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阿怒人建房“可汝调”研究

2010-09-06丁爱华

关键词:建房神灵歌舞

袁 娥,丁爱华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云南 昆明 650091)

云南阿怒人建房“可汝调”研究

袁 娥,丁爱华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云南 昆明 650091)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阿怒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以房屋“中柱”为演绎场所的“可汝”歌舞,在阿怒人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拟通过对“可汝”歌舞体系中的建房“可汝调”的人类学分析,从被营造的场景中,层层剥离建房“可汝调”繁杂仪式表象下的民俗性外衣,从而探寻其深层蕴涵的神圣性本质。

阿怒人;建房“可汝调”;“中柱”

“阿怒”是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怒族的自称,属于我国少小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贡山县茨开镇、捧当乡、丙中洛乡、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的龙普、松塔两个村寨和云南迪庆州维西县等地,其中以丙中洛乡最为集中。丙中洛阿怒地区是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多元文化汇集的中间地带,自古便是云南与西藏察瓦龙等地交流互往的必经之路。怒族、藏族、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汉族等十五个民族在此居住生活。阿怒人没有文字,所使用的阿怒语属于汉藏语系缅语族景颇语支,与独龙族语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对于阿怒人的族源来历,学术界至今仍无定论,一般认为,阿怒人是远古氐羌系统乌蛮部落中的“施蛮”、“顺蛮”的后裔[1]。

笔者多次到丙中洛乡阿怒人最为聚集的查腊自然村进行实证调查,该村坐落在怒江东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坡地上,距离丙中洛乡8公里,距离贡山县城37公里,与所属行政村双拉村隔江相望。全村79户,总人口389人。该地属于高山峡谷亚温带气候,冬春干冷,夏秋降雨量大,气候类型随山势呈立体型气候分布。以种植玉米,青稞,荞麦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漆树、核桃等,村东的碧罗雪山上的阿路拉卡高山草场是村民畜牧业的依托。因其所处自然条件的恶劣、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困乏和交通的极为闭塞,直到解放初期,该地还处在具有浓郁原始社会残余的过渡性经济社会形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贡丙沿江公路(贡山——丙中洛乡)和查腊桥的相继修建,加快了当地与外界联系的步伐。

査腊村因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多民族交错杂居)生存空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其中,以房屋“中柱”为演绎场景的“可汝”歌舞在查腊人音乐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凡节日、庆典、建房、婚礼、朋友相聚等各种场合,“可汝”歌舞演绎是必不可少的。房屋在阿怒人眼中意味着整个家庭幸福生活的依靠,对于建房子这等在生活中重大的事情注入了极大的关注,一边按照固定的程序修建房子,一边唱着冗长的建房“可汝调”,以期获得神灵的庇佑。本文通过实证调查,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建房“可汝调”歌舞体系所体现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音乐人类学分析。

一、建房“可汝调”概述

“中国传统民歌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水乳交融般的亲情关系……”[2],从民族民间土壤中产生的民间歌舞音乐文化,与其社会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同构性。由于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生态空间,直到解放初期,查腊自然村仍保留着较为单纯的社会文化结构,其音乐文化与社会结构相适应,没有形成诸如有的学者所述的“上位音乐文化”(官方的)和“下位音乐文化”(民间的)[3]等音乐文化社会分层的现象,以“可汝”为核心的音乐体系是该地原生性音乐文化生活,其集体性创作、个人即兴性发挥、口耳相传性传承等特点是该类音乐文化的表征。

