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小蠹虫综合防治技术

2010-08-15曹建庭张志梅王志刚

山西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蠹虫陶土油松

曹建庭,张志梅,王志刚

(太原市园林植物保护站,山西 太原 030001)

油松小蠹虫综合防治技术

曹建庭,张志梅,王志刚

(太原市园林植物保护站,山西 太原 030001)

针对太原市油松大面积发生以红脂大小蠹为主的小蠹虫危害问题,研究其综合防治技术。观察了几种小蠹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分析了小蠹虫发生的原因,研究了以测报、强制检疫、养管措施为主,“药陶土”涂干、药剂喷冠、土壤杀虫、设饵木、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技术,收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药陶土复配水溶胶”物理隔层涂干技术为植保技术开辟了新思路。

油松;小蠹虫;综合防治;药陶土

2008年太原市油松遭受小蠹虫严重危害,死亡率达到 50%~ 80%,损失超过 2× 107元,极大地影响了绿化效果。针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们进行了小蠹虫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1 小蠹虫主要种类及生物学特性

1.1 红脂大小蠹

该虫在太原市 1 a发生 1代,主要以幼虫(少量以成虫、蛹)越冬。越冬幼虫 5月下旬化蛹,成虫扬飞期主要在 5月,或 7月至 9月,时间极不一致。主要侵害 1.5 m以下的主干,或裸露的树根和新鲜的伐桩。成虫体色为红褐色,体长 5.3 mm~ 8.3 mm,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5月底气温升高,新羽化的成虫会很快飞出并侵害新的寄主。

1.2 松六齿小蠹

成虫体长 3.8 mm~4.1 mm,圆柱形,赤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全体被有黄色长毛;卵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在太原市 1 a发生1代,以成虫在母坑道或树干上蛀盲孔越冬。越冬成虫翌年 5月中下旬开始扬飞、交尾、产卵,7月上旬至 9月上旬出现新成虫。松六齿小蠹危害全株,树冠上部危害较严重,侵害孔大小如小米粒。

1.3 松八齿小蠹

成虫体长 4.4 mm~ 6.0 mm,黑褐色,有光泽;额微隆,刻点突起成粒,圆小稠密;额毛金黄色,稠密,弯曲。成虫常寄生于伐桩和倒木上,也可侵害健康树。1 a发生 1代,有 2个物候群:1)繁殖期较长,5月中旬为迁飞筑坑高峰,新羽化的成虫当年只进行补充营养,不繁殖。2)繁殖期较短,7月中旬为迁飞筑坑高峰,发育期约1个月,成虫羽化后不再飞出坑外,只在蛹室附近取食树皮,繁殖。

1.4 十二齿小蠹

该虫主要生活在树干基部和主干的厚皮部分,侵害健康或半健康的活立木,与红脂大小蠹相似,但不侵害根部。成虫体长 5.7 mm~ 7.4 mm,圆筒形,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寿命长,各地有不同的物候群存在,生活史不整齐。一般 5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筑坑产卵。蛀屑红褐色,在早晨或湿润天气堆积在树干基部。十二齿小蠹为多配偶制,每个家族由 1个雄虫和 2个~4个雌虫组成。

1.5 果小蠹

1 a发生 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虫羽化,多侵入衰弱木,偶尔侵入健康木。成虫体长 2.0 mm~2.5 mm,头黑色,前胸背板和鞘翅黑褐色,有光泽,无背中线,尾端圆钝。母坑道为单纵坑,弓突面,然后呈放射状散开,长约100 mm。

总之,小蠹虫在太原市一般1 a发生 1代,除红脂大小蠹外多以成虫越冬,次年成虫的出现期因虫种及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自春至秋都有出现,一般80 d可完成 1个世代,由于雌虫一生多次产卵,故各虫态重叠现象普遍。太原市小蠹虫成虫的扬飞期分别出现在5月,7月,8月,9月。小蠹虫食性较单一,主要危害针叶树,一般选择生理代谢失衡的衰弱树聚集危害,从而加速树木的死亡。树木被侵害后,往往表现出树脂分泌增强的保护性反应。因此,观察泌脂的多少,即可了解立木的受害程度。

