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zart Effect“莫扎特效应”的背后

2010-10-26

cookie world 2010年9期
关键词:舍尔小夜曲大调

当大家听到“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的动感旋律都会应声而和,出自流行歌曲《不想长大》中的经典旋律其实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中的经典段落。区别于人们想象中古典音乐普遍具有的距离感,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是莫扎特作品最突出的特征。

刚刚率北京太阳青少年乐团演出莫扎特作品专场音乐会的音乐教育家、指挥家蒋雄达先生形容,“莫扎特的音乐清新、亮丽,带给人乐观向上的感觉”。易于接受与“莫扎特效应”的神化,让莫扎特音乐几近成为胎教音乐的“规定曲目”,备受准妈妈们的关注。

被修正的结论

所谓的“莫扎特效应”,是指研究发现聆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使孩子变得更聪明。这个观点源自1993年的《自然》杂志的一片论文,本文的主要作者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副教授弗兰斯·劳舍尔在文中谈到,给大学生们播放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后,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有很大提高。比如,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听了莫扎特音乐的大学生智商得分(IQ)提高了8或9分,劳舍尔的这一研究结论流传广泛,多年来争议不断,在引发学术风暴的同时也获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使得莫扎特音乐成为最畅销的胎教音乐。

近年来,劳舍尔最近开始修正自己最初的结论,她认为,听莫扎特对大脑带来的好处,可能只不过与做某种令人享受的事情时所得到的一般性反应相当。她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曲解感到愤怒,她说:“从来没有人说过,听莫扎特会让人变得更聪明。”

神奇何所在

在音乐治疗领域,“莫扎特效应”却被看成是一种被过分炒作而形成的“迷信”。实际上,许多音乐家的作品都被认为具有治疗效果。不过,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神经科专家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的效果最好,休斯曾给自己的病人播放过与劳舍尔试验中相同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他惊讶地发现,在36名病人中有29名的症状得到了减轻。休斯也用其他古典音乐做过试验,但他发现只有莫扎特对他的病人具有持续、明显的效果。

休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莫扎特音乐重复的频率。休斯说:“他的音乐比较简单,总是让某一旋律多次重复出现。而且是以我们大脑喜欢的模式重复。”研究发现,莫扎特的音乐模式平均每20到30秒会重复一次,这与脑电波的时间长度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活动时间相一致。这可能就是莫扎特音乐神奇效果的奧秘所在。

专家建议

莫扎特传奇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5年,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异常丰厚,创作作品的数量巨大,几乎涵盖了古典主义时期全部音乐体裁,研习古典音乐多年的蒋雄达先生谈到,莫扎特的创作非常丰富,体裁有歌剧、嬉游曲。协奏曲交响曲、回旋曲,小夜曲室内乐等等,从现场反馈来看,听众们最喜欢的当属小夜曲,回旋曲,嬉游曲三种。

“小夜曲”是作曲家们都非常喜欢写作的类型,原来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演唱的爱情歌曲,旋律婉转抒情,悠扬悦耳;莫扎特的小夜曲非常轻快,活泼,结构也更加完整层次更加丰富。如《G大调弦乐小夜曲》。“嬉游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多乐章器乐曲,盛行于18世纪,曲风大多非常轻快活泼令人愉悅,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如《D大调嬉游曲》。“回旋曲”最典型的特征是主题乐段的反复出现,或重复或变化,主题乐段形象鲜明流畅动听,让观众印象深刻,如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

猜你喜欢

舍尔小夜曲大调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Hand with Reflecting Sphere《手与反射球》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跑调”了怎么办
两个世界之间
陈学冬《小夜曲》最新海报曝光
松月“小夜曲”
像我父亲那样做
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