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2010-09-29郑庆云李传富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红素

郑庆云,李传富

(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安徽淮北 235000)

关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郑庆云,李传富

(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安徽淮北 235000)

探讨血清胆红素(Bil)浓度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方法:将82例冠心病(CHD)患者(患者组)与82例健康者(对照组)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在OL 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结果:冠心病(CHD)患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Bil)的浓度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发病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作为观察冠心病(CHD)病情的一项参考指标。

胆红素;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CHD)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当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生成氧化LDL(OX-LDL),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之一。血清胆红素(Bil)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在体内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抑制脂质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过氧化作用,而LDL-C的氧化在冠心病(CHD)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探讨血清胆红素(Bil)浓度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我们对82例CHD患者和82例正常人血清胆红素(Bil)浓度水平进行检测,初步探讨血清胆红素(Bil)浓度水平变化与冠心病(CHD)患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CHD患者组:82例,为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CHD住院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CHD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40-80岁,平均(56.32±11.58)岁。

对照组:82例,均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3.26±10.29)岁。

两者组间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在OL 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计算间接胆红素(IBiL)。试剂来自于上海科华公司生产试剂盒,标准品及质量控制品均使用与试剂配套的产品,在实验室最佳条件下进行,质量控制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CHD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结果:见表1。

表1 CHD组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umol/L)比较(S)

表1 CHD组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umol/L)比较(S)

组别 例数 TBil DBiL IBiL CHD组对照组P值82 82 10.01±3.58 12.35±3.26 P<0.05 2.62±1.09 3.79±1.18 P<0.05 7.63±2.21 9.56±2.05 P<0.05

CHD患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1994年Schwertner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并且认为低浓度胆红素是冠心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2]。冠心病发病越来越高,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机制,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后,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脂蛋白代谢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容易被氧化修饰而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化引起冠心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产物ox-LDL是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3]。

长期以来,低浓度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往往被忽视其病理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还原剂,能抑制脂质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过氧化作用,而LDL-C的氧化在冠心病(CHD)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胆红素作为机体内一种生理性抗氧化剂,循环中不同类型的Bil均是有效的抗氧化物质,无论是DBil和IBil均可清除超氧化自由基的损失和保护人体LDL以对抗超氧化损伤。血清中生理浓度下的DBil和IBil能有效的抑制金属离子——如(Cu2+、Fe2+)催化的LDL修饰反应,Bil的这种抗LDL氧化修饰作用正是其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CHD危险性的主要机制所在[4]。

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提示,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含量与CHD的发病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作为观察CHD病情的一项参考指标,可以作为与CHD其他危险因素协同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低Bil浓度水平可以增加CHD的危险性,相反在生理浓度范围较高水平的胆红素浓度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Bil与白蛋白结合后在血管内外可直接消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氧化,对保护心血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用血清胆红素水平预测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血清胆红素浓度在较高范围内时可减少致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对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保护作用;相反,血清胆红素浓度在较低范围内时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1] 赖长春,沈卫峰,张瑞岩,等.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2,19(1):14-15.

[2] Schwertner HA,Jackson WG,Tolan G,et al.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diseas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 ,1994,40(1):18-23.

[3] 黄维义,曹林生,贺立群.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浓度变化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23-24.

[4] 薛邦录,刘彤,刘毅,等.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26(11):778-779.

责任编辑:石柏胜

R541.4

A

1671-8275(2010)01-0139-02

2009-11-29

郑庆云(1970-),女,安徽颖上人,淮北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检验师。

猜你喜欢

低密度脂蛋白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