自清代以来,西藏察瓦龙及迪庆州德钦等地的藏族、傈僳族、白族、汉族等民族陆续在该地的定居和边贸活动,使该地成为多民族交流互溶的中心地带。尤其在公元1796年,原属康普女千总领地的贡山被女千总作为为其儿子“超度”费赠送给西藏喇嘛寺[4],拉开了藏族在此统治的历史,为藏族社会文化和音乐文化在阿怒地区的迅速传播奠定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基础。各具民族特色的社会文化和音乐文化之间相互接触、交流、吸收容纳、整合。其中,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和社会文化内涵的藏族古老歌舞“卓”歌舞元素被阿怒人接纳、吸收、整合到本民族“本曲”音乐体系之中,形成一种兼具藏族音乐风格和阿怒音乐风格的新型歌舞形式——“可汝”(阿怒语)。“可汝”歌舞是个拥有丰富复杂音乐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内涵的歌舞体系,在查拉阿怒人音乐文化生活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凡节庆、庆典、祭祀等祭祀性或民俗性活动场合,均有“可汝”歌舞的表演。“可汝”在阿怒语中意为围绕“中柱”而歌舞的意思,进行“可汝”时围绕主房内的“中柱”按照顺时针进行形成男女两组起应式对唱形式,男队由领唱者(由擅长“可汝”的男性年长者担任)领着在队伍的前面,女队由领唱者(由擅长“可汝”的女性年长者担任)带领下紧跟其后,围绕“中柱”形成一个圆圈,边歌边舞。“可汝”歌舞应用范围极广,歌唱内容题材涉及到阿怒社会各种场合,可以根据演唱场域的不同将“可汝”体系分成多种类型的“可汝调”,如:订婚仪式的订婚“可汝调”、结婚仪式的婚礼“可汝调”、盖新房时的建房“可汝调”、各种传统节庆庆典的庆祝“可汝调”、朋友相聚时的相聚“可汝调”等类型。用村民们颇带自豪的口吻来说:“天上有多少星星,我们就有多少‘可汝调’”,来贴切的形容“可汝”歌舞体系之丰富性。

在当地人的音乐文化观念里,“可汝”歌舞体系中所称的“调”,与现代音乐理论“调”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意义。现代音乐概念的“调”由主音音高位置和调式性质类型两部分组成[5],而阿怒人称呼“某某可汝调”并不指该“调”主音的确切音高位置,主音高度会由领唱歌者根据自己演唱状态而随时定。“调”不仅指现代音乐概念中的旋律、调式和调性,还涵盖与曲调紧密相合而用的歌词、及该“可汝调”所用的音乐场境,是“可汝”歌舞体系中某类“可汝调”所包含整体性内容的总称。每一类型的“可汝调”又都可以单独应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所有类型的“可汝调”在音乐风格上大致相同:庄重、典雅、古朴。歌者根据演绎场景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可汝调”,在演绎过程中,可以在该“可汝调”的基本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即兴性创作。能否在“可汝”表演规则模版的基础上灵活地进行丰富多样的个人即兴创作,是评价一个阿怒歌者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可汝”艺人的标准。

