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角度看包容性增长

2010-09-12李震张松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24期
关键词:包容性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文/李震 张松松

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角度看包容性增长

□文/李震 张松松

本文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包容性增长,分别介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差距过大对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对策。

城乡收入差距;包容性增长

2009年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所谓包容性增长,其目的是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不同,包容性增长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其基本的含义在于使所有公民可以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表1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情况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GDP都保持8%的速度增长,社会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过去一味重视经济增长,使得我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在社会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趋势。而导致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资、出口拉动,消费的比重偏低;在产业方面,重工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和社会相比较,社会领域发展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城乡差距还比较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在飞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近年来扩大速率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1996年为2.51∶1;1997年为2.47∶1;1998年为2.51∶1;1999年为2.65∶1;2000年为2.79∶1;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0∶1;2002年更是上升到3.11∶1。(表1)根据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1978~1990年间我国城乡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增幅显著上升、二者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都很迅速,而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1985~1990年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但是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增长的缓慢,因此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逐步拉开;同样,在1995~2000年间,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相对收入差距也相应拉大;2000~2008年这一时期,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速均开始放缓,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增长进一步放缓,城乡差距也随之进一步拉大。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潜在的不稳定政治和社会环境。合理的收入群体分布格局是社会稳定的经济条件,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坚实基础。收入分配的“橄榄型”,而不是“金字塔”式结构,这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现阶段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环境、能源、人口、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的交互作用,导致这个时期容易出现经济失调、社会秩序紊乱、社会大众心理失衡等社会问题。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促使社会上人为地划分出明显的利益阶层,这就扩大并激化了阶层间的对立情绪,容易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二)抑制对于农业和农村投资的持续增长,不利于农村地区分享经济增长。根据萨缪尔森的加速原理,消费的增长对投资具有乘数效应。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进而农民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增长的收入大部分都流向了生活领域,生产性投资相应的有所下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使得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所有的这些造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落后于城镇居民的增长幅度,这就使农民无法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进而不利于农村与城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容易影响内需的启动和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发挥,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以来,内需的持续增长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内需不足。而造成内需不足的原因在于我国长期采取的高积累低消费的分配方式,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居民购买力不高。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加剧了我国城乡市场之间的分割和异化,消费的同构性存在的基础明显弱化。另外,从城乡居民消费的特点来看,城市居民的现金收入绝大部分是直接可以用来消费的,而农村居民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要用于购买农资,用于消费的部分并不多。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明显存在及扩大,为扩大内需设置了瓶颈,这也不利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三、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增长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实在不断扩大。应该说,保持适当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必要的,然而收入差距过大又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及经济问题。因此,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促进包容性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第一,要解决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实现包容性增长铺平道路。城乡的存在客观上必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消除二元结构,要从解决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来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培养农民的现代意识,进而从观念上消除二元结构,树立农民开放竞争的意识。通过这一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其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给农民自由迁移的权利,允许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住所和工作地点,使全体公民在户口身份上完全平等。

第二,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由于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半失业、甚至失业状态,而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因此,让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产业,使他们在非农产业中获得稳定收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赋予他们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让他们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利益和文明,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推进包容性增长的治标之策。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农村反贫困力度。相对城市居民来说,农村居民在养老金保障、最低生活费救济等方面都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特别是老年人、贫困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在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反贫困的扶持力度,以此弱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完善农村的保障体系,重点是养老和医疗保险两项制度的建立。在贫困地区,要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保障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此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进而控制农村人口总量,提高农村的人均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院)

[1]David Ricardo,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Bohn’s Economic Library.London:G.Bel l&Sons,1891.

[2]《中国统计年鉴2009》.

[3]张皓,张纪.城市化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F014.4

A

猜你喜欢

包容性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