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镇发展对策探析
——以山西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为例

2010-09-07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23期
关键词:村镇民俗村民

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现代工业社会,古村落因其宁静、朴实的田园生活,而且又集历史、习俗、艺术于一体,真实记录祖先的印记而倍受青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而开发利用古村镇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获得保护古村镇所需的资金,还能促进全社会对古村镇的关注并增强保护意识。因此开发古村镇旅游资源不失为现形势下发展古村镇的一个“双嬴”策略。

本文通过对山西丁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期望能对解决古村镇发展问题的策略作出一些解答。

一 丁村调查研究

丁村位于山西省南部襄汾县境内的汾河东岸,它面屏、环水、枕山,天生就是一块宜于人居的风水宝地。汾河河水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弯,勘舆家称之为“金城环抱”。村对面又有一丘壑,被称为“官椅案山”。村东有黄土层很厚的肥沃良田,把塔山、祖山的龙脉和丁村基址连在一起。丁村又因偏于一隅,从而免受历代战乱侵扰,使之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沧桑变迁仍得以保存。

(一)丁村历史文化资源

1、丁村遗址

柱础

1954年以著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教授为首在丁村进行了闻名于国内外的考古发掘。最主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三枚古人牙化石,后又发现了幼儿顶骨化石,这是我国建国之后第一次发现古人类化石。由此确定了介于“北京人”和现代黄种人之间的“丁村人”,也因此奠定了“丁村文化”在我国旧石器考古领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丁村民宅

丁村民宅建筑群,前后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现保存完好者有40座院落。其中有30座有着非常准确的建房题记,建于明万历者6座,清雍正者3座,嘉庆者2座,道光者2座,咸丰者2座,宣统者1座,还有10座未发现纪年但建筑风格属于清代。丁村明清民居是我国北方以四合院为格局的民宅,其建筑艺术不但风格典雅、独特,分布错落有致,工艺精巧,而且在建筑装饰艺术上更具特色,其无论是檐枋花板、雀替斗拱等构件的木雕艺术;还是柱础、门墩石、踏步石的石雕艺术方面均赋予审美的情趣和深刻的寓意。如“喜禄封侯”、“连中三元”、“三羊开泰”、“鹬蚌相争”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54年民居中厅栏板上雕刻有百戏图,“宁武关”、“岳母刺字”、“周仁献嫂”等剧目,不仅雕刻工艺绝伦,而且见证了瑰丽多彩的中国戏剧。

3、丁村民俗文化

丁村民宅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造布局和完备的实用性、精湛的雕刻工艺,都无不反映了黄河流域汉民族的信仰、习俗和情操,细看其建筑上的雕刻,多而不絮,精美大方,内容从生活到礼法,从戏曲到社火,从民俗到治家等等处处可见其深厚的习俗文化。也正是因此,1985年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在这里筹建了反映我国汉民族民俗风情的第一座民俗博物馆,馆里陈列了近万件文物,把晋南一带清末民初的部分民俗事象,或绘制成民俗画,或制作成模型,予以展出了晋南民间历代相沿的岁时习俗。其中有腊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目的风尚。还陈列着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刺绣、剪纸、雕刻、木板画等民间工艺品,以及歌舞、小戏、皮影、木偶等实物和资料。之外还有民间书画、民间镜子、民用瓷器和生产用具等展室。整个民俗博物馆不仅反映黄河流域淳厚的民俗,而且显示着黄河流域汉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二)丁村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

院落

丁村作为保存完好,拥有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称的村庄,在现今的开发过程中,虽然占据着许多优势,但现状却不容乐观:(1)古建筑的功能性失去,保护保养日趋严峻,有些老建筑闲置无用,年久失修,对村落景观起重要作用的村落中心也渐渐败落,正如俗话所说“房子没人住,霉烂容易腐”,现今许多旧屋空出来并锁着是最不可取的;(2)古建筑功能及基础设施趋于老化;(3)现代新建筑与古建筑风貌不协调,丁村的新建建筑缺乏科学的规划,新旧建筑混杂,处于一种无序的局面;(4)宣传上力度不够,以至于如此淳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甚至是周边地区人们都不曾知,急需加大宣传,扩大其知名度;(5)交通不够便利,交通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发展的速度,急需加强建设。

二 古村镇发展模式的经验分析

目前,许多古村落通过发展旅游事业,发挥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纵观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等等一系列的成功模式则表明:

(一)保护好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发掘和提炼自己城镇的特色,旅游者获得的感受就会越深刻,旅游地也就会获得更多的潜在利益。而相反一些忽视对古村镇风貌、历史文化保护的旅游地,常导致昔日朴实的村民变成只为盈利的商贩,古朴风貌由此荡然无存,迷失了自己。

(二)开发中探索古村镇的乡土文化背景,利用历史事件、典故、传说丰富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内涵,组织展现当地居民的特色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旅游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游客越是体验到真实性的感觉,古村镇的发展越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 丁村保护性开发构想

在今天开发丁村历史资源,希望得以在保护好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分布实施,使丁村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保护规划

丁村前后历经500年,现在依然巍然屹立,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建筑风貌还是受到部分破坏,保护如旧,修复如旧,保护其原始状态,在实际的保护规划中,贯彻保护第一的原则,合理利用,进行适度的开发。对丁村的保护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实施:

