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0-10-09余艳玲

环境科学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入湖滇池流域

余艳玲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余艳玲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近年来滇池流域水资源矩缺,水质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制约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流域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滇池保护治理的措施和对策。

水资源:问题;对策;滇池

1 概况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是断陷构造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湖体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 40km,东西平均宽 8km,平均水深 5.3m,湖水面积 309km2,库容15.6亿 m3[1]。有 20余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滇池,水量较大的有盘龙江、宝象河、洛龙河、大河、东大河、柴河、捞鱼河、新河等。滇池水域由人工闸分隔为草海和外海两部分,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 96.7%,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 (分流草海出水)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 (分流外海出水)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滇池不仅是工农业、城市饮用水源地,而且还具有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22′~103°20′, 北纬 24°22′~25°22′。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流域面积 2920km2。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淤积平原和滇池水域 3个层次,其中山地丘陵占 69.5%,平原占 20.2%,滇池水域占 10.3%[2]。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14.7℃,平均降雨量 953mm,平均蒸发量 1409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干夏湿。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的所在地,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西山、官渡 4区及呈贡、晋宁、嵩明等县市部分地区。2000年流域人口 22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 6.5%,国内生产总值 625亿元,约占全省的 1/3。

2 湖泊水质

2.1 滇池水质现状

伴随生活污水、农业灌溉回归水、工业废污水剧增,大量污水进入滇池,导致水质持续恶化。2005年滇池水质为劣 V类,水质主要指标 CODCr、TN、TP呈现持续增大的态势,见图 1。CODCr排放量从 1995年的 53417t/a增长到 2005年的 66110t/a,增幅达 23.8%;TN从 1995年的 8981t/a增长到 2005年的 15180t/a,增幅达 69.0%;TP由 1995年的 1021t/a增长到 2005年的 1590t/a,增幅达55.7%[3]。这些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给滇池水体提供了丰富的富营养化条件,滇池外海严重富营养化,草海异常富营养化。

2.2 入湖河流水质现状

注入滇池的 20余条主要河流,多数流程短,天然补给水少。不流经城市的河流在旱季几乎断流,农村垃圾倾倒入河现象较为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流因接纳城市生活污水,河水发黑发臭,水质远劣于地表水 V类标准[4]。

2005年在 7条纳入监测的主要入湖污染河流:新河、采莲河、盘龙江、乌龙河、船房河、运粮河、大清河中,7个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达到V类水标准的有 1个断面,达到Ⅳ类水标准的有 6个断面;7个断面水质均为劣 V类,主要污染物为NH4—N、BOD、TP、CODCr等。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资源严重缺乏

滇池流域水资源最少,无过境水补给。流域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 5.7亿m3,正常年缺水 1亿m3,枯水年缺水 2亿 m3;流域年径流深 155mm,为世界平均值的 49.1%,是云南省平均值的 30.4%;人均水资源量 25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2.5%,是云南省平均值的 0.4%。流域水资源的平衡靠径流水、生产生活污水、农田回归水重复利用。滇池流域水资源缺乏是滇池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污染多元化,治理难度大

滇池位于昆明市下游,处在昆明盆地的最低点,是城市污水的唯一接纳水体。城市排水系统不配套,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尚未建成,严重制约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效率的发挥,绝大部分生活污水进入河道,导致城区主要排污河道污染严重,2005年生活污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CODCr、TN、TP分别占了入湖总量的 56.5%、69.5%、54.4%,见表1。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增长迅猛,流入滇池的生活污水还在逐年增加[5]。流域工业用水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工业废污水量也相应增大,而工业废污水处理率、废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低,入湖水体质量较差。

流域雨水径流将农村固体废弃物、农村废水、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农药化肥残液等污染物带入滇池,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大量浮游生物死亡,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滇池的富营养化,加大了滇池水质治理的难度[6]。

多年沉积在滇池水体底部污泥中的污染物,释放出来,再次污染水体。滇池水体水质污染,湖内生物群落种类减少,蓝藻大量繁殖,改变了湖泊原有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表 1 2005年滇池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输出量

3.3 生态环境脆弱

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差,生态功能脆弱。流域山地、丘陵面积较大,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尤其是 25℃以上的坡耕地及露天剥离式的采矿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湖滨土地过度开发,沿岸生产、生活、旅游等人为活动严重干扰湖滨生态环境。滇池周围原有的湖泊浅滩消失,湿地丧失殆尽,大面积湖滨带水生植物种群消失,湖滨生物多样性失去生存环境,湖滨生态结构受到破坏[7]。

