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传福:电池大王的汽车梦

2010-09-06庞清辉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8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电动汽车

庞清辉

提名理由★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到身家几百亿元的公司总裁、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汽车奇人王传福能够赢得尊敬的重要原因,是他不但始终坚持制造业,而且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当人类面临能源枯竭的前景之际,王传福所打造的电动车核心制造技术,在人类能源消耗方式的革新竞争中,“领先日本20年”,创造了新能源经济的神话。

人物简介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安徽省巢湖市无为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 (国际)有限公司主席。2009年9月28日发布的2009胡润中国百富榜上,王传福以350亿身家成为中国首富。

言论: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

比亚迪2008年将把电动汽车商业化,2009年推出纯电动车。我们比日本整整提前了20年,到时候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

“我一直为梦想奋斗着,就是新能源、太阳能、储能电站。”王传福看上去内向而朴拙,戴着眼镜,斯文儒雅,不善言谈,除非你和他聊技术问题,他才会打开话匣子。

除了被外界熟知的电池梦,汽车梦,或许王传福的心里还有一个新能源梦。“我们的英文缩写是BYD,Bulid Your Dreams代表的就是一种实现梦想的勇气。”王传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电池生产的成本优势

王传福在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研究的都是电池,下海后,他仍然专注于这个领域。

王传福的创业故事,在1995年2月开了头:王传福向做证券的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租用了深圳莲塘的一个旧车间,就开工了。

与当时深圳多如牛毛的手机电池组装企业不同,因为王传福的专业背景,比亚迪一开始就涉足了核心的电芯技术。1997年,比亚迪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

当时的官方统计数据表明,至1998年,比亚迪生产的锂电池已经超过三洋、索尼和松下,牢牢占据全球市场份额60%。业界也曾流传一种说法:世界上每三部手机中,就有一块电池是王传福造出来的。

依赖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国外的自动化生产线在比亚迪变成了中国式的半自动化生产线———买不起日本的分切机,就用中国的裁纸刀配上一块长宽相等的挡板作为夹具,保证裁剪尺寸;等条件好一点就用剪板机,再好一点就用自动分切机;做不起无尘车间,靠人将手伸进无尘箱里进行操作。

上世纪90年代末,比亚迪的车间出现的是这样的场景:在一条条六七十米长的流水线上,密密麻麻地坐着四五十名工人。他们身穿普通的棉布工作服,坐在常温的车间里,每个人手边都有一种夹具,帮助他们准确地完成点焊、检测、贴标签等工作;而在日本,生产同样的产品,工人们必须穿好净化服,经过淋浴吹风之后走入宽敞明亮的真空车间。

在比亚迪的工厂里,除了人,还是人。

“比亚迪‘人+夹具=机器手的半自动生产模式,摆脱了高昂设备使用费的限制,不仅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还带来了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竞争优势——更灵活的生产线。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时,原有的生产线只需作关键环节的调整,对员工作相应的技术培训就可以。”王传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全球竞争压力下,比亚迪用“以竞争对手一半的价格提供相同品质产品”的简单逻辑,在多个行业内迅速崛起。

“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打赢?”王传福说,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王传福看来,不仅是工人,中国工程师的创造力也是最棒的,因为他们总是工作第一,享受在后,“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很幸运,上帝照顾了我们,把这么优惠的东西放到我们这边来。”

王传福本人有很浓重的工程师气质。他喜欢和工程师们穿一样的夹克,把自己掩藏在比亚迪上万名工程师中。他不喜欢应酬,不喜欢高尔夫,吃饭就像是完成任务。若是初次见面,即使有再敏锐的嗅觉,你也根本不会想到,眼前这个外表朴实、不苟言笑、说话略带安徽口音的小个子中年男人就是后来拥有350亿元身价的中国首富。

2002年7月,比亚迪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港币10.95元,为当时H股股票最高发行价,融资16.37亿港元。2003年,王传福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

“我冲上去都嫌慢,我要扑过去。”

当人们还在为王传福在电池行业咄咄逼人的态势而震惊时,王传福却做出了令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决定:2003年,收购陕西秦川汽车厂,削尖脑袋挤进了竞争白热化的汽车业。

