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引领网络型大平泉城乡一体化进程
——对平泉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2010-09-13河北省平泉县建设局刘青云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15期
关键词:平泉城乡建设

◎ 河北省平泉县建设局 刘青云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加速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科学规划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资源配置更趋优化,空间更趋合理,是我们规划工作者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笔者对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冀辽蒙三省交界处的平泉县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平泉城乡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要理清思路,分步实施,协调共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 平泉概况及发展现状

平泉县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辖10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9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47.5万,是省、市批准重点发展的中等城市、省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平泉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自古就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距天津港330公里、秦皇岛港271公里、唐山曹妃甸港290公里,地近京津唐、背依辽蒙,具有“三省通衢、京津远郊、冀东节点、五港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境内锦承铁路、101国道横跨东西,省道平双、平铁公路贯穿南北,随着承朝高速、遵小铁路、京沈快铁等骨干交通项目的建成,将成为连接东北与华北、冀东经济区与蒙辽的重要交通枢纽。

平泉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铁、铜、金、煤等40多种,开发利用20多种;全县森林覆盖率56.8%;境内国家AAA级景区“国家辽河源森林公园”是辽河的发源地,以独特的山水园林景观、辽金历史文化与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坝上草原有机地形成了一个大旅游经济圈。

平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契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辽、清文化在这里传承、融合,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底蕴。现存会州城、辽大长公主墓、窦景庸墓等古迹遗址、古墓群160多处,馆藏文物1.8万件。

近年来,平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幸福指数最高的中等城市,坚持打生态经济之牌,走科学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兴县、文化旺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推进经济建设,叫响“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四张名片。2009年,县城规划区扩大到158平方公里,建成区8.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3万,城市化率达33%。

二 平泉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与蓝图

为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在对基本县情深化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着有得于城镇集聚辐射、有得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公共服务的原则,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编制《平泉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一心四极”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大平泉发展框架,构建“主次双核、三带五区”的县域空间布局,形成了“二三八六”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

一心四极发展框架。“一心”即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外迁资源性产业,逐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意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现代服务核心区,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创意文化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四极”即依托中心城区周边镇,充分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建设产业聚集区,打造四个经济发展极:北部依托卧龙镇,将矿选业向金属深加工转变,建设金属冶金产业聚集区;南部依托小寺沟镇、南五十家子镇,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通过区域战略合作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建设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西部依托七沟镇,以绿色食品加工、旅游休闲为主,积极服务京津,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聚集区;东部依托杨树岭镇,承接中心城区资源型产业外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资源型产业聚集区。

主次双核、三带五区空间布局。“主次双核”即中心城镇组团化,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黄土梁子镇为辅的县域空间双核发展构架。“三带五区”即产业布局条块化,着力构建三条发展带、五大经济板块:东西方向的交通综合发展带、南北方向的河谷创新发展带、北部东西方向生态发展带;平泉中心城市板块、辽河源生态板块、中北城镇功能提升板块、东北特色农业板块、南部综合经济板块。

“二三八六”工作思路。“实施双升战略”,即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升级;“推进三个集中”即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落实八项举措”即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完善城乡功能体系,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区域流通中心,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优化美化城乡环境,提升城乡文化品位,夯实城乡一体基础;“深化六项改革”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经营方式改革。

三 对平泉近期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划分为近期以城带乡、中期城乡互动、远期城乡一体化三个阶段梯次推进,力争到2020年把平泉建设成为河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先进示范县,形成城乡携手并进、社会平等和谐、生态环境美好、文化共同繁荣、体制健全统一的统筹发展新格局。当前,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理清思路,推进科学发展。在已明晰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要加强与国内一流大院、名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大腕为平泉支招把脉,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如何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把握京沈快铁在平泉设站的重大机遇,打什么牌、走什么路,切实解决人口与产业等城市要素如何聚集、壮大发展问题。要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拉开发展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达到2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长到24万、城市化率提高到50.4%;到远期,建成区32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5万,城市化率达75%。

第二,做强城市,发挥带动作用。要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与功能的完善,高标准规划城区路网结构,留足街路空间,搭好城市发展的骨架;抓好小学、医院、文化大厦建设和供水、供热、供气、中水回用等一批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建设,加大给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电力电讯管网的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按照营造城市森林的标准进行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做到显山露水、融于自然;严格控制多层建设,精心打造城市精品工程,做到建筑、文化、历史文脉与自然生态的整体和谐,充分彰显城市特色。要创新城市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城市投资公司载体和操作平台作用,积极探索大宗土地出让、捆绑开发、BT、公司制开发等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银行更多融资,缓解资金不足压力。要加快各类要素聚集,以红山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为平台,围绕现有的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个战略支撑产业和食用菌、山杏、玉米深加工等五条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适箱经济,谋划包装一批战略项目,引进国内名商名店,打造平泉具有长远战略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聚集资金、市场、人才、科技、管理和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研究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积极做好统筹发文章。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尽快完成城乡统筹发展总规和小城镇、中心村、新民居建设等规划。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企业化经营,加速农产品工厂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电、路、讯、环卫等基础设施网的通达率和覆盖率,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城区落户限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升新农合、农村低保的标准和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保障差距。要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探索建立农村公益服务员制度,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村民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系,打破城乡分割、部门分治,促进政府服务向基层和农村覆盖。

猜你喜欢

平泉城乡建设
河北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平泉滑子菇
承德平泉市总工会搭建普惠服务体系联手推进普惠化服务
平泉市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做实联动监督“后半篇文章”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城乡涌动创业潮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