建筑就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他们设计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方盒子,特点在于建筑表皮.他们的目标是“我们的工作对任何人任何地点都是基础的、可理解的,也就是说,它们穿越意识,穿越文脉和文化的层叠,直接抵达知觉.”这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明确体现.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那帕山谷的葡萄酒厂(见图 6),建筑表皮是在挑出的结构上预制铁丝网,然后把天然石块放置其中.光线可以透过石块间的空隙射入室内,形成魔幻般的光影效果.外表看起来也颇新颖,是石材与铁丝网的矛盾存在,突破了传统的维护结构模式.

图6 那帕山谷的葡萄酒厂

4.5 表皮与生态

德国著名建筑师与教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Heg)[5]关注表皮设计已经几十年,他通过应用太阳能技术而最有效地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功地将技术、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赋予建筑围护结构以划分空间和能量交换的双重作用,在采暖、降温以及太阳能的利用上,注重能量平衡.

1999年落成的汉诺威博览会公司总部大楼(见图 7)就采用了太阳能技术中的双层皮系统.双层皮系统是外面有一层玻璃幕墙,内部是推拉窗,之间是结构空间.玻璃幕墙有很好的立面效果和防护功能,内部安装自动百叶窗,推拉窗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通风.这样做可以增加采光和通风,减少空调消耗,减小结构对空间的限制等,增加了建筑的舒适度.

图7 汉诺威博览会公司总部大楼

5 结 语

20世纪是建筑发展迅猛的一个世纪,从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到近期的极少主义建筑实践,经历了由空间到表皮的发展过程.空间与表皮并不是对立的因素,而是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中,相辅相成.

近年来建筑表皮设计异常兴盛,在众多国际国内竞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表皮设计为特点的获胜者.雷姆·库哈斯、卒姆托、赫尔佐格&德梅隆和托马斯·赫尔佐格等均是在表皮设计领域有突出建树的建筑师.如果仍用以往的建筑审美眼光来看他们的作品,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甚至并不突出,因为他们在比例、空间、尺度方面没有什么突出的创造.然而他们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在诠释着新时代的建筑,那就是对传统材料的挖掘与新材料的创造性使用,以及建筑表皮的独特视觉效果和其生态环保意义.表皮设计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建筑界的主流,研究表皮并不是要追赶潮流,而是通过学习先进的设计理论以指导自身的设计实践[6].

[1]陈 龙. 表皮的阐释[D]. 北京:清华大学,2003.

[2]文丘里[美]. 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M]. 周卜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王 群. 空间构造表皮与极少主义——关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艺术的几点思考[J]. 建筑师,1998(84):46.

[5]李保峰. 生态建筑的思与行——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访谈[J]. 新建筑,2000(5):35-38.

[6]陈 镌,莫天伟. 从建筑表皮到表皮建筑[J]. 新建筑,2008(5):50-56.

猜你喜欢

透明性表皮空间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网络安全审查中的透明性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版权保护视频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