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10-09-15魏英杰

博客天下 2010年9期
关键词:故友灾区博客

文 / 魏英杰

文 / 王姑娘

文 / 沉默的表示

编读往来

< 总第37期封面

如何联系我们?

固定电话:010-67166328(工作时间) 移动电话:13811766733(24小时热线)

电子邮箱:gaojian@blogweekly.com.cn 或 blogweekly@yahoo.com.cn

在微博上“亲历”地震

文 / 魏英杰

http://blog.ifeng.com/ article/4996164.html

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许多人在微博上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起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救援行动加油,为赈灾活动出谋献策。那些赶往第一线的救援队伍、新闻媒体记者以及慈善组织,也及时地从灾区发回现场消息。虽然不能和灾区人民共患难,但身处微博,仿佛也在亲历和见证这一切。

微博是一个信息聚合分享的平台,你关注了哪些对象决定了你所能获取的信息,关注你的人则又决定了你所发布的信息能够传播多远。微博在行动的组织、协调与监督上,同样体现了自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发布将有一架包机赶赴灾区的消息,在上面征集各类救灾物资。结果几个小时后,筹集到的救灾物资就远远超出了预定数量。不由让人感慨,微博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

微博还具有超强的自我纠错和自律功能。任何人在上面所发布的言论,马上就能够引起其他人的共鸣或批评。我印象较深的是,不少人对媒体人员奔赴震区采访,进行了如何做好“灾难报道”的讨论。例如,闾丘露薇等人提到,到灾区的采访人员应当恪守新闻伦理,避免对灾民造成二次伤害。微博上有着不少奔赴一线的采访人员,因而这些提醒不仅及时而且很有必要。

通过云南赈灾活动和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事件,微博的力量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微博等新媒体还具有更多尚待挖掘的潜力,以及更为广阔的前景。

与“故友”重逢

文 / 王姑娘

http://www.blogweekly.com.cn 1711/2010-04-08/23809.html

我们的新闻无处不在,即使一天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也许还可以从另一个人嘴里透露出信息的端倪。我们被信息包围着,人人都是一则信息的传递者,从A嘴里吐出来的话比B更动听,为什么还要再去听B的“长篇累牍”?选择一种风格的话语权是让我们筛选一本杂志的初衷。

我是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开始阅读《博客天下》的。这种感觉就像故友重逢,时间沉淀以及经历增长之后,重新认识故友便带来奇妙的感觉。对于阅读杂志本身这件事来说,也是这样。

在《博客天下》里,很自然地把新闻信息提到了人性的角度。博客就是一个人表达的欲望,另一个人借以满足窥私的癖好。将博客的内容做成一本杂志,她一定是瞄准了人性,并且这种人性和窥私欲受到一定限制后,会发挥到极致。所以,在我看来,《博客天下》好就好在知道人们想看什么。

在此之前,我对她的认识,如果可以笼统概括分类的话,我想我会用“亲民”“时政”“新闻”“男性”“中坚”这几个标签来概括。大部分的时间里,她是严肃的,忧国忧民地关切于政治、财富等等宏大话题,偶尔时,文娱角色出来挥舞主题大旗,充当封面人物。这样数期的轮番登场后,我悄悄地发现这位老朋友在大部分时间扮演着严肃先生的角色外,还开始愈发地摩登起来。她开始将“森女”、“UGG”、“T a v i G e v i n s o n”、“时尚圈”等这些都是二十多岁年龄段的女孩才会注意到的标签囊括在了杂志里。在某些栏目的内容上,她展示的不再只是男性话语权的新闻读本,富有了女性情趣。

阅读一本杂志就像阅读一个人,需要用时间来考量。

《博客天下》不容错过

文 / 沉默的表示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e268e6d0100h6oy. html?retcode=0

很多杂志的文章说不到读者—我的心里去。相比之下,《博客天下》杂志里无论长篇短篇的文章,几乎篇篇都能勾动我的情绪,就像跟朋友聊天,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说的都是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不懂政治,不懂经济,不懂电脑,不懂证券,不懂股票,不懂什么是基金,但是没有不懂生活的。别给我讲大道理,我不是博士硕士,不是教授专家,不是官员儒商,你的大道理我讨厌听,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给我讲生活里的悲欢喜乐及烦恼忧愁就够了。

推荐《博客天下》杂志,她的大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博客和论坛里的精华帖子,编辑的用心精选为我们的阅读节省了大量时间,喜欢看博看帖的网友就更不应该错过了。

猜你喜欢

故友灾区博客
总统思考的大事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浣溪沙
老年节思故友
总统思考的大事
博客相册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