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藿香正气系列制剂组方、制法及剂型分析*

2010-09-17曾志坚林伟斌

中国药业 2010年20期
关键词:滴丸浸膏藿香

王 琦,曾志坚,林伟斌

(广东省江门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江门 529030)

藿香正气制剂是夏秋季节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源自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藿香、紫苏、茯苓、白芷等10多种药物组成,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多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呕泄泻、舌苔白腻等。原方为藿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加生姜、大枣同煎后才能服用,服用不便。随着中成药制剂技术的发展,藿香正气制剂发展成了一个大家族,已发展出酊剂、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合剂、滴丸、软胶囊8种剂型共10个药品名,包括藿香正气水(酊剂),藿香正气丸(丸剂,水丸、水蜜丸、浓缩丸、小蜜丸、大蜜丸),藿香正气片(片剂),藿香正气胶囊(胶囊剂),藿香正气颗粒(颗粒剂),藿香正气合剂(合剂),藿香正气滴丸(滴丸剂),藿香正气软胶囊(软胶囊剂),藿香正气冲剂(颗粒剂),藿香正气口服液(合剂)。笔者发现不同的藿香正气制剂的处方和制法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剂型的差异,认为这一系列制剂在效用上应该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1 组方差异

1.1 药味数量差异

藿香正气胶囊、冲剂、丸(浓缩丸)、合剂的处方由13味药组成,而藿香正气口服液、片、软胶囊、水、滴丸和丸(大蜜丸、水蜜丸、水丸)的处方则由10味药组成,少了桔梗、大枣、生姜3味药。在中医用药上,不同的药味组成会有不同的效果,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对药方进行加减,因此不同组方的藿香正气制剂在疗效上应该有一些差异。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声等症,在方中可起到宣肺利膈的作用。大枣味甘、性温,具有补益脾胃、益气养血、安定心神、调和营卫、缓和药性等功能。生姜味辛、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之功效。大枣和生姜在方中具有调和脾胃、缓和药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寒而外感风寒、胸膈闷满的患者应该选用由13味药所组成的藿香正气制剂,对脾胃起到保护作用,加强宣肺利膈的疗效。

1.2 药味差异

1.2.1 甘草、广藿香和紫苏的差异

藿香正气胶囊、冲剂、丸、合剂的处方中使用的是甘草、广藿香和紫苏药材,而口服液、片、软胶囊、滴丸和水的处方中使用的是甘草浸膏、广藿香油和紫苏叶油。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紫苏叶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和胃的功效,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部位,但其水提物部分也具有相当的疗效。对广藿香的挥发油、去油水提物和水提物的药理研究表明,3种提取物均可抑制离体兔肠的收缩,提示均能解除肠道痉挛,其中挥发油的作用比较强;小鼠胃肠推进运动试验表明,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的作用较好,而挥发油则无作用,认为广藿香改善肠道功能的有效成分可能为水溶性成分[1]。对紫苏水提浸膏和挥发油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两者均具有解热、镇咳、止吐、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紫苏水提浸膏和挥发油能明显降低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紫苏水提浸膏25 g/kg、挥发油3.56 g/kg给家鸽灌胃,均可极显著地抑制0.02 g/kg洋地黄酊所致家鸽呕吐[2]。紫苏叶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3]。甘草具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的作用,在方中可以起到增加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的作用。若采用制剂后期投放甘草浸膏,则上述作用无法在方中体现。由此可见,甘草浸膏、广藿香油和紫苏叶油虽然分别是甘草、广藿香和紫苏的主要成分,直接加浸膏和挥发油可以保证它们的含量,但能否取代甘草、广藿香和紫苏在方剂当中的作用还值得探讨。

