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秦皇岛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2010-09-17张明莉房俊峰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3期
关键词:高度化秦皇岛生产总值

■ 张明莉 房俊峰

产业结构一直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公布的地区竞争力报告,也把产业结构竞争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但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往往容易忽视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而对量化指标产生误读。本文初步总结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理论的方法论启示,并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相互关系为基本思路,以河北省秦皇岛为例,研究其产业结构演进问题,重点探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判定及经济效应,以期对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有所借鉴。

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在产业结构演变的相关研究中,积累了一些为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的基本理论,如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法则、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赤松要的雁行形态发展理论等,从中可以得到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诸多方法论启示:

1.产业结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短期变动可能因为某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离,因此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样本N(年数)应足够大。

2.考察指标的含义及适用性。这些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比重、各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等等。其中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生产总值指示经济发展程度;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比重,即通常所说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各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指就业人口在各个部门的分布。

3.考察区域的特殊性。由于以上理论依据的历史资料主要来自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及一国之内某地区的发展现状时,要具体地历史地考察,往往单一甚至综合指标也难以全面说明问题,而结论中与标准产业结构模式相比的偏离也属正常现象,问题焦点应在把握基本发展趋势,考察不合理因素时既不主观夸大也不缩小。

4.在分析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演进时,这些理论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分析角度,如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对主导产业的分析、赤松要的雁行形态发展理论的对外贸易角度等。

依据以上方法论启示,下文将具体考察秦皇岛产业结构演进问题。

秦皇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解读

秦皇岛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以旅游和港口而著称。秦皇岛产业结构数量上形成了 “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但这种 “高度化”极具特殊性。

1.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测度——标准结构

“标准结构”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样本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化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统计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出能刻画某一高度化阶段的若干指标,作为产业结构演进到此阶段的 “标准”,如钱纳里标准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这些指标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基准水平,包括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标准结构”为我们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提供了可选择的指标,以及可对比的模式。此外,在分析我国或国内某一地区产业结构演进时,尤要考虑以下两点:

一是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不容低估。尤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不同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发达国家,宏观环境因素成为结构性偏离的重要原因,如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国家政策的倾斜、行政区划的调整等等。

二是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愈强,分析的科学合理性愈强,所得结论也愈接近现实。这里有两方面应引起注意:一是在通常情况下,每次部门划分的调整、统计制度的变动往往成为一个信号,说明调整或变动的前一阶段,国民经济可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大的发展。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由单一物质部门到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转变;1987年和2003年两次部门划分的规定;2004年经济普查对统计数据的调整等等。二是在利用统计数据说明问题时,要综合考察,一般以调整后的数据为准。

以 “标准结构”为参照依据,并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下文将考察秦皇岛的产业结构演进特征。

2.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考察:1949—2007

根据 《秦皇岛统计年鉴2008》,本文选取1949—2007年共59年的样本数据,来具体考察秦皇岛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见图1。

图1 秦皇岛生产总值构成折线图

由图1可以分析出秦皇岛三次产业演进的如下特征:第一产业即农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解放前基础薄弱,近60年来,所占比例一直增加,改革开放至今一直维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所占比例在30%~40%之间; “七五”时期至 “九五”时期维持在40%~50%之间,2001年以来超过了50%。

在不考虑个别年份的前提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趋势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秦皇岛历史上基本上未曾出现过 “一、二、三”的产业结构格局,是 “一、三、二”产业结构到 “三、二、一”产业结构的演进,二者的分水岭大致是1984年秦皇岛成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前后。 “十五”期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0:40:50;进入 “十一五”以来,基本上保持了这一水平。

若对比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第一产业的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不断增长,是符合工业化进程一般规律的,但用钱纳里 “标准产业结构”难以解释第三产业的高比例。三次产业比例呈现的 “高度化”,难以说明秦皇岛所处的发展阶段,须选用其他解释力更强的指标。

3.产业结构演进的经验性考察:以人均国民收入为指标

考虑到对各产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及产业划分粗略等因素,与实际相比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暂时不采用就业人员指标分析。相对而言,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生产总值能较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钱纳里等人通过多国模型的分析,将随着人均收入而发生的结构转变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3个阶段,如表1所示。通过对比钱纳里关于增长阶段的划分,可以基本判断秦皇岛所处的发展阶段。

