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改革怎样再出发

2010-08-18高远至

现代企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保民国有企业目标

高远至

国进民退、国企地王、与民争利、工资过高……一段时间来,对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的批评声此起彼伏。国企形象,并没有伴随着它的经营业绩而蒸蒸日上,反倒面临被批评与被指责的局面。而这,也正是新阶段国企改革应当求解的问题。

国资委的回应:“有批评是一件好事”

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针对当前社会舆论对国企的各种非议,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一一作了回应和解释。

关于国进民退,李保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从全局来看,央企数量从2003年的196家,减少到了现在的126家;央企所在的行业,也从2003年时主要分布的26个大板块,集中到了几大关键领域。从单个企业来看,2003年以来一直在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许多国企的三产、学校、医院、托儿所、食堂、运输公司等等都已经剥离改制,这都是在‘退。”

李保民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国有企业要有进有退,这是战略方针,没有改变。哪些产业要进?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进,具体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一些战略性的新兴行业要进,“两公一基”(公用事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惠及民生的行业要进;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原则上要有序退出。

关于垄断,李保民说:“我们国家实施改革以来的一条主线,就是反对垄断,引人竞争。实际上,国有企业改革这20多年来,对垄断的改革一直在往前推,至今也没有改变。”

李保民以石油石化产业为例说:“从产业链条上看,石油石化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第一是零售,第二是炼油,这两个环节都是放开的,你现在想办加油站、炼油厂都是可以的。第三个环节是勘探开采,这一块现在没有放开,因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石油还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勘探开采应由国有资本控制,而且这一环节投资大、风险高。各国的实践证明,民营资本一般也不愿意进入。第四个环节,就是现在国产原油不够,允许到国际市场去买一点,这种贸易权也是放开的。实际上,在这几个放开的环节,都有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在参与”。

那么垄断在什么地方呢?李保民说,现在国家发改委对石油石化行业有一个排产计划,这个排产计划给了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公司,实际上就是由他们来分配炼油和零售的配额,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供需平衡,一方面是为了遏制小炼油、小化工,以利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当然客观上就造成了垄断。那么,这个排产计划合不合适,可以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矛盾。

关于垄断行业价格和收费过高,李保民承认,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大家普遍的不满是油价太高,国际上油价降的时候你不降,国际上油价提了你跟着提;还有就是对手机双向收费不满。对这些批评,我们的态度是有问题解决问题,有的问题暂时难以解决,应该向大家说清楚。”

垄断行业价格偏高,原因出在哪里呢?李保民说,一是跟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还处在投资阶段;二是我们的能耗高,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不如发达国家,同样一桶原油人家产出的成品油更多;三是人太多,人工成本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有些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是需要时间。

“所以,有批评是一件好事,可以督促我们更快更好地去解决问题。”李保民说,国企改革20多年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一个个行业、一个个环节去寻找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现在,笼统地批评国企已经不够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做真正深入的研究,拿出改革的对策来。

新阶段:国企改革目标是什么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宇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个目标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结构调整,把国有资本集中到关键领域、关键部门;一个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现在来看,这两个目标完成得都不错。”

李保民同样认为,当年确定的到2010年的改革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这可以用4个85%来体现。结构调整方面,现在85%左右的国有资本都集中到了几大关键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现在85%的国有企业都按照公司法进行了改制,改制企业里又有85%改成了非国有企业,同时改制企业85%的职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但是,国企改革目标的实现并未平息大家的不满,因为批评的焦点已经改变。上世纪90年代,批评主要集中在国企效率的缺失,而现在的批评则转向了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对社会公正的破坏。典型的社会情绪包括:资源性垄断导致全社会生产和生活成本全面抬高、收入分配不公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等等。

因此,国企在下一阶段改革中,必须对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第一次改革定位,即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在这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向第二次定位目标推进。

这个目标是什么?张宇认为,国有经济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要体现国有的性质和要求。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最终属于全体人民,因此改革应遵循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完善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机制,特别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的机制,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民主管理。

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在前不久的一次演讲中也表示,深化下一步的改革,应该建立起国资委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的制度,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预算制度,要使国有企业真正的股东(全国人民)更直接有效地实现对企业的治理,同时完善预算制度,使全国人民更充分、直接地分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红利。

人民呼声:国企必须“兼济天下”

国有企业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央文件对此的表述是:“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因此,李保民认为,国有企业的一大任务仍然是做强做大。“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打造30至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李保民坦陈,我国现在许多国企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是考核制度,只问利润多少,不管利润来源,房地产赚钱,纷纷都做房地产,结果出现这么多国企地王,引来大家不满。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把考核细化、完善,引导国企把主要投资用到主业上,用到技术研发上。二是预算管理制度。在1994年搞分税制时,作为一个权宜之计,国家规定,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暂不上缴,干什么用呢?是让用于主业和科技投入。这个规定实际执行得不好。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同样是要求国有企业一定要在做强主业上下工夫。”

然而,仅仅做强做大还不够。张宇对记者说,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要承担更多的期望与责任。“如果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和私企一样,同样有竞争力,同样能赚钱,那么国企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国有企业不仅要提高竞争力,还需要在完善宏观调控、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就是利润不归个人所有,而归全民所有,所以在分配上一定要更多地体现社会的利益。”

金碚同样认为,老百姓对国有企业的很多不满之处,并不能仅仅通过国有企业再做得更大更强,赚更多的钱而消除。原因就在于,公众并不仅仅满足于国有企业的“独善其身”,而且要求国有企业“兼济天下”。对于国有企业,“善其身”不是目的,只有做大做强的同时“兼济天下”才是改革的最终取向。

我们看到,国企改革也正在回应社会的呼声。

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明确从2007年起,将在中央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除了用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支付国企改革成本等之外,“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同年12月,《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等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的配套管理办法相继出台,明确央企分行业按不同比例向国家上缴利润。2009年6月,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联合发文,启动部分国有股划拨充实社保基金的改革。

专家认为,这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惟有继续朝着“兼济天下”的目标前进,国企才能真正成为全民的财富,也才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原载《半月谈》)

猜你喜欢

保民国有企业目标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摄影作品
Nonlocal advantage of quantum coherence and entanglement of two spins under intrinsic decoherence*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碧水美京城 畅流保民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