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健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2010-08-27章联欢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9期
关键词:二聚体肾小球健脾

章联欢

补肾健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章联欢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胱抑素C(CysC)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西药降血糖治疗,对照组加服缬沙坦,治疗组加服补肾健脾方;两组疗程均为30d。比较两组疗效及UAER、CysC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绍兴312000)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但其病理和功能损害将不可逆转,最终可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降低糖尿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所在。笔者近年采用补肾健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和肾内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按文献[1-2]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辨证属脾肾亏虚,其中男性52例,女性40例;发病年龄35~75岁,平均(43.12±6.70)岁;病程 5~21年,平均 8.2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及降糖西药(如胰岛素促泌剂、α-糖酐酶抑制剂、双胍类、格列酮类、胰岛素,使用药物不超过2种)治疗,血压高者加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对照组加服缬沙坦胶囊,每次80mg,每日1次。治疗组另予补肾健脾方:巴戟天10g,淫羊藿10g,杜仲10g,太子参30g,扁豆6g,山药10g,制何首乌10g,墨旱莲10g,党参 10g,白术 9g,茯苓 10g,生大黄 6g。每日 1 剂,煎汁400mL,2次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30d。

1.3 观察项目 中医症状、舌象、脉象;检测血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血清胱抑素C(CysC)及D-二聚体。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关于糖尿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有关内容制定。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好转,证候积分值下降≥2/3;UAER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CysC和D-二聚体指标改善≥30%或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值下降>1/3但 <2/3;UAER减少20% ~49%;CysC和D-二聚体指标改善15% ~29%。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改善,证候积分值下降≤1/3或增加;各实验室指标未达到以上标准或升高。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 示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积分均下降(P <0.05或0.01),而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下同

n组别治疗组对照组50 42治疗前24.17 ± 3.49 22.85 ± 2.96治疗后14.26 ± 2.91**△18.77 ± 2.68*

2.3 两组治疗前后UAER、CysC、D-二聚体含量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或0.01),而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UAER、CysC、D-二聚体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UAER、CysC、D-二聚体比较 (±s)

UAER(μg/min) CysC(mg/L) D-二聚体(mg/L)组别 n治疗组对照组50 42治疗前136.00±39.16 130.00±32.96治疗后87.15±21.35**△95.73±28.44*治疗前2.96±0.32 2.84±0.29治疗后1.24±0.12**△1.68±0.26*治疗前0.40±0.21 0.40±0.19治疗后0.19±0.09*△0.28±0.1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特征是蛋白尿的逐渐增加和肾小球的滤过率的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代谢紊乱、激素分泌失调、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凝血机制异常对肾小球的损害等多因素的结果[3]。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因素之一,其升高提示肾小球损害。CysC含12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3359D,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并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和降解,其血中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不受肌肉、年龄、性别、饮食和炎症等因素的影响[4],是最近来发现的一个能较好反映肾小球的滤过率的指标。有文献报道,在糖尿病肾病中CysC较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有更高的敏感性[5]。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在纤维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指标,亦可作为原发纤溶与继发纤溶的鉴别标志,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6]。糖尿病的炎症高凝状态反应可损伤血管内皮,使其释放出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导致凝血功能的紊乱。本观察显示,糖尿病肾病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高,说明患者机体内高凝状态严重,也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Cys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消渴”并发“水肿”、“关格”等与糖尿病肾病病情类似。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本病由于口渴日久,脾肾亏虚,导致浊毒内蕴,瘀血内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虚、浊、瘀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基本病理因素。因此以补肾健脾、活血化浊法治疗本病。方中制何首乌固精益肾;巴戟天补肾益精;杜仲、淫羊藿温补肝肾,配合墨旱莲以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补之效。太子参、党参益气生津;山药益气养阴;扁豆健脾化湿;白术、茯苓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配合丹参、大黄活血通络,化浊祛邪。诸药合用,补肾健脾、益气养阴,从而达到恢复脏腑功能,调整糖代谢、改善胰岛素功能,改善肾功能的效果[7]。方中党参、巴戟天、杜仲、淫羊霍可双向调节血糖,降低尿蛋白及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缓解肾脏内高压及高滤过[8]。

本观察表明,UAER、CysC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测定UAER、CysC和D-二聚体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补肾健脾方可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症状,降低患者UAER、CysC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积极意义。

[1]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3]吴国中.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5,25(3):363 -367.

[4]娄国平,毛达勇,曹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意义[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4):31-32.

[5]周新,付伟灵.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3.

[6]甘照儒,刘海朋.D-二聚体在脑梗死诊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2):73.

[7]王刚,吴中秋,郭晓玲.金水宝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21(2):9-10.

[8]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下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17-324.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UAER、CysC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健脾方能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及UAER、CysC和D-二聚体水平。

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胱抑素C D-二聚体 补肾健脾方

R587.2 文献标志码:B

1004-745X(2010)09-1470-02

2010-03-09)

猜你喜欢

二聚体肾小球健脾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