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2010-10-17刘海帆刘小卫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骶管跛行小针刀

刘海帆,刘小卫

(1.湖南衡阳市中医正骨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2.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异常狭窄而导致的神经或马尾的压迫综合征,以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症状重、体征轻为临床特征,是骨伤科临床上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有资料显示其在腰腿痛的发病中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而居第二位[1]。常见于中青年,用局部封闭、针灸、按摩、理疗等疗法虽可缓解症状,但易复发。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疼痛,西医主张采用手术切除椎板减压,但此法痛苦、创伤大,且有术后并发症可能。为寻求创伤小、效果佳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7年5月~2009年8月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对象均来源于衡阳市中医正骨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实验设计纳入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小针刀组(治疗组)30例和骶管封闭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40.5±12.5)岁;病程(10.9±5.6)年。对照组 30 例,其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39.7±13.6)岁;病程(11.6±5.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现代腰椎外科学》[2]和《腰椎间盘突出症》[3]等制订:①腰骶部疼痛伴间歇性跛行,直立或行走时腰痛、下肢麻木,上坡容易下坡难,前屈时疼痛、麻木减轻;②可有椎旁压痛,严重者可有下肢感觉、肌力、肌腱反射改变;③弯腰和(或)腰过伸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④X线、CT或MRI显示腰椎退行性变,椎管中央矢状径<13 mm,侧隐窝<3 mm。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疗法 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片、CT报告决定治疗节段。常规消毒,在棘突旁一横指处,局麻下垂直进针在L4~5或L5S1椎板间孔处缓慢进针,当接近神经根时患者常感下肢酸胀或有热感,接触神经根时,患者常诉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此时稍退针,下肢感觉消失后,在椎板间孔内作上下的纵行切割和左右的横行剥离,若感觉椎板间孔内紧张可作上、下、左、右摇动,扩大椎板间孔的针刀切口,此时患者常感下肢轻松感或原有的冷感转热感即可出针。每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3.2 对照组采用骶管封闭疗法 即骶管内硬膜外封闭,予2%利多卡因局麻,选取骶管裂孔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嘱患者咳嗽,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并回抽再观察有无鲜血及脑脊液,继续注入约5 ml利多卡因,然后推入生理盐水10 ml+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10 ml+曲安奈得40 mg+弥可保500 μg。注射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询问患者感受并调整推药速度。注射完毕后嘱患者休息30 min,无明显不适后离开。每周1次,2次为1疗程,共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订[4]: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无间歇性跛行,可从事正常活动;②有效:腰腿疼痛明显好转,一般步行走500 m无跛行,不耐过度劳累,可从事轻活动;③好转:腰腿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步行100 m无明显跛行;④无效:治疗1个月仍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无改变,症状逐渐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腰腿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腰腿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腿痛改善情况比较[n(%)]

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为先天性所致,继发性多为后天性所致,其中退行性变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腿痛”范畴,病因与先天肾气不足和肾气衰退、劳役伤肾等有关;人过中年,阳气渐衰,肝肾亏虚,加之腰部疲劳过度,气血失充,风寒湿邪侵袭,闭阻经络;其病机为肾虚不固,邪阻经络,气滞血瘀,痹阻筋脉而产生疼痛。

将小针刀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目的就是松解粘连,除去病理因素,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5]。一方面,小针刀具有手术刀的作用,可在局部病变组织处采用直接松解、剥离、铲削等方法,减轻炎症区域内压,阻断其对神经血管的恶性刺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或纠正缺血、低氧状态,有利于炎症消退和吸收,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从而恢复局部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小针刀还具有针刺的作用,且针感较强,可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消除症状的目的。故运用小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石继祥,谢兴文.施杞教授辨治腰椎管狭窄症[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8(13):48.

[2]贾连顺,李家顺.现代腰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71.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3.

[5]木荣华,王晓阳,全晓彬,等.骶管注射合椎外针刀松解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0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09-410.

猜你喜欢

骶管跛行小针刀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腿疼痛临床应用分析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黑龙江东部某牛场泌乳牛跛行调查及其与产奶量、胎次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研究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