“当我发现比亚迪也有做汽车的市场机会时,我冲上去都嫌慢,我要扑过去。”王传福说。

投资比亚迪的香港机构投资者得知比亚迪决定造汽车后,异常惊讶。质问的电话几乎把王传福的手机打爆:“王总,我们要抛你的股票,抛死为止!” 随后短短几天之内,比亚迪的市值果然蒸发掉了30多亿元。

尽管反对声、质疑声一片,王传福仍然坚持:“我干这件事是坚定不移的,我已经决定下半生和汽车捆在一起。”为了做汽车,王传福盛情邀请汽车设计专家廉玉波加盟比亚迪,廉玉波问:“你懂汽车吗?”王传福老实回答说:“我喜欢车,我看了几百本书。”之前出差到北京,王传福买尽了书店所有的汽车技术书籍。

此外,为了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取设计灵感,王传福每年都要花费几千万元购买全球最新车型用来做研究样车,其中不乏宝马、奔驰、保时捷这样的名车。这些新车买来后,王传福会让年轻的工程师们将其一一拆解,拆完之后要写总结、写报告,车子则报废。

在王传福看来,汽车天生就是一项中国人的业务,虽然涉及领域颇多,但是基于中国目前的工业体系已经没有什么特殊的壁垒,其中大量涉及的磨具,都需要人工来完成,中国企业成本优势明显。

2004年,比亚迪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其散发的印刷品上,印着王传福的语录:“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

比亚迪就这样在王传福的领导下,“山寨式”地开始生产汽车。几乎没有人相信,一个做电池的家伙居然能靠着这种“简单粗暴”方式,在群雄争霸的汽车制造业打出一片天下。

可是,王传福成功了。2009年,比亚迪达到全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第一,并自主研发了大型动力电池,解决了电动汽车最核心的电池技术,比亚迪成功地把自己和绿色、新能源、电动汽车联系在了一起。“王传福是个读了书却没有把胆子读小的人。”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兵这样说。

2008年初,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向巴菲特极力推荐王传福,芒格认为王传福“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于是,巴菲特委托中美能源总裁大卫·索科尔专程飞往中国实地考察比亚迪。索科尔带回来的依旧是对王传福的称赞,他告诉巴菲特:“这家伙(王传福)很有魅力,你一定要见见他。”2008年9月26日,当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时,巴菲特宣布投资2.3亿美元持有比亚迪10%的股权。

但巴菲特此后也承认,押注比亚迪更大的理由,是其创建者兼董事长王传福,而非该公司的产品。“我活着就会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看看这家公司取得的成绩,历史上没有人取得过。”

事实证明了巴菲特的眼光。在中美能源入股比亚迪仅一年后,比亚迪股价疯涨了近10倍,巴菲特投资的2.3亿美元迅速变成了23亿美元。

电动汽车勾勒的新能源梦

对于有“大梦想”的王传福来说,电动车只是其宏伟事业蓝图的起步,他的终极目的不是“电池大王”“电动汽车大王”,而是做颠覆世界的“新能源大王”。

王传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思路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比亚迪在电池上的成功,完全可以嫁接到汽车上。我们早在进军汽车行業之前,便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

王传福曾豪情万丈地宣称,比亚迪将来至少要利用塔克拉玛干1/2的地方发电,并通过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深度整合太阳能电池产业链。

而在王传福脑中勾勒的新能源版图中,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和新能源汽车是三个核心板块,他准备大规模应用全球储量最大的金属“铁”和全球储量最大的非金属“硅”,实现人类能源战略的彻底改变。

电动汽车的未来,或许只是这种颠覆的一个注脚。“一项新技术的普及,从来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是新兴汽车大国,消费者大都首次购车,第一辆车就购买打破传统燃油动力的电动车,在消费理念、环保理念等方面都需要时间进行转变。”王传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这种消费理念、环保理念的转变必将会在人们生活的其他领域蔓延。 ★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电动汽车
基于无桥隔离SEPIC转换器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谁是侦探王?比亚迪全民找车行动火爆进行中
2020年北京私家电动汽车将基本“一车一桩”
北汽电动汽车登陆上海
王传福成胡润榜新首富
最佳市场表现奖 比亚迪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