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竹业发展中各权益群体的需求与冲突及其协调着力点

2010-08-15蒲长文曹小军王启和马光良王光剑

四川林业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竹业川南竹材

孙 鹏,蒲长文,曹小军,王启和,马光良,王光剑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2.广安市委农办,四川 广安 638000;3.沪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沪州 646000;4.四川升达造林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3000)

四川栽培利用竹林资源历史悠久,竹林经营因竹类植物区系特点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以竹林为主的混农竹林经营类型。随着“两山政策”、“家庭责任承包制”、以及“集体林权改制”等国家林权制度的改革,川南竹区(泸州、宜宾、乐山)已踏上践行“社区林业”发展之路。

人类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源自于自身需求,同时又因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权益群体。通过对泸州市 3个乡镇 27个村的竹业发展参与性乡村调查(PRRA),涉及的权益群体有 6类:农户、村委会、林业站、地方政府、(竹材)中间商、(竹浆)加工企业 。在竹业发展中,各权益群体的角色、地位、层次不同,权益需求存在着差异,并因此产生冲突。区域竹业发展需要对冲突加以协调,保障各群体的权益需求,激发其参与竹业建设的积极性。

1.各权益群体的作用与需求

1.1 农户

混农经营是川南竹区竹林生产经营的最基本特征,农户是基础权益群体。随着国家林权政策的深化改革,竹林的所有权、支配权或处置权、受益权等已完全归属农户。农户是竹林资源培育保护的实施主体,其参与竹林经营的目的是:竹林产品能够有效的获得经济收入,以此来维持、改善生活。他们主要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其目标期望具有近期性和局部性的特征。

1.2 村委会

川南竹区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依地形地貌划分村社,社区在血缘性、散居性、礼俗性、农耕性、自给性、封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川南乡村文化待征。

社区管理是以村民委员会为形式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现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的“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责任与义务决定了村委会在区域竹业发展中的权益作用与需求:做好竹农与其他群体的有效中介,发挥竹区资源优势,提升社区社会经济基础。

1.3 林业站

乡镇林业工作站作为政府林业机构向乡镇延伸的部分,对社区林业的发展担负着“管理、组织、指导、服务”等职能。相对于其他林区乡镇林业站凸显的木材计划采伐、资源林政管理和林业政策法规宣传等“管理”职能,由农户全权管理自有竹林资源的川南竹区,各乡镇林业站则希望通过“组织、指导、服务”职能的发挥,改变“管理”职能弱化状况。

1.4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竹业发展的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作为管理者,要根据区域富集的竹林资源,对其辖区生态经济产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确定产业定位,致力改善辖区社会经济基础;作为协调者,它在区域发展的框架内引导竹农经营,协调各权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尤其是产权规模较大的群体间的矛盾,如竹农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作为服务者,提供相关的竹林资源经营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政策扶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1.5 (竹材)中间商

中间商凭借着资金、(市场、竹材资源)信息等资源的掌握与运用,承担着竹材由竹农向加工企业的流通,或获得竹材价差收益,或收取加工企业佣金。这部分人大多由本地人组成,并通过数年的经营,成为川南竹材市场的活跃群体,维护既有权益,寻求权益增量的需求,他们表现得尤为迫切。

1.6 (竹浆)加工企业

加工企业是竹材的消费者,降低收购成本、稳定原料供给是企业努力追求的。川南竹区以浆用丛生竹为资源优势,近年来赤天化、银鸽、金光、理文、长江、永丰等集团的竹材制浆项目投产、(新)扩建,已初显年产 100万吨的龙头企业集群,奠定了区域竹业发展方向,并由此带来竹材市场的竞争。料源供给问题成为影响各企业项目运营的重要因素。

2 川南竹区竹业发展主要冲突

川南竹区拥有的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条件,在竹业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权益群体参与的目的和目标期望间的互相干扰,形成矛盾冲突,影响着各自参与的方式、参与的程度。

2.1 竹产业发展定位的冲突

川南竹区涉及乡土竹种 40余种,海拔分布 200 m~1700 m,竹林面积 17.33万 h m2(2005年)。传统的竹林资源开发,形成了竹材制浆造纸、竹建材、竹笋加工、竹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竹文化旅游等产品体系。除“蜀南竹海”旅游业一枝独秀外,区域竹产业发展定位的困扰表现在:

(1)落后的加工利用与富集的资源矛盾十分突出,如传统竹材制浆业因国家环保政策,实施了关停并转后,导致区域 90%以上的丛生竹资源利用受阻,农户竹材经济收益不高;

(2)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初级产品多,产品单一,如竹胶板、烟熏笋干、竹筷,没有优势明显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