3.4 群众保护意识薄弱,技术手段缺乏

群众保护滇池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薄弱,乱扔、乱放垃圾和乱排污水、偷排废水等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突出。在滇池沿岸的广大农村,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滇池中设网箱捕捞鱼虾,在沿岸大量修建违章建筑,对滇池水质造成极大危害。

有关滇池治理的统计、监测、研究环节薄弱,对滇池的主要入湖河道缺乏固定站点进行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基础数据积累不足或不全,难以定量分析入湖水量及污染负荷,对滇池治理项目的科学决策和效果的准确评价缺少基础支撑。

4 措施和对策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性缺水是滇池流域长期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实施外流域引水济滇,加大滇池的水循环率,缩短水的滞留时间,改变湖流现状,实现调排平衡,达到恢复滇池良性生态循环的目标。加强联合调度,利用松华坝水库弃洪补给草海。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推行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措施。制定用水定额,严格用水计划考核,采取抄表到户、超量加价等办法控制水资源消耗,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倡水资源重复利用,加大中水回用管网建设力度,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力争中水回用率达到 20%以上。

4.2 控制入湖污染物

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与建设,加快小区分流接管进度,基本形成主城区雨污分流的管网体系,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度,增加处理能力。分批实施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盘龙江、新运粮河、海河等 12条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城市污水直接截入污水处理厂,不再进入河道,改善河道景观。沿河道两侧建设河滨绿化带,形成河道保护屏障,最大程度削减入湖污染负荷。

加快流域内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流域内禁止发展重化工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重复建设、亏损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8]。对企业污染实施全过程控制,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滇池流域企业全面达标排放。严禁在湖滨生态控制区新建排污企业。

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示范村,对农村固体废弃物、农村污水、农村给排水及坡地改梯地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推行科学施肥及高效灌溉技术,保肥节水,降低农田土壤中氮、磷元素的流失,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多施用农家肥,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可降解农药;推广秸秆还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用量。

4.3 修复生态环境

控制水土流失,进行滇池面山绿化,整治大河、柴河等流域水土流失,加强松华坝等重点水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展保护森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活动。

湖滨湿地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湖滨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逐步将湖滨带的鱼塘、水塘、水淹地等还湖,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湿地建设示范,实施滇池沿岸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改善滇池沿岸生态环境。

实施草海、外海部分区域底泥疏浚,开展湖面蓝藻清除及水葫芦综合利用等多种措施,清除湖内污染物。实施水生生态修复项目,利用水生植被具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的功效和对藻类竞争的抑制作用,促进滇池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4.4 提高保护意识、加强管理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保护滇池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滇池的保护与治理,充分调动滇池沿岸广大农民参与治理滇池的积极性,保证参与治理的农民获得经济效益。

建立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加大水环境调查工作力度,统一、规范使用相关数据,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和决策的需要。加强机制建立和监督管理,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制,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力度,制定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的鼓励政策等,充分发挥管理效益。

[1]昆明市环科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R].昆明:昆明市环科所,2002.

[2]昆明市环科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 2010年规划[R].昆明:昆明市环科所,2002.

[3]张琨玲.编制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一五”规划的初步设想 [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1).

[4]吕小玲,徐清艳.滇池污染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 [J].闽江学院院报,2002,23(2).

[5]刘志强,苗群,邵长飞,等.滇池村镇生活污水污染及处理技术 [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4(1).

[6]强继红.滇池水环境污染的工程治理综述 [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14(1).

[7]邓辅唐,孙佩石,邓辅商,等.人工湿地净化滇池入湖河道污水的示范工程研究 [J].环境工程,2005,23(3).

[8]杨健强.滇池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 [J].水利学报,2001,(5).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on water resource of Dianchi lake basin

YU Yan-ling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01 China)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 and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in Dianchi lake has restricted the socic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Kunming.The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is analyzed and studied.The counter measures on treating and protecting Dianchi lake are pointed out.

water resource;problem;counter measure;Dianchi lake

X24

A

1673-9655(2010)增 1-0076-03

2009-04-30

余艳玲 (1973-),女,云南昭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入湖滇池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环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及入湖污染负荷估算
太湖TN、TP、蓝藻生物量变化趋势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入湖河口湿地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初探——以资兴市兴宁河入湖河口湿地为例
滇池入湖河流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形态组成贡献*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