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场升迁的信任危机

2010-09-08张雨生

领导文萃 2010年11期
关键词:朝外张三模范

□张雨生

官场升迁的信任危机

□张雨生

“朝中有人好做官”,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实话。所谓“政治背景”,核心就包含在这句话中。封建官场,如此这般走过了两千多年,那是家天下。最激进的思想家、最贤明的君臣在那个时代都不会有改变现实的奢望。可是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人们就不满意了,深思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是人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管理者,也就是说,官员的权力必须来自人民。可是,这个理念很多时候并没有实实在在地立在社会生活中。不是说非要实行西方的民选制度不可,但总要拿出自己的制度,切实保证官员的权力来自人民。现在哪级官员不懂得,自己的权力来自上司,是几个人给的,甚至是一个人给的?权力真的来自人民,还用得着到上司那里去买官,上司又哪有官帽可卖?一旦“朝中有人”,或是父母,或是岳父母,或是姑舅姨等,其升迁的概率要比别人大得多。那个“朝中人”,不是直接领导不要紧,不是同系统领导也不要紧,他们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可以广泛联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仅是神话故事,不仅是历史故事,也是赤裸裸的现实。跑前跑后的,开车拉门的,端茶倒水的,帮忙帮闲的,被提升的还少吗?到了一定时候,形成了绝对权力,不用说话,不用使眼色,就有人会把事情办得很妥帖。官员的权力来自哪里,仅从理论上解决,那是算不了数的。理论与实际两张皮,人们对官场升迁也就不可能信任。

不信任情绪的蔓延,与“政治背景”的蔓延是同步的。朝中无人了,只因过去曾有过人,依旧好做官。也就是说,如今朝中的“政治背景”,延伸成了朝外的“政治背景”。看一个官员的升迁,不仅要看朝中的,还要看朝外的。这是因为,中国现阶段官场有一种特殊现象:人退了,职没了,权还在。你是我培养的,提名的,我退下了,选你来接班,你对我就得另眼相看。总得知道感恩吧,不能人一走茶就凉。没了职务之后,权力还在,涉及人事变迁,用谁不用谁,一定要发挥“余热”,插手进来。有时候,朝外的“政治背景”会形成极大的强势,能够把朝内的“政治背景”压下去。看一个人的“政治背景”,不仅是要看他的父辈,还要看他的爷辈。“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官场恩泽的沿袭,恐怕三世还不止。有些领导干部子弟,还将官场的权势向商场延伸,使得商场也出现了“政治背景”。这种延伸,是尽快地、合法地把权力变换成金钱。有人提议,禁止高干子女经商。可是,这怎么禁止得了?人家换个国籍易如反掌,许多人早就换了国籍。你总不能禁止外国人经商吧?管不好官场自身,其他的法子都无用。“政治背景”在中国这块热土上,无论是用到官场,还是用到商场,或者用到其他什么场合,都是用到哪里哪里灵。在“政治背景”下所干的那些勾当,谈不上什么公正、公允、公平,群众投以不信任的目光,抱有不信任的情绪,也就是必然的了。

比如说,张三提升了,组织部门公示他的优点,作为提升的理由一、二、三、四,践行理论、政绩突出、作风朴实、深入群众等等,但是,张三周围的人对这些理由不会关注,私下里相互打听:“张三有什么政治背景?”人们明白,“政治背景”是张三升官的关键。有了它,需要公开宣布的优长,都能一一排列出来,要写多少就可以写多少,加上具体事例,也会搜集得到,即使提拔的是腐败官员,他贪污了几百万,也不可能没做几件实事。没有“政治背景”,那些优长都存在,甚至更多,也只能选为模范。“模范一定要升官吗?”这道理谁都懂得。升官,模范不模范并不要紧,“政治背景”比自身优长重要得多。放弃公示的理由,探听身后的“政治背景”,便是对官员提升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由“政治背景”潜在的作用而引发,不信任的程度,与“政治背景”的潜在作用力成正比。

如今,官场缺少必要的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是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如今很少提了,甚至根本不提。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吹捧与自我吹捧相结合,成了官场盛行的风气。过去是斗争过火了,现在是水乳相融了。你说的我不反对,我说的你不反对,只要有人提出,彼此都说好好好,办办办,最后表决,全都举手,一致通过。“政治背景”在这种一团和气、水乳相融中更有市场,更能发挥潜在的威力。

“政治背景”十分神秘,有时候,打听不出,琢磨不透,引发千万人在猜测,猜测结果还是不可得知。“政治背景”又实实在在,并非虚无缥缈,它支配着极其重大而严肃的事情。这个词语所指之事,使用频率相当高,分量相当重,作用力相当大,忽视不得。在一个高调讲政治的环境里,“政治背景”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人们对它的质疑,绝不是无的放矢。

(摘自《杂文月刊》)

book=112,ebook=112

猜你喜欢

朝外张三模范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鞋尖朝外
读张三书法之感想
生命之门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寻找张三
我的名字叫张三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