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GIS设备漏气处理成功率

2010-10-15李鸣青

山东电力技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微水检漏仪漏点

李鸣青

(青岛供电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GIS设备,占地面积和空间体积小,不受环境影响,运行安全可靠,且采用优良灭弧性能和高绝缘强度的SF6气体作为灭弧和绝缘介质,被广泛采用。从GIS设备运行维护情况来看,尽管在投运之初,采取了各种检测手段和密封工艺,SF6漏气仍是一个主要缺陷,而且漏气处理麻烦:处理时间长,通常需要打开气室处理的时间为多天;停电范围大,部分漏气处理需单母线停电或双母线全停;作业风险大,当被处理气室需抽真空时,不与气室相通的盆式绝缘子需一面随正压,另一面随负压,对盆式绝缘子质量是一个严峻考验;对环保不利,作业现场对检修人员健康可能有害。若是反复进行漏气处理,势必影响GIS设备的供电可靠性,为提高GIS设备漏气处理成功率,应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

1 现状

对公司以往GIS设备漏气处理情况展开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发现,GIS设备的漏气点主要分布于法兰面、焊接面、表计接头、阀口和管路连接处,且漏气部位集中表现为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

表1 GIS设备漏气处理不成功的情况调查表

表2 GIS设备漏气处理不成功的因素统计表

从表1的调查情况分析,造成GIS设备漏气处理不成功的因素见表2,主要表现为:气室维护不当,即压力异常但检不出漏气点、对漏气点检测数据分析不透彻、密封面处理不彻底、微水测试数据读取不正确;表计位置设计不合理;盆式绝缘子有裂纹;伸缩节伸缩强度不达标。其中气室维护不当所占比例高达84.8%,是影响GIS设备漏气处理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2 原因分析

结合公司GIS设备维护工作实际,从人、料、法、环、测五个方面对气室维护不当进行分析。

2.1 检漏方法不当

公司实行的检漏方法有检漏仪检漏、局部包扎法检漏及肥皂泡试漏,它们各有利弊。除设备装复后用局部包扎法检漏外,平时检漏用检漏仪检出漏点后再用肥皂水试漏。现状调查表1、2表明,原有检漏方法无法检出慢漏气点,且漏点检测不准确。

2.2 现场温度变化大

SF6气体微水含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但负责维护的所有GIS设备生产厂家均未给出微水含量与温度的换算关系,现场测微水时往往会忽略温度因素,直接判断测试结果超标与否。查阅公司历年微水含量超标时的检测记录,基本上检测温度在30℃左右(规程规定为20℃)。

2.3 密封圈变形

SF6气室对密封环节要求严格,密封质量的好坏对气室是否存在漏点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现场勘查发现,有部分“O”型圈有明显挤压过的痕迹。

3 改进措施

对上述要因,制定了相应改进措施,如表3。

表3 改进措施

3.1 针对检漏方法不当措施

依据“定性检漏是定量检漏前的预检”[1],在充分掌握每种检漏方法的特点后对现有检漏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先用检漏仪检漏,检出漏点后用肥皂泡试漏,否则再用局部包扎法检漏。检漏工作流程图见图1。

图1 检漏工作流程图

为保证检漏结果的准确性,在执行图1的检漏工作流程时应注意:1)检漏前应先调好检漏仪的灵敏度,然后再进行检漏。2)针对SF6气体泄漏后会弥漫于GIS设备低洼部的特点,检漏前一定要对GIS气室采取彻底通风措施,必要时对30~40 μL/L的漏气点进行复测一次。3)使用英国高灵敏度SF6气体定量检漏仪检测时,应清洁被测物表面,因为任何污秽和水分轻则影响测量值,重则损坏检漏仪;把探头尽可能地靠近可疑的泄漏点,最好是将被测表面接触探头;探头的移动速度以20 mm/s为宜;注意不要沿被测表面推进探头,而是应该拖动探头,以防油脂和灰尘进入探头;当测量值在2 s内不改变时说明已经检测到确切的泄漏量。4)使用定性检漏仪时应认真仔细,避免漏检。因为,检漏部位可能在检漏人员不方便检测的位置;检漏人员可能没有对所有可能漏气的密封面进行检漏;可能检漏时会忽视检漏仪电池量不足等问题。5)要避免在雨后、低温(0℃以下)和高温(50℃以上)环境下进行检漏。6)对于室外GIS设备最好采用逆风检漏。7)使用局部包扎法时,最好等24h(至少等5h)后才能进行检漏。8)不要以为各气室压力表的指示在额定范围内就表示气室压力正常,应定期记录并核对一段时期内各气室的压力指示是否下降,以便及早发现SF6泄漏点。