由于资料所限,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似表示人均收入水平。2007年,秦皇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3300美元(2007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若换算成1970年美元价格,秦皇岛也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这与仅从产业构成显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现象有很大出入。

由此可见,秦皇岛的产业结构演进极具特殊性,仅从产业比例所呈现的 “高度化”并非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不是纯产业结构演变意义上的高度化。而通过对比钱纳里关于增长阶段的划分,得出秦皇岛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基本判断。但在工业化中期,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与秦皇岛的产业构成不相符,这促使进一步考察现阶段秦皇岛产业结构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表1 钱纳里关于增长阶段的划分

产业结构高度化难以助推经济增长

1.秦皇岛经济规模小且增长相对迟缓

2007年秦皇岛地区生产总值为683.58亿元,经济总量约占河北省的4.99%,仅是石家庄的28.96%、唐山的24.59%,经济规模小是秦皇岛经济的显著特征。从平均生产水平看,秦皇岛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2万元、地均生产总值为875元/平方公里,虽分别高出河北省平均水平0.44万元、145元;但明显低于石家庄和唐山的平均水平,尤其是与唐山的差距更大,分别相当于唐山的62.03%、42.41%,可见秦皇岛受经济规模的限制,生产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也比较低。

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根据 《河北经济年鉴2008》,2001—2007年河北省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11.8%,秦皇岛则为11.6%,可见秦皇岛的增长速度趋缓,尽管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属于全省低速增长地区。而同期唐山、石家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3.3%、12.2%,分别高出秦皇岛1.7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这使原有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进而影响了秦皇岛在全省中的经济地位,沿海开放城市的带动示范效应也大打折扣。

总之,2000年以来秦皇岛经济表现出如下特征:经济总量方面,经济规模小是一个显著体征;平均水平方面,虽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与唐山、石家庄差距较大;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快而不高,速度落后,加速乏力。

2.产业结构 “高度化”难成助推器

选取2007年数据,运用转换—份额 (shift-share)分析方法,对秦皇岛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解,可以考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转换—份额分析,又称偏离—份额分析,是测度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一种方法。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在区域经济的实际增长与可能增长之间作比较,其差额即所谓的shift。可能的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按上一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 (即share)实现的增长。然后将差额进行分解,分析其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可以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下面对秦皇岛产业结构增长效应进行转换份额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秦皇岛产业结构增长效应转换份额分析

表2中按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来测度经济增长:2007年秦皇岛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为683.58亿元,记为G0;按河北省2001-2007年总体增长率计算可能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63.13271.80%=715.19(亿元),记为G1;表中最右一列是秦皇岛三次产业分别按河北省各产业增长率可能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总值为712.31亿元,记为G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对秦皇岛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解:经济增长因素综合增长效应:G0-G1=683.58-715.19=-31.61(亿元);产业结构的增长效应:G2-G1=712.31-715.19=-2.88(亿元);最后得出产业结构的增长效应的贡献率:-2.88/-31.61=9.11%。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0年以来,秦皇岛经济增长迟缓,在相对全省增长速度的负增长中,产业结构的负效应占了近1/10,因此秦皇岛产业结构难以助推经济增长,整体陷入了产业结构相对 “高度化”但经济相对低增长的困局。在现阶段以工业扩张为主要动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格局中,秦皇岛产业结构势必处于竞争劣势,这是对秦皇岛经济增长现状的一个解释。

小结

秦皇岛的产业结构演进极具特殊性,仅从产业比例所呈现的 “高度化”并非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同时现阶段这种产业结构高度化难以助推经济增长。总体判断,经济增长面临着产业结构的 “陷阱”。因此,秦皇岛经济发展面临的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间的合理化,二是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产业发展方向应为: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工业,根据秦皇岛的产业发展史,应着力加快环保低耗无污染的生态型工业、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发展;进一步培育休闲、旅游、体育等经济增长点,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参考资料

1.郝寿义,安虎森主编.区域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杨公朴主编.产业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等编,河北经济年鉴200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秦皇岛统计局编,秦皇岛统计年鉴2008[Z].2008.

猜你喜欢

高度化秦皇岛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柯桥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本地生产总值
孙婷婷
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