“建房可汝调”是在查拉人建新房时被不断重复演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可汝”类型,其本身具有较完整的结构。依据运用在建房过程的不同阶段,又可把“建房可汝调”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修地平梁时就要反复演唱并一直持续到建房结束的“建房可汝调”、立“中柱”仪式时的“中柱可汝调”、庆祝新房落成典礼时的“庆新房可汝调”等。这些“建房可汝调”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被运用在建房过程之中,与建房各仪式活动相互结合交织而用,被固定地应用在建新房过程中。各“可汝调”音乐舞蹈会有一些变化,但歌舞却保持着统一的风格特征:庄重、典雅、古朴、深沉、舒缓、敬仰地等特点。建房“可汝调”诸调均属于反复吟唱对唱式无伴奏歌舞形式,由开始曲、主题曲、结尾曲三部分组成,三部分音乐均是由上下两乐句组成的单乐段曲式结构,每部分均需要进行同旋律重复三遍演绎。开头曲和结尾曲旋律歌词在整个建房“可汝调”体系中固定不变,主题曲旋律则会随着歌唱内容的改变而略有改变。演绎完整的建房“可汝调”诸调,必须要从开始曲——主题曲——结束曲完整地进行,不完整的绝不能在正式场合表演。当地人认为不完整的“可汝”表演会惹怒神灵的、给主人带来不吉利。建房“可汝调”诸旋律音阶属于五声音阶,音阶的游离性很大,滑音、颤音等装饰音的频繁使用,加强了旋律的丰富性和表现性。旋律进行多以小音程为主,色彩暗淡,整体旋律线进行较平缓,节奏较为舒缓自由,使建房“可汝调”旋律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性音乐特征。歌词极富隐喻性,只有熟知当地社会文化的人才能从中获知隐藏其中的深刻意蕴,并且,歌词具有较严格的辞格规定性和限制性,讲究歌词的对仗工整,并要求对唱双方的歌词有着严格的一致性。歌词多以民族历史、创世史、传统知识等为内容。在歌唱时根据场景和所唱的内容,将歌词分成三个带有等级意味进行表述,如:歌唱山川时,依次是山顶、山腰、山脚;歌唱动物类,依次是凤凰、孔雀、布谷;歌唱社会人物时,依次是“仙女”(阿怒传说中的阿茸姑娘)或“喇咪”(既活佛)、“宾布”(既地方官员)、“巴克”(即绅士,意为富有有地位的人);表达查拉人空间观念依次是“那迪”(喻世界)、“崩迪”(喻阿怒人生活的河谷地方)、“查迪”(喻阿怒人房屋住处);自然界事物依次是“尼玛”(太阳,喻母亲),“达瓦”(月亮,喻父亲)、“格玛”(星星,喻兄弟姐妹们)等。建房“可汝调”乐舞歌词的辞格规则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和限制性,讲究歌词的对仗工整,对唱双方的歌词有着严格的一致性。建房“可汝调”舞蹈风格与其曲调风格特征相互呼应:庄重、舒展、缓慢、敬仰地,为三步一上脚较为缓慢简单的步伐,即:先左脚踏地,后右脚踏地,再左脚踏地,然后右脚向左上方由内而外做小幅度45度角踢脚,然后再右脚踏地——左脚踏地——右脚踏地——左脚45度角上踢脚,由是循环反复。所有参加歌唱的人均手拉着手围绕“中柱”形成一个圈,头部随歌声作自由式的摆动并一直处于低头含胸状态。当地人对此的解释是: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神灵的恭敬诚意。

二、建房“可汝调”程式及分析

(一)修地平梁的“可汝调”

查拉阿怒人世代居住在怒江两岸的半山腰上,房屋大都依山而建,传统的房屋是三层原木或木板做成的“木楞房”,因其下层用无数根原木支起的中空层(是用来圈养牲畜的),就像房屋的无数脚,所以又叫“千脚落地”,又因上层屋顶是用当地特有的石板瓦搭建而成,又称“石板房”。建房程序从下而上依次是立地基柱、修墙根、修挡墙、修地平梁、钉木楞、铺地板、修火塘、立中柱和其它八根柱子、铺天花板、垫柴、垫草、铺土、上石板瓦等程序。按照传统,阿怒人建房子要请村里的“南木萨”(阿怒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灵、人与鬼魂的关键人物)事先挑选建房吉日,并由“南木萨”亲自主持建房开工立地基柱时的驱鬼祝福仪式(现已由能说会道的老人代替)。由仪式主持者将供桌上的玉米水酒围绕地基反复敬酒多次后,再将地基的表层土铲去①在阿怒人的认知观念里,山坡表层有可能被鬼魂玷污过,建新房前,最重要的是把地基表面的土层除去。,并念着咒语,大意是:在今天吉祥的日子里,将要在这里建新房子,这里是人住的地方,不是你们该在的地方,我们贡献你们(鬼魂)最香甜的水酒和美妙的“可汝”,请搬到更好在的地方吧。

当建房进行到修地平梁时(所谓地平梁就是在地基柱上钉铺的3根原木,在上面再铺上数根木楞,以便在上面钉铺地板),就要反复演唱冗长的建房“可汝调”。在建房“可汝调”开始前,在建房前的空地上摆着“请神调”时供奉神灵的供品:一碗玉米水酒、一碗玉米白酒、一木桶代表五谷的玉米、荞麦之物、新鲜的青松枝。②现在查腊人建房时,已经很少举行修地平梁时的建房“可汝调”的演唱,该文对建房“可汝调”开始前的“请神调”场景的描述及“请神调”歌词曲调是依据村里民间艺人李汉良的口述资料,该资料是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参与贡山阿怒民间歌舞搜集工作时所获知的。在举行过驱鬼祛晦仪式之后,开始演唱“请神调”,意在请阿怒民间传统信仰中的各位神灵来到歌舞场,与人们一起欢乐相聚带来吉祥。③这一程序是“可汝”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以后的叙述中不再赘述。

