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与应用

2010-09-08

中国海上油气 2010年5期
关键词:油组图解法图版

邹 雯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湛江实验中心)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与应用

邹 雯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湛江实验中心)

基于气体图解法原理,根据气测值烃组分C1、C2、C3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40余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应用实例表明,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利用该图版进行油气层判别准确率达到98%以上,可为油气勘探开发随钻分析提供快速、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气体图解法 油气层 识别图版 北部湾盆地

在北部湾盆地涠洲A油田北块开发井随钻分析中,如何准确识别目的层流体性质问题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能否建立一套适合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的图版,以解决本地区储层流体快速准确识别的实际问题。为此,通过对比分析,基于气体图解法的原理,利用北部湾盆地油田开发中现有的气测录井资料,根据气测值C1、C2和C3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应用实例表明,利用所建立的图版能大大提高涠洲油田群储层流体识别的准确率,而且在钻井实施过程中减少了现场决策次数和测试次数,可为下一步油藏地质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1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

由于不同储层的气测值与储层流体中各烃类组分含量及储层流体密度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需要研究北部湾盆地储层流体的性质及特点,为建立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打下基础。

根据气体烃组分中轻烃及重烃的含量,以及储层流体密度,可以将北部湾盆地储层流体分为重质原油、中质原油、轻质原油、凝析气和干气等5类,其中干气为油田气(伴生气)。

根据气体图解法的原理,在本次研究中收集了北部湾盆地10个含油气构造探井、评价井及开发井共计40多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根据有良好油(气)显示的录井气测值求取C3/C1、C2/C1的比值,按图版制作要求作经验统计和概率计算;并结合每口井最终的测井解释结果,根据北部湾盆地各种流体的实际情况,对原气体图解法图版(图1)各种流体分区的界线进行了修正,最终建立了新的油气识别图版,即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图2)。该图版中所圈定的油(气)区域内的数据点基本上和各口井的测井解释、试油结果相吻合,说明图版中的基础数据是可靠的。利用该图版能识别出气层、轻质油、中质油及重质油,可以初步确定油气藏类型。依据图版初步确定的北部湾盆地识别油、气、水层的界线范围如表1所示,其界线值将根据新资料的不断补充加以修正。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图版对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进行识别准确率达到98%以上。

图1 气体图解法图版样本[1]

图2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

表1 北部湾盆地油、气、水层界线确定参数

2 应用实例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建立后,已成功应用于涠洲A、B油田及其它含油气构造的随钻分析评价中。

实例1。在涠洲A油田的开发生产中,为了在现有的生产层周边寻找新含油砂体,增加涠洲A油田南块后备储量,在W3Ⅲ油组C′砂体只有WZA-1井钻遇的情况下,经过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利用WZA-1井W3Ⅲ油组C′砂体气测录井资料和油气显示资料,用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进一步证实了C′砂体的含油性,确认为轻质油层,为钻探具评价性质的调整井WZA-1b井落实目的层W3Ⅲ油组(图3)的储量提供了有利依据。

图3 过WZA-1井、WZA-1b井地震道积分剖面

WZA-1b井钻后达到了预期目的,气测录井从3 365m开始(W3Ⅲ油组)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图4),将气测值C1、C2、C3含量按照识别图版的作法进行检验,判别W3Ⅲ油组为轻质油层(图5),W3Ⅲ油组C′砂体的油层厚度为34.5m,目前已累计产油5.3 ×104m3。

实例2。在涠洲A油田北块开发井随钻分析中,WZA-1B3井钻遇目的层涠二段N1b块W2Ⅳ油组D砂体时,气测录井从2 638m开始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图6),之前预测的气油比较高,认为D砂体是气层;通过用录井气测值C1、C2、C3含量在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上进一步判断,判别为轻质油层(图5),该判别结果与试油结果相吻合。WZA-1B3井钻后,测井解释W2Ⅳ油组D砂体油层厚度15.7m,该井投产后日产油90m3。

图6 WZA-1B3井气测录井图(W2Ⅳ油组)

实例3。近年来收集了正在评价的油田(涠洲B、C、D、E油田)的探井、评价井气测录井资料,将具有良好录井显示层段的气测值C1、C2、C3,按照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要求求取 C3/C1、C2/C1值,将获得的比值在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上进行检验,其油气识别率较高,其中涠洲B、C和D油田原油属轻质油,涠洲 E油田原油属重质油(图5),识别结果与测井、化验分析、试油结果相吻合。表2为各油田原油分类结果。

表2 涠洲油田群原油分类结果

3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改进

为适应北部湾盆地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北部湾盆地油田群储层角尾组、下洋组、涠洲组、流沙港组及风化壳灰岩各地层流体性质差异的特点,对上述“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进行了细分,建立了“角尾组、下洋组”,“涠洲组”,“流沙港组、风化壳灰岩”,“北部湾盆地油田气”等4套流体识别图版,如图7~10所示。目前这4套图版在北部湾盆地涠洲B等油田以及在评价的含油气构造的随钻分析中已得到成功验证,这4套图版的建立使得北部湾盆地各油田(构造)的流体识别更加灵活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随着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这4套流体识别图版将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完善。

4 结束语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海上油田采用传统的油气层识别方法的状况,弥补了传统油气层识别方法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油气层判别的准确率,为本区域钻探、随钻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利于后续储层评价工作的开展。

在涠洲油田群及有利构造的钻探和ODP实施钻井工程的几十口井的钻探过程中,利用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能应对并顺利解决诸如涠洲A油田4井区气油比相对较高的轻质油层及气层的识别等难题,从而减少了现场决策次数和测试次数,确保了随钻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后续的油藏地质分析和投产决策提供了依据,其实际应用效果印证了该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信度,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1] 裘亦楠,薛叔浩,等.油气储层评价技术:修订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编辑:周雯雯)

Abstract:In Beibuwan basin,South China sea,the mud logging data of more than40well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mudlogging values of hydrocarbon C1,C2,and C3,by which a recognition chart for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as been established from the principle of gas graphic method.Its applications have indicated that this recognition chart can be used to rapidly provide timely and reliabl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the while-drilling analysis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ue to its higher adaptability and high recognition accuracy over98%.

Key words:the gas graphic method;hydrocarbon reservoir;recognition chart;Beibuwan basin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recognition chart for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Beibuw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Zou Wen
(Zhanjiang Central Loboratory,Energy Technology & Services Oilf iel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524057)

2010-01-23 改回日期:2010-04-30

邹雯,女,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山东胜利石油学校,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目前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中海油能源发展钻采工程研究院湛江实验中心(邮编:524057)。电话:0759-3911937。

猜你喜欢

油组图解法图版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层系开发效果分析
基于HTML5的凸轮廓线图解法App教学软件研究
基于注水试验的土体渗透系数计算
图解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图解法巧答政治主观试题
图版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