(3)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如竹炭、竹叶黄酮、竹纤维等。

2.2 生产组织形式的冲突

社区林业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下,在农村社区发展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参与到森林资源管理中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1]。川南竹区已界定了林地与竹木的所有权、支配权或处置权、收益权的归属。“分散小家庭,并网大基地”中的“并”道出了区域竹业发展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重要。混农竹林经营,组织管理及习俗多以行政区域划分。在实际运作中,矛盾冲突表现在:

(1)川南竹区多属于贫困山区,竹林资源丰富,传统林业生产的“从上而下”组织形式,形成了竹农对村委、政府部门的依赖性,习惯于被领导而不参与决策,缺乏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村委会是竹区生产组织管理的核心,但由集体林权形成的生产形式,如乡村林场、承包经营、股份制经营已解体。单家独户的竹林经营,因产权规模较小,无力面对极为落后的山区交通、极端自然灾害(如 2008年 雪灾),不少农户逐步放弃竹林经营,外出务工。

(3)在村委会生产组织功能弱化条件下,各方面带来的流通市场信息参差不一,成为影响竹农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带来生产活动的异动与狭隘。

2.3 竹材流通权益保护的冲突

竹农生产竹材,通过中间商实现流通。尽管在整个流通环节基本上遵循了市场规律,但由于各权益群体所掌握的信息和社会资源的不平衡,矛盾冲突时有发生,表现在:

(1)部份中间商为获取超额利润,尽可能的压低农户竹材收购价,对加工企业囤货加价,由此损伤着竹业建设的有序发展;

(2)随着竹材市场的活跃,介入竹材流通领域的个人、组织增多,收购区域划分冲突加剧,甚至产生治安事件;

(3)川南竹林资源主要富集于深丘低山地貌区,交通条件极大地制约着竹材流通。不少村社公路是由部分村民集资修筑,常发生集资村民维护自身权益与流通群体的冲突。

2.4 加工企业料源争夺的冲突

长期竹业经营,川南竹区形成了一批生产加工企业,但产业规模较小,料源供给有余,如 2005年泸州市拥有竹类加工企业 200余家,年产值 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仅 13家。随着竹材制浆工艺的环保技术突破,近期以来大型竹材制浆企业进驻川南竹区,料源争夺的冲突已显端倪,表现在:

(1)50 k m为半径的原料区是竹材制浆企业的核心料源区。3家(10万吨级)企业核心料源区重叠乡镇达 41个,竹林面积达 4.36万 h m2,占泸州市料源的 69.4%;

(2)境内、境外企业收购体系纷纷进入竹林资源富集地区,使该地区竹材市场竞争加剧,境内企业权益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与政府、村委等之间的矛盾。

3 协调冲突的着力点

川南竹区是竹林生物资源、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构成的复合系统,在竹业发展过程中系统内不断产生矛盾与冲突。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须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协调或化解冲突的着力点。

3.1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年年择伐利用是遵循竹类的生物学特性,维系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技术。由于区域内传统的作坊式加工缺乏对竹材需求的规模化,加之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山村劳力外出务工,致使大量的竹林处于荒芜状态。这是川南竹区生态经济发展冲突的集中反映。

由于丛生竹的壁薄、尖削度大等限制,工业化利用长期受到限制。竹材制浆工艺的环保技术突破,使得丛生竹资源规模化利用成为可能。在国家生态产业政策下,唯有具备实力的大型企业才有能力实施制浆现代环保技术。积极引进这类企业是政府和企业两个权益群体的博弈过程,更是政府履行职责协调竹业发展中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矛盾的过程。为确保引进的“银鸽”、“金光”竹材制浆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泸州市自 2007年起,以每年 1.33万 h m2造竹进度推进基地建设,规划 2010年全市浆用竹林面积达到 9.27万 h m2。

只有龙头企业的真正进驻运营,形成了规模化原料需求市场,就必将极大地激发农户开展自有竹林的集约经营,通过竹材销售获得良好的收入,如叙永县竹区向林乡农户总数5866户,人均竹林面积1.52 h m2,若能正常开展竹林经营,则每年原竹户均收入可达 9500元以上,仅此 1项即可实现农户收入翻番。在此前景下,也将激发外出劳力回流,村民自发完善道路建设,进而促进竹区农村综合发展,实现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

3.2 扶持竹业合作组织

法律赋予了村民自治权利,村委会是目前乡村生产组织管理的核心。随着“集体林权改制”带来林业生产的家庭化和个体经营化,也带来了村委会生产组织功能弱化。而社区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合作组织尚未形成、或尚未有效运作。扶持具备履行社区法制性、平等性、开放性的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社会对乡村社区的要求,也当成为川南竹区竹业发展的着力点。

从本质上说,竹业合作组织是竹农自愿联合起来,互助互利,满足他们的共同需求所建立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既是群众性的独立自治的联合体,也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生产经营企业,承担着为(弱势)竹农利益代言的社会责任。