“请神调”的歌词大意:

问唱:今天舞场就要开始,今天的舞场很平安,山顶上的仙女(活佛或上帝)在不在?请你们来跳舞,跳个欢乐舒畅舞。

答唱:今天舞场就要开始,这里是全金色的舞场,跳起舞来金花开,金花开在海边,使海边也如此漂亮美丽……

问唱:今天舞场就要开始,山腰的金凤凰在不在哦?请您来跳舞,跳个欢乐舒畅舞。

答唱:今天舞场就要开始,这里是银色的舞场,跳起舞来银花开,银花开在海边,使海边也如此漂亮美丽……

“请神调”在透着神秘的气氛中往返重复三遍之后,便开始了正式的“可汝调”演唱。“可汝调”开始曲歌词大意:④在整个建房“可汝调”的演绎过程,有诸多主题曲,但因篇幅限制,本文仅选一首为例。

在这个吉祥欢聚的日子里,让我们唱个建房“可汝”吧,高高兴兴整整齐齐地唱,心情多舒畅。

“可汝调”主题曲歌词大意:

修房子就要修金色的房子,金色的房子里面是上帝(或“喇咪”,即活佛)住的地方,有活佛在的地方,我们会幸福安康。

修房子就要修银色的房子,银色的房子里面是“宾布”(既长官)住的地方,有官长在的地方,我们会幸福安康。

修房子就要修玉色的房子,玉色的房子里面是“巴克”(既绅士)住的地方,有绅士在的地方,我们会幸福安康。

“可汝调”结尾曲的旋律同开始曲是一样的,只是词有变化。“可汝调”结尾曲歌词大意是:

我们已唱完,请你们唱吧,要好好地唱,好好地跳。①演唱及翻译:李信老人(查腊村二组村民,男,75岁)。按照传统,这种庄重、典雅、舒缓、冗长的建房“可汝调”会持续在整个建房过程中,主题曲歌词会做一些变动,但旋律曲调则不变,因为歌者们同时也是建房工人,所以,这种建房“可汝调”没有舞蹈。

(二)立“中柱”的“可汝调”

建房进行到立“中柱”时,要举行一次较为隆重的立“中柱”的仪式,摆上供品并举行祛晦祈福仪式,仪式主持者念念有词:今天我们要立“中柱”,请不小心跑到这里的鬼魂们吃饱喝饱后离开吧,到你们该去的地方吧,请各位神灵保佑我们立的“中柱”能带来平安福气……随后便开始演唱“请神调”。

立“中柱”“可汝调”照例在三遍“请神调”后进行。②立“中柱”时的“请神调”及请神的供品和程序与修地平梁时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主题曲歌词大意③在立“中柱”的“可汝调”中和以后的庆新房“可汝调”中,开始曲、结尾曲与修地平梁时“可汝调”的开始曲、结尾曲一样,只是主题曲有变化。:

在这个“那迪”上,“喇咪”为我们安排了金子作的“英独龙”,我们要精心供奉它,才能得到它的赐福、生活得幸福安康。

在这个“崩迪”上,“宾布”为我们安排了银子作的“英独龙”,我们要精心供奉它,才能得到它的赐福、生活得幸福安康。

在这个“查迪”上,“巴克”为我们安排了玉石作的“英独龙”,我们要精心供奉它,才能得到它的赐福、生活得幸福安康。④“那迪”、“崩迪”、“查迪”(藏语),意为:世界、怒江河谷地方、阿怒人房屋住处,这三组从大到小带有层级意义的歌词表达着阿怒人的空间观念。“喇咪”、“宾布”、“巴克”(藏语),意为:活佛、官员、绅士,表达着阿怒人对社会关系认知的层级观念。

(三)庆新房的“可汝调”

