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映秀湾水电站尾水围堰施工

2010-09-10鹏,

四川水力发电 2010年1期
关键词:堰体尾水帷幕

杨 鹏, 徐 冉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十一支队,四川成都 610036)

1 概 述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映秀湾水电站受损严重,位于距映站闸首 7km处的尾水出口全部被埋及部分 213国道被埋。为顺利进行引水隧洞内的检修工作,需进行尾水开挖并设置围堰,以阻止水流进入。围堰底部高程为 876.5m,堰顶高程889.12m,高度为 12.62m,山体原始坡度为 1∶0.5。围堰防渗采用帷幕灌浆钻灌至岩体透水率为 q≤50Lu止,形成围堰后,需对堰体内进行抽排水至交通洞,扬程高约 7~10m,围堰内外水位落差为10.5m。

2 尾水围堰工程关键技术

2.1 尾水出口开挖及料源平衡的确定

由于“5.12”特大地震,导致电站尾水出口全部被埋,采用大型机械开挖至原有底板标高 876.5m;根据工程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做好对各工程部位料源的调用规划,并将多余开挖量运至其他工程部位,使之既满足土石围堰施工进度要求,又不影响其他部位的填料工作,因此,要求其运输快捷。故围堰填料采用原有塌方体,经数次碾压及随后进行的检验单位试验确定压实度达 94%、最大干密度为 1.77g/cm3、最优含水量为 12.9g/cm3、湿密度为 1.89g/cm3,均达到规范要求。掺和料击实试验参数见表 1。

表1 掺和料击实试验参数表

2.2 围堰防渗工程

该堰体由松散碎石、土石塌方体堆积而成。由于堰外岷江水流湍急,并且要实现 2008年 10月 14日完成防渗,因此,必须在 10天左右完成1700m帷幕灌浆施工;由于“5.12”地震原因造成该处地质条件变化复杂且缺乏水文地质资料、危险系数大,高压灌浆施工的强度及现场条件在同类工程中没有先例,成孔异常困难,故在必要时采用跟管钻井和下套管钻进。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进度是该项目的重点,其机具选型、施工工艺选择都必须慎重考虑。

2.3 粘土芯墙回填

为提高堰体抗渗水性能,在其中部开挖堰芯至设计标高 876.5m,宽 5m,采用低液限分散性粘土回填,最大干密度为 1.77g/cm3,最佳含水率为 12.9%,拌合施工用水,形成一道粘土止水层。低液限分散性粘土试验参数见表 2。

表2 低液限分散性粘土试验参数表

2.4 堰内抽排水

鉴于堰内外水流落差达 10.5m,堰体渗水严重,尾水洞内部集水过多,抽水扬程较高,抽水路径长,抽水采用两处(尾水出口、交通洞)同时作业的方式:尾水出口抽水采用阶梯抽水法,间隔 30m设置一道袋装粘土围堰蓄水。交通洞抽水扬程高达数 10m,洞内大孤石较多,机器运输困难。

3 主要施工措施及对策

3.1 合理进行料源的时空平衡

为确保施工强度,节省运距、便于开挖,料源基本按平衡原则进行调配,在施工区域周边堆放工程部位弃料,采用部分经筛选后的地震塌方体做堰侧填料。在确定少量填料量时,根据不同的料种在不同填筑部位的流失情况,采用不同的比例填料。针对岷江水流湍急的具体情况,堰体开挖及填筑部分考虑 5%的损耗量,堰体外部抛投部分大块石,防止河水对堰体的冲刷。

3.2 确保填料强度

3.2.1 设备选型

优先选用高效率、机动性好的设备。挖装主要选用 2~3m3的挖掘设备及 3m3以上的装载机。运输主要选用 15~20t大型载重自卸汽车。因场地限制,无法采用大型机械施工。

3.2.2 施工方案预演

由于该工程地处 213国道旁,受交通管制等多方因素限制,我部选择适当时机,按填料高峰强度进行模拟组织施工,以检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指挥、通讯联络、施工组织、现场指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

3.2.3 围堰填料稳定的判断

为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山体坍塌,造成人、车安全事故,特别是在山体塌滑多发段,预先进行了开挖。经综合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山体边坡化:山体在地震前,坡度比为 1∶0.5。受 “5.12”地震影响,山体危石较多,地层松散,余震或雨天极易再次发生坍塌及泥石流。

(2)帷幕灌浆及抽排水。受场地限制,堰体较松散成凹形,且因岷江水流湍急,江水泄入堰内情况严重,为此,在堰体上设置了两排注浆孔,孔径 90mm、孔距 1.2m、孔深 12m错位布置并采用高压灌浆法,形成了一道止水帷幕。受地震影响地质条件变化复杂,且施工无详细地质资料,江水穿过时流速较大,浆液很难停留;堰体内原有积水较多、分散较广、水位落差较大、抽水扬程较高,针对出现的这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改变施工方式。

3.2.4 围堰施工的主要技术要点及安全措施

(1)对原有堆积体采用挖掘机至上而下分层开挖,两机间距 10m,自卸汽车配合运输,部分回填料采用自卸汽车端进法抛填,将大部分抛投料(大块石)直接抛入江中,以保护堰体外侧不被江水冲刷。填料数量及规格须满足设计要求。

