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0-09-20巫文宏印建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贝沙坦

巫文宏,印建平

(江苏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泰兴,225411)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氢氯噻嗪的复合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对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本院内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者入选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年龄在60岁以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经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6周~6个月(患者入选前常规用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但收缩压仍然≥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的患者,共有46例患者入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10例,年龄 60~83岁,平均(68.6±6.4)岁。另选择50名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男28名,女22名,平均(45.4±8.5)岁。

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定义及分级标准[1]。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③伴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胰腺炎、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未按要求服药者。

1.2 方法

给药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原抗高血压药物基础上,加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62.5 mg/d,共治疗6周。

测定和观察项目:于实验前和实验后6周观察血压在加药前后变化,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应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

2 结 果

血压及血浆ET在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后明显下降,血浆NO升高(P<0.05),ET/NO值降低,见表1。

表1 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的血压、血浆ET、NO及ET/NO变化

3 讨 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AngⅡ受体拮抗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的固定复方制剂,其中厄贝沙坦能有效地阻断RAS的AT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反射性交感活性和增强水钠排泄,产生平稳持久的降压效应[2]。氢氯噻嗪既能减少体内容量和总可交换钠离子,又有部分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作用,同时可下调AT受体,在高血压联合治疗中,噻嗪类利尿能明显改善血压,控制达标率的30%[3]。噻嗪类利尿剂能诱发血尿酸增高和血钾降低,而厄贝沙坦能控制利尿剂诱发的代偿机制,2者互相增强降压效果而降低各自的副作用。单一用药降压即使对轻度高血压为40%~50%,满意降压多需联合用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实际采用了联合用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降压效果。

厄贝沙坦还具有改善内皮作用。ET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血管收缩物质,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通过旁分泌、内分泌的途径对靶组织和器官发挥作用,在缺氧、血管切变应激等内皮功能变换的情况下合成和释放增加[4]。NO也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对血管有舒张作用,在血压调节、抑制血细胞粘附于内皮,以及抑制内皮下细胞增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高血压时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NO分泌减少,ET分泌增加,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减弱,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并加重高血压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本研究发现,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后,在降压的同时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但未达到正常水平,NO水平比治疗前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有助于内皮功能的改善。另外,我们观察到ET/NO在治疗后趋于正常,结果提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改善血管内皮收缩与舒张的平衡功能。

[1]刘力生,龚兰生,孔灵芝,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

[2]刘仕群,关美萍,曾文仪.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3331.

[3]张维忠.降压联合治疗的理论和和实践问题[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5):385.

[4]李东宝,马建国,王文英,等.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2,10(1):47.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贝沙坦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7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