在新房子盖石板瓦竣工的当天晚上(盖石板瓦必须要在一天内完成,所以,这一天前来帮忙的村民很多),与新房主人关系较好的亲朋邻里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或几十斤玉米、或几十斤面粉、或几十元钱等物(当地人称这种礼物往来为“挂礼”),而新房主人则要准备一场极为隆重的庆新房子落成典礼——庆新房子“可汝”歌舞晚会。在阿怒人传统观念里,新建的房子只有在举行庆新房仪式后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供人居住的吉祥地,所以,庆新房歌舞晚会极为隆重,而庆新房“可汝调”则是整个庆典晚会的主题。庆新房“可汝调”照例在三遍“请神调”后举行。

庆新房“可汝调”的主题曲歌词大意:

金色的房子里摆着金色的桌子,金色的桌子上摆着金色的碗,金色桌边坐着“喇咪”,我们在这里生活幸福安康。

银色的房子里摆着银色的桌子,银色的桌子上摆着银色的碗,银色的桌边坐着“宾布”,我们在这里生活幸福安康。

玉做的房子里摆着玉色的桌子,玉色的桌子上摆着玉色的碗,玉色的桌边坐着“巴克”,我们在这里生活幸福安康。

房屋对于查拉村阿怒人来说是现实生活的依靠,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带来温暖,是幸福生活的体现,所以,建造房屋对他们极为重要,并赋予了新房诸多禁忌和象征意义,他们将传统的三层结构的木楞房看作是整个宇宙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隐喻形式体现。木楞房的最下层对应的是地下超自然世界,会经常被鬼魂光临,所以,在建房伊始,便由村中“南木萨”亲自主持建房开工立地基柱时的驱鬼祝福仪式,并将土表的土铲去,以确保土表的干净和安全。中间一层对应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现实世界,演绎着人们的悲欢离合,所以,在这个世俗的生活场,阿怒人赋予了它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尤其对于房屋中的“中柱”更是寄托了他们更多期待。“中柱”阿怒语叫“英独龙”,它由三部分组成:竖立于房屋正中间最粗大的原木——“中柱”、架于中柱之上的横梁、中柱与横梁交界处的衬垫——“帕尔”(阿怒语)。“中柱”在房屋结构里占据着重要位置,位于木楞房的中间一层的中央部位,起到支撑整个房子的作用,但在当地人观念意识里,“中柱”并不仅仅只具有建筑力学意义,而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使其具有了生命、人格化意义。处在木楞房的中心部位的“中柱”,就像支撑着整个宇宙的“擎天柱”一样支撑着整个木楞房,也隐喻的象征着父母亲支撑整个家一样,当地人坚信“中柱”上附着父母神灵,所以,他们又把“中柱”叫做“父母柱”,寓意“中柱”如同父母一样能带来衣食温暖、幸福安康。①据日当村施文兴老人口述(男,83岁,曾任贡山县统战部部长)。查拉人对“中柱”神灵化的信仰可以从立“中柱”时的驱鬼请神仪式和“可汝”歌舞的表演中得到充分证实。而木楞房的最上一层在阿怒人眼中则对应的是众多神灵们居住的另一个超自然世界,它代表是神圣性的世界,是可以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带来幸福吉祥的,也是“可汝”歌舞开始前“请神调”所请的神灵们居住的地方。

通过对查腊村阿怒人建房过程中建房“可汝调”运用的实地观察描述,我们可以获知,建房“可汝调”以其特有方式呈现在建房过程之中,围绕建房而衍生,与祭祀仪式相伴而用,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增加了诸多外来人为宗教(如藏传佛教、天主教等)和世俗性元素,增加了丰富性,使其兼具娱神与娱人的社会文化和音乐审美功能。阿怒人社会特殊的生态、人文背景及传统文化模式是建房“可汝调”得以产生和延续的基础,对神灵信仰的原始民间信仰体系、由此衍生的神圣性行为、及其产生的音乐行为观念等,是建房“可汝调”存现延续的深厚土壤。从在建房过程中不断被反复演绎的建房“可汝调”中,彰显出的是建房“可汝调”的“音乐主题”[6]——阿怒人在面对世事无常的现实世界时,使对生命的关注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能求得自身能力之外超自然力量的庇护,附着浓郁原始信仰的建房“可汝调”歌舞便成为取悦、沟通神灵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达到阿怒人获得自身生存安全的目的。此时,由建房“可汝调”歌舞和摆满供桌的供品,组成的简易乐舞表演场所,成为人、神沟通的隐喻的神圣舞台,是人神交流互动拟构而成的象征性场域,桌子上的供品和庄重神圣舒缓的歌舞是沟通神灵的中介,人们虔诚地按照一定的固定程序,将对神灵的虔诚敬畏及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付诸到建房“可汝调”隐喻象征的体系之中。因为当地人坚信通过祭祀和歌舞,就可以达到与神灵的沟通,获得神灵的佑护,而此时的建房“可汝调”歌舞也便具有了通灵之神圣性。