1、整体保护

10万多年以前的“丁村文化”遗址,历时近400年的丁村民居,这里曾经是旧石器时代人类聚居地,曾经是丁氏家族六大支系居住生活之地。到如今留下来的不仅是化石和老房子,还有仍然保留的地方方言、服饰、婚俗等无形的民族文化,只有同时保护好丁村的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向游客展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古村风貌。因此,整体保护才更能体现丁村的特殊价值,要认真对待每一处细节,保存真实的历史原样。

2、不同级别的分区保护措施

在保存的40座院落当中,其中房屋产权完全属于政府的有14座,这14座中丁村民俗博物馆、丁村遗址陈列馆占9座,还有5座由工作人员居住打理,这14座院落可以说是丁村民宅最精华的部分,应作为重点保护,认真处理每一砖一瓦一木,严格按照原样修缮和复原。其余有17座院落是村民私有的,另外还有9座半私有(四合院中东西南北建筑以及牌楼部分属于村民私有)的院落可作为二级保护建筑,内部、外观恢复原貌,定期维修、适当复原。合理的利用,在不影响主体建筑的前提下可适当赋予当代生活的新功能:如增设自来水、排水系统;改善厨房设施;增加室内照明等,使其能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从而继续发挥建筑应用的作用。另外提供游客餐饮、住宿、娱乐的场所可建在二级保护区之外,不过这些新建筑与周围环境必须与传统特色相协调。

3、政府部门与丁村居民共同参与保护

在实施规划中要听取全村村民的意见和愿望,寻求他们的理解,寻求精神和物质、政府和个人的利益共同点,使得公共都能够参与进来。

(二)旅游规划

丁村由于开发时间短,地处偏僻,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待字闺中”的状况,相比于一些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的古村镇来说知名度不够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恰恰是丁村开发旅游的优势,现今丁村村民仍在古民宅中照常生活,保持着当地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旅游开发对丁村的影响较少,没有游客大量进入时带来的喧嚣和商业气息。可以借鉴其它发展古村镇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分步实施,使古老的丁村得到新的良性循环发展,逐渐成为能够代表晋南汾河地域特色,展示黄河流域汉民族民风民俗的文化旅游村。科学规划可考虑以下三点:

1、丁村知名度的提升

在丁村开发旅游的初期,一方面,需要利用媒体宣传,与附近的知名景点合作,比如在其他景点的介绍册上争取丁村的一小方图片展示;去周边城市各大旅行社游说挂上线路;走上新闻媒体;建立自己的网站等方式来提升丁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丁村民俗博物馆的优势举办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活动节;与新闻媒体合作,制作旅游画册、拍摄电视形象宣传片等。另外还可采取结合大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游客旅游路线设置丁村与其他景点捆绑的形式。比如可以和洪洞大槐树、广胜寺组合为寻根访古旅游路线;或者也可以结合壶口瀑布自然风光成立一条旅游路线等等,从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特色旅游规划

丁村现保存的明清建筑群,曾被誉为“北方农民的‘宫殿’”,而且丁村还有全国第一家汉民族民俗博物馆,所以丁村民宅也许没有其它古建筑拥有的豪华和壮丽,但却显得更为朴实,更能体现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饰的黄河流域汉民族民俗文化。综上,对于现今的旅游规划,在丁村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在进行民俗旅游规划时,需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恢复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达到游客得以切实感受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挖掘丁村传统文化,开发民俗旅游,可从以下三方面实施:首先,保持和恢复仍然继承的和即将失去的民间历代相沿的岁时习俗。其中有腊八、祭灶、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日的风尚。其次,相对于民俗博物馆的展出品,开设刺绣、剪纸、织布、面塑等制作晋南城乡广为流传的民间工艺品作坊,游人们可以观赏选购也可亲自操作一番,自制更有意义的纪念品。另外,开发晋南民间婚姻嫁娶的礼仪文化,在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风尚,进行海洋婚礼、空中婚礼等等与众不同的新婚仪式的今天,在丁村,这个古老的村庄,时光倒流,举行古式婚礼。迎娶当日,男家备彩轿鼓乐,由新郎和伴郎亲戚等组成的迎娶引客队伍前往女家接新娘,女家备酒席款待,新娘迎到男家后,设香宴、拜天地、入洞房。进行一系列的贺婚活动。游人可以提前预约仪式,得以在新世纪的今天感受一把丁村古式婚礼的吹吹打打,算不算更为潮流呢?

3、科学的经营管理

开发旅游过程中,采用政府,村民,企业都入股的形式,而宏观的经营权主要由企业来负责。因为企业经营有许多优势,其经济实力雄厚,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必定进行对环境和硬件的投资;其经营管理水平也较科学、合理,利用专业开发和经营人才,进行科学管理、规章约束、规范经营,避免了村民自主经营的人情管理、道德约束等问题。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利用责任合同、经济契约来规范企业利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开发,包括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路线的设计、人员的管理、旅游产品的设计甚至定期了解丁村居民想法意见等,实行科学开发。

四 结束语

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价值决不只是旅游,古村镇的发展模式也不仅此一种。我国的古村镇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样,各地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总之,神秘的古村镇,从原始走到今天,又会从今天继续走下去,我们的目的只是希望它永远质朴、独特又美丽。

门楼

猜你喜欢

村镇民俗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民俗中的“牛”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民俗节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