目前,川南竹区多有市、县竹产业协会,但乡、村面临着缺乏资金,缺乏组织人才,缺乏商品意识,以及合作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致使农村基层竹业合作组织缺失。上级协会、以及龙头企业的扶持应该成为乡村竹业合作组织建设的重要推手。

面对川南竹区社会经济基础,作为企业,料源保障决不能简单地认为市场交易即可。龙头企业要以引导者的身份扶持推动竹业合作组织的运营,付出的扶持贡献是保持或扩大既有利益的机会成本。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与激励,引导和带动农户专心从事竹林经营。得到竹农的拥护和支持的企业,必将得到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而能够带动竹农致富的企业才能取得政府的长期支持。

3.3 建立料源掌控体系

政府推进竹业发展,致力区域竹林资源存量与增量改善。与此同时,各大竹材制浆龙头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方略建设自己的料源掌控体系。主要模式有:

(1)抓住制约川南竹区竹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借助“集体林权改制”,以“林权换路权”。2004年沐川县率先在四川试点实施林权改革,不少村社通过村民大会商议,集中将林木 15 a~30 a的经营权签约转让给公司,公司负责修筑林区公路,并将竹林反包给村民,每交 1吨竹子公司支付劳务费 200元;

(2)积极争取政府保护投资权益政策,多方位地投资料源核心基地建设,限制竞争对手进入。如银鸽集团从种苗、造林、肥料、林区公路等方面,资助纳溪区“新造 0.67万 h m2竹林基地”和“复壮 1万h m2低效竹林”建设,通过成立竹业协会,在整个纳溪区设置了 400余个收购点,各点均办理了《竹木经营许可证》,致使该区《许可证》配额已满,外商无法进入;

(3)利用林政属地管理原则和政府保护投资权益政策,长期掌控外围基地。如贵州赤天化前期自建竹林基地的 70%都是在四川泸州的合江、纳溪租地营造,实施“造林辐射收购”的模式;

(4)通过提供流动资金、削片机、供料大户额外补助等方式尽量拓展料源渠道。

4 讨论

(1)由于秆材壁薄、尖削度大特点的丛生竹长期制约着其工业化利用,致使资源富集的川南竹区竹业发展缓慢。竹材制浆造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竹区腾飞的希望,龙头企业的良性运营将引导着竹农自我驱动、自我激发地投身到自有竹林经营,化解竹区内根本性冲突,满足各权益群体的需求。

(2)促进川南竹区村社经济发展,关键在道路交通条件,这属于人与自然的冲突。如泸州竹林资源主要富集于深丘低山的丹霞地貌区,部分村社公路尚未接通,少有围绕料源开辟的公路。丹霞地貌路面砂质,极易损坏,无人养护,雨期卡车无法通行。已开展料源经营的林区,多为人运、畜运、车运并存的料源聚散,采运成本高居不下,致使林农收益剧减(有 1吨料源竹农仅获 20元 ~40元的案例)。而沐川县的“林权换路权”、“经营权换路权”是四川林权改革带来的成功模式,通过 3 a多来,沐川共投资6000万元,建成林区公路 622 k m,其中业主投资近4000万元建成 420 k m。公路通,百业兴,山区农民在出行便捷的同时,加快了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促进了山区经济快速发展。

(3)作为企业,任何作业或项目都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考量。面对川南竹区竹林资源经营的落后基础设施,企业以垫支的形式定额补助村社道路建设;面对竹区生产组织薄弱的现状,以交材吨数为标准垫支定额丰产技术推广费,扶持竹业合作组织等,应该是值得探索的模式。

(4)目前各龙头企业料源掌控体系建设主要立足于市场运营层面,缺少竹林生产技术管理层面。竹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竹林经营的技术特点,存在着科技成果和林业发展理念组装创新的生产实用技术与乡土传统经营方法的冲突,能否组建专业采伐队、招收村社员工实施竹林经营标准作业程序,也将影响着企业核心基地料源掌控的成效。

[1]杨伦增.社区林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J].林业经济问题,2005,(5):266~269.

[2]孙玉军,孟宪宇.社区林业中的冲突及解决技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5):107~108.

[3]徐家琦.浅论乡镇林业站在社区林业中的支撑作用[J].林业与社会,2002,(5):7~10.

[4]张正,高岚.林业合作组织筹资渠道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06,(4):2~4.

[5]张维,胡继连.农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3,(2):74~77.

猜你喜欢

竹业川南竹材
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举办多方利益相关者研讨会推动竹业发展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大数据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川南页岩气田为例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气田
川南页岩气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川南古叙矿区煤层气资源有利区优选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中小竹业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和对策
基于竹材力学特性的竹家具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