新制定的检漏工作流程,不仅彻底解决了原先检不出SF6慢漏气点的情况,而且还使泄漏点的查找更具准确性。

3.2 针对现场温度变化大措施

依据DL/T506-2007《SF6电气设备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提出温度折算公式:

式中:X折算为不同环境温度下湿度测量值折算到20℃时的数值,μL/L;X测量为环境温度 t℃时的测试数值,μL/L;P20为 20 ℃时的饱和水蒸气压,Pa;Tt为环境温度,K;Pt为环境温度t℃时的饱和水蒸气压,Pa;T20为 20℃温度,K。

微水含量判定标准: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运行中不超过 500 μL/L(20 ℃时体积比)[3],公司内部规定,实测数据大于1000 μL/L的属严重超标无需再校验。

以220 kV海河变电站GIS设备测微水记录为例,代入温度折算公式进行换算,见表4。

通过换算不难发现,微水含量较实测值发生了很大变化,只要折算值在合格范围内,就不超标。

3.3 针对密封圈变形措施

依据文献[4],分析GIS设备各密封面的密封特点,如表5所示。

表4 海河变电站微水测量数据表 μL/L

表5 GIS设备各密封面的密封特点

根据GIS设备的密封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1)转动密封面和静态密封面的处理,应严格按照GIS厂家书之“O”型圈的放置规定、气体密封胶的使用规定、以及螺栓的紧固标准进行。2)静态密封面的处理还应注意,发生罐体错位时,应调整、对正;发生光洁度不良时,应用砂纸手工打磨,对于不同大小的O型圈的密封面,要用不同规格的砂纸处理,处理时密封面打磨轨迹一定为周向,切勿出现径向划痕,选用的砂纸要先粗后细,处理好后将其擦拭干净;还要严防补气时操作失误,坚决杜绝因关错阀门导致的气体微量泄漏。

4 措施实施后的效果

我们将密封圈的改进工艺及检漏流程图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经专业工程师验收审定批准后,编制成GIS设备漏气处理作业指导书,并将指导书纳入公司质量管理标准中,认真对照执行,严格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检漏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后,充分发挥了每种检漏方法的优势,不仅有效杜绝了检不出漏点问题,减少了重复补气次数,还使检漏更具准确性,缩小了解体处理范围。

只要校验过的微水含量不超标,设备就可以继续运行,不用立即处理,避免了不必要的停电与检修。

2)改进密封圈的密封工艺后,实现了GIS设备密封结合面处理后1年内不漏气的目标。

3)通过1年多的技术攻关,GIS设备漏气处理成功率已由92%提升到了98%,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停电与检修,缓解了检修人员的维护量,还提高了维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改进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高作业水平的业务骨干,为今后GIS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坚石的基础。

[1]朱宝林.SF6断路器技能考核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于乃海.SF6设备气体水分控制标准的探讨.2004.

[3]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S].2007.

[4]郭程.GIS 运行中的 SF6气体管理与泄露处理[J].2008(1):98-101.

猜你喜欢

微水检漏仪漏点
大直径套管内桥塞式封堵漏点技术试验研究
供水管线主动巡检策略研究
关于LW8-35型SF6断路器微水超标的研究
海底管线漏点修复技术探讨
高含硫气井完井管柱多漏点泄漏规律与控制
空调检漏仪的分类及使用规范
降温过程中微水对变压器油介电性能的影响
基于VB6.0的工控机与空气检漏仪的串行通信
成都仪器厂氦质谱检漏仪
SF6微水变送器真空干燥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