1.2.2 半夏的差异

藿香正气制剂系列共使用了4种半夏,分别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和制半夏,其中藿香正气胶囊使用的是法半夏,藿香正气口服液、片、软胶囊、水、滴丸使用的是生半夏,藿香正气丸(浓缩丸)和合剂使用的是制半夏,藿香正气丸(水丸、水蜜丸、大蜜丸)和冲剂使用的是姜半夏。半夏的炮制方法不同,其功能主治有一定的差异。明代《本草纲目》载:“痰分之病,半夏为至,造而为曲尤佳,治湿痰以姜汁,白矾沥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及皂荚煮汁和之;治火痰以姜汁竹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矾汤入芥子末和之。”生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消痞散结的作用,但有毒性,现代研究发现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眼、咽喉、胃肠等黏膜的强烈刺激,因此不宜直接入方。姜半夏是用半夏加生姜进行炮制,可以减少半夏的毒性,又可以增强止呕作用,多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诸症。清半夏是用矾水制,长于化湿痰,用于脾不化湿;湿热痰浊诸症;法半夏是用甘草、石灰、矾水制,偏治寒痰,用于外感风寒、痰器塞滞所致的咳嗽气逆诸症;制半夏则是一个比较宽广的范围,通常指炮制过的半夏,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上,半夏的炮制品就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3种。不同的藿香正气制剂使用不同的半夏制品,必将对其疗效产生影响。

1.2.3 苍术和白术的选择

藿香正气水、丸(水丸、水蜜丸、大蜜丸)、片、口服液、软胶囊和滴丸方中使用的是苍术;藿香正气丸(浓缩丸)、胶囊、冲剂、合剂使用的是白术。苍术和白术是两种药效不同的药物。苍术性味辛、苦、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而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苍术燥性较大,偏于祛湿,多用于湿困脾阳或湿重的“着痹”;而白术偏于健脾,多用于脾胃气虚。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因此,使用苍术的藿香正气制剂的祛湿效果更强,而使用白术的藿香正气制剂的健脾效果更佳。

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剂型、组方差异见表1。

2 制法差异

2.1 挥发油差异

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在制法中均体现了对药材挥发油的重视,采用了提取挥发油、最后成型时加入的方法,以保证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但不同制剂在提取的挥发油种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藿香正气胶囊、口服液、冲剂、片和软胶囊对陈皮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药理研究表明,陈皮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其水提物和挥发油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影响基本类似,但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一定差别,其中挥发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较明显[4]。由此可见,加多陈皮挥发油的制剂可能对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疗效较好。

表1 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剂型、组方一览表

2.2 生半夏制法差异

处方中使用生半夏的5个制剂中,藿香正气水、软胶囊和口服液在其制法中将生半夏加干姜进行煎煮,以降低其毒性,增加其止呕的作用;藿香正气片则将生半夏直接粉碎成细粉,加入浸膏中使用,考虑到生半夏的毒性问题,该制法值得探讨;滴丸制法未见。

3 剂型差异

目前藿香正气系列制剂共有8种剂型,剂型不同,功效会略有差异。藿香正气水为酊剂,含有一定的乙醇,对挥发油的溶解性较好,在几种剂型中疗效最明显,起效快,但口感较差,而且对酒精过敏或不能饮酒者不宜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合剂不含乙醇,药味较小,口感较好,但由于为水剂,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含量较少,疗效相对其他藿香正气制剂稍差,但适宜怕苦药的患者或者儿童服用。藿香正气丸特别是大蜜丸,释放速度慢而药力持久,是药效和缓的中药制剂,多用于一些慢性病的调养。藿香正气软胶囊是中药的新剂型,其挥发油在软胶囊壳内不易挥发、含油量高,在胃肠道中崩解快、质地柔滑、容易吞咽,对害怕药味和吞咽困难的患者较适宜。藿香正气滴丸为滴丸剂,滴丸起效快、口感舒适,对胃肠道无刺激,疗效也较好。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藿香正气剂型采用了不同的处方和制法,再加之剂型差异,功效必然会有差异,然而在名称上都使用藿香正气之名,其药品说明书上标注的主治功效又基本相同,医生及患者在使用时根本无法辨识,建议藿香正气制剂的药品说明书应体现出不同制剂的特点,让医生和患者在使用时更清晰。

[1]陈小夏,何 冰,李显奇,等.广藿香三种提取物对肠道功能作用的比较[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2):31.

[2]王静珍,陶上乘,邢永春,等.紫苏与白苏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48.

[3]陈新俊.紫苏叶的现代药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药研究,1998,9(2):131.

[4]徐 彭.陈皮水提物和陈皮挥发油的药理作用比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4):172.

猜你喜欢

滴丸浸膏藿香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穿心莲内酯滴丸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HPLC法测定蒙药新Ⅰ号滴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简化测定藿香正气水中3种成分的含量
藿香正气水致皮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