三、小结

由于居住条件的特殊性,对于自身与所处的客观世界之间关系的认知观念中,查腊阿怒人有着以浓厚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鬼魂信仰等为特征的原始民间信仰体系,将客观世界分成神、人和鬼三个不同而又有着相互联系交流的部分。神的世界是诸多神灵居住并充满超自然能力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个现实的生活场,演绎着阿怒人的聚散离合、生死无常;鬼魂的世界是与神灵世界相对应,被阿怒人拟构的即能带给人们灾难令他们害怕、又能通过祭祀安抚使之与人平静相处、有时还会带来好处的具有两义性的另一个超自然世界。在对神灵虔诚敬仰和对鬼魂敬畏表象的背后,体现的是阿怒人在面对无法预知的人生福祸时,用被拟构出的通过祭祀歌舞活动便可以令其保佑他们顺利面对现实生活中一切的神灵体系和借助祭祀即可驱除恶鬼魂困扰的祭祀体系,便可获得于超自然神灵的佑护,排除恶鬼魂的责难。这种原始民间信仰观念在阿怒人建房过程中一系列建房“可汝调”的演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具有怒江峡谷特色的客观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均会被阿怒人所认知和感悟,并赋予这种认知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将这种认知通过乐舞形式表征出来,建房“可汝调”所体现的正是阿怒人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知:即为阿怒人带来丰富资源又羁绊着他们拓展的山脉、世代养育人民的山谷、神秘莫测的怒江、带来欢乐和希望的飞禽鸟兽、世代佑护人们的神灵和神山以及阿怒社会不同的层级现象等,均按照阿怒人的认知方式在建房“可汝调”体系中分居不同的辞格位置,同时也体现了阿怒人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自身在这一环境中的地位角色、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的关系互动的哲学性思考(即阿怒人的宇宙观),并将这种宇宙观隐喻地呈现在建房“可汝调”繁多复杂的程序和丰富多样的演绎规则之中。

[1] 高志英.唐至清代傈僳族、怒族流变历史研究[J].学术探索,2004(8):98.

[2] 杨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1.

[3] 杨民康.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33.

[4]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志[M].成都:民族出版社,2006:7.

[5]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41.

[6] 陈铭道.与上帝摔跤——犹太人及其音乐[M].成都:民族出版社,2005:256.

责任编辑:谢娅萍

On Alu People's“Keru Tone”of House Construction in Yunan

YUAN E,DING Ai-hua
(Department of Sociology,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Alu people,dwelling in Bingzhong county,Gongshan Town,Lu River Autonomous Prefecture,Yunnan,is well-known for their songs and dances among which“Keru”performed on“Zhongzhu”of the hous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lu people′s social life.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Keru Tone”of house constr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anthropology,and to explore its in-depth sanctity nature though stripping off folk culture displayed in the sophisticated ritual.

Alu people;“Keru Tone”of House Construction;“Zhongzhu”

J607

A

1004-941(2010)05-0062-05

2010-09-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CMZ009)。

袁娥(1975-),女,彝族,云南文山人,副教授,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

猜你喜欢

建房神灵歌舞
蜂房的建造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山西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0余万个
十年磨一剑! 广州“巨无霸”旧改茅岗村复建房亮相!
帮人建房丧命 引发赔偿之争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一起歌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