(2)挑选质量好的填料。石渣料的粒径应相对均匀,将粒径小于 5.0mm的细颗粒严格控制在 10%以内。

(3)开挖及填料过程中,及时采用石渣加高,顶部用碎石或粗粒风化砂进行铺筑施工,安排专人养护路面,以确保施工道路满足大型车辆阴雨天畅通无阻的要求。

(4)堰芯粘土回填止水层采用低液限分散性粘土。

(5)针对地震滑落的大孤石,优先进行机械打眼爆破(浅孔钻爆破),采用 2#乳化炸药,装药量为 0.52kg/m3.以保证施工机械及人员安全。因山体地表松散、危石较多,开挖及填料过程中一机配置一名安全观察员。

(6)帷幕灌浆施工工期紧、难度大、地质情况变化复杂且无详细地质水文资料,钻孔过程中易出现卡钻、塌孔。必要时,采用跟管钻进和下套管的措施,同时视钻孔的情况灵活控制钻进压力和速度;当钻孔至设计孔深后,下入塑料花管,将跟管钻进的外管用拔管机拔出,确保钻孔成功。

(7)钻孔孔径为 90mm,孔深 12m,孔距 1.2 m,错位布设。采用潜孔钻机和工程地质钻机钻孔。首先采用工程地质钻机钻孔,便于对压浆孔的孔深和孔距进行确认;钻孔垂直偏差应小于 1%。

(8)单孔施工程序。钻机对中孔位→整平稳固钻机→造孔(跟管钻进)→下灌浆花管→拔外管→测孔深、孔斜→下孔口装置→灌浆→机械封孔→人工封孔。

(9)帷幕灌浆孔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的灌浆方法,所用水泥为 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符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对帷幕灌浆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级的要求。水灰比采用 0.8∶1、0.6∶1、0.5∶1三个比级 ,在高速搅拌机中配置好某一比级的浆比后送至搅拌槽中,根据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浆温,所测浆温均在5℃以上,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在帷幕灌浆中,严格按要求逐级变浆,未发现任何串、冒、漏浆时不得越级变浆。

图1 尾水桥、启闭室塌方体开挖

(10)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 0.4 L/min时,继续灌注 15min,或当注入率不大于 1.0 L/min时,延续灌注 30min后结束,此项措施为确保围堰的稳定,减少了抽水成本。

(11)由于地质情况变化不确定因素较多,为提高围堰的防渗性能,在堰体形成后距其内侧 3m处设置了一道袋装子围堰,采用钢架管支撑,回填低液限分散性粘土并做一道堰体内侧防水层。

(12)堰体内集水、孤石较多,抽水及孤石清除难度大、机械及材料运输困难。抽水采用阶梯方式排水,在尾水出口 300m左右的洞内设置两道袋装砂子围堰,钢架管支撑蓄水及逐级排水,同时,交通洞内设一处抽水设备,扬程高 10m,采用150m3/h大马力柴油抽水机。对于洞内孤石,由于无法采用爆破作业,均为人工钻孔破碎。

(13)围堰施工结束后,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分层分段开挖拆除,合理调配开挖方量,实行就近工程部位回填原则,同时,挖至设计标高876.5m。

(14)加强对围堰施工机械及工作人员统一指挥。为防止余震导致山体坍塌、交通事故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山体设置两道被动防护网,并配备专职安全员巡视危石变化;在 213国道设置一排交通警示标志。为确保围堰施工车辆安全,限制来往车辆车速。施工汽车轮缘距堰边缘不少于2.5~3.5m,并安排专人布置标识。在堰体各危险部位分别设置安全警示牌,指挥人员穿救生衣,现场准备救生圈,加强专职安全员的巡视工作。

部分施工情况见图 1~4。

图2 尾水桥塌方体开挖

图3 尾水粘土围堰及抽排水施工

图4 尾水围堰拆除

4 施工保障措施

由于“5.12”地震致使电站尾水出口全部被埋,开挖难度大、危险性高、不确定因素多,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河水上涨,流量过大,超过 1000m3/s,堰体外侧的大块石容易被河水冲走而破坏堰体,我们采用了铅丝石笼人工再次抛投大块石的措施。

(2)帷幕灌浆渗水严重,采用振孔高喷法和常规高喷法组织施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研制并改进了振孔高喷等造孔机具,提高了造孔速度,确保了造孔精度。根据高压旋喷不同深度和水下地质条件,制定了不同的施工应对措施,确保了防渗施工质量。

(3)在开挖及填料、抽水过程中,加大了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切实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抓好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安全交底。提高本项目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快速处理能力,尽可能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为确保各施工作业面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科学实施紧急避险救援预案,防止因自然、地质灾害、余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卫生防疫、工程质量等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建设工程、参建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重大损失,及时有效的预防各种危险因素造成的重大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5)针对震后被深埋在土壤里的遇害人遗体及各种有害物体腐烂过程中各类病菌造成的瘟疫传播,切实、认真制定详细的防疫安全应急处理和预防预案,提高三级成员对突发疫情隐患的防疫和自我保护意识。

5 结 语

映秀湾水电站尾水围堰施工克服了地震塌方体、无详细地质水文资料、施工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困难,采用部分塌方体做堰体回填、防渗帷幕、堰内抽排水的应急预案处理方案是成功的,达到了该工程对围堰施工、防渗、安全的要求,为类似在地震灾害中围堰施工、防渗、应急预案提供积累了可靠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参数。

猜你喜欢

堰体尾水帷幕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浅谈拦河围堰填筑新工艺的应用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设计
刘雯 每次躲在帷幕后向前看
帷幕 情意浓浓超惬意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堰堰体悬臂混凝土施工
第85届中国电子展圆满落下帷幕
牛栏江引水工程盘龙江入口段瀑布堰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