2 小蠹虫发生的影响因素

除了某些能够侵害健康木的虫种(如红脂大小蠹、松十二齿小蠹)可“主动”扩大其数量,造成大的灾害外,大多数虫种数量的消长与人的管理、树木的生长状况及其他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1)人为因素。选用苗木不合格、养护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积极预防,往往是引起小蠹虫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及时抚育及清理各种衰弱木会助长该虫害的蔓延。

2)树木生长及其他自然因素。肥、水不足,树木长势弱,或过多干热风和大雪造成林木大面积风倒、风折、根系动摇;旱灾,冻害、多雨积水,地下水位过低或过高;土壤干、硬、透气性差,刺吸式害虫或病害的侵害等致使树木生长衰退,导致小蠹虫危害严重。

3 小蠹虫防治的主要技术

3.1 强制措施

1)加强测报。首先确定本地区小蠹虫的主要虫种和先锋种类,并初步掌握其发生规律。目前,太原市的主要虫种是松六齿小蠹、松十二齿小蠹和红脂大小蠹。8月和 9月是成虫侵染的高发期,并出现吉丁虫等蛀干害虫的交叉危害,形势十分严峻,必须组织防治。

2)加强检疫。严格防范,禁止把带虫苗木运进本地区。

3.2 养护管理措施

3.2.1 及时清除病危木

保持油松林内卫生,及时清除风折木、病虫危害木。受害严重的衰弱木或枯死木应立即伐除,并进行必要的除害处理。处理方法:将整株树连根刨出,去掉侧枝,烧毁树根;挖1个 1 m深、2 m宽、4 m长的坑,把树干截成 3 m长的段木放入坑中,用磷化铝3 g/m3熏蒸(用 0.12 mm厚塑料薄膜封住)3 d~ 5 d;然后把树段取出,刮除树皮,把树皮烧掉。

3.2.2 设置诱饵

因新伐木是小蠹虫所喜欢寄居危害的,所以当林木感染率在 5%以下时,可采用设置饵木的方法集中进行清理。设置饵木的适宜方法和时间,应依据主要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来确定。饵木设置时间第 1次不迟于 4月,第 2次不迟于 7月,林中衰弱木及其他新砍伐的梢头、枝桠等均可用作饵木,处理方法为剥皮烧毁。一般带枝饵木引诱效果较好,将饵木设置在较开阔的地方,可明显提高招引效果。

3.2.3 药剂防治

1)虫孔注药。一旦发现虫孔有新的木屑排出,用兽用注射器往孔内注射绵停、毒死蜱等原液,注药后用泥密封虫孔。

2)树干熏蒸杀虫。越冬期在树干基部至干高1.5 m处用塑料布缠裹,内置 3片至 5片(3.2 g/片)磷化铝密闭熏杀。

3)土壤杀虫。在树坑基部1.5 m范围内,撒入甲拌辛粉剂 3 g/m2~ 5 g/m2,或将甲拌辛粉配成500倍液倒入树坑,25 kg/株,浅翻土壤 20 cm深,适时浇水,杀死根部附近的成虫。

4)全树喷药。因小蠹虫成虫扬飞不整齐,应使用药效长的药物,如毒死蜱、高氯等,使用浓度为800倍。在 4月至 10月底,不间断地喷药,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20 d,年喷次数不低于6次。

5)“药陶土复配水溶胶”物理隔层涂干。小蠹虫产卵时对已有防护措施的树木具有规避性,“药陶土复配水溶胶”物理隔层涂干不仅能阻止外来小蠹虫对健康树木的危害,还能有效地阻止受害木中的成虫出树,并将其杀死。该方法环保、高效、时效长,实践证明有良好的效果。“药陶土”施用方法:从新虫粪排出孔用注射器注入绵停原液;用稀释 20倍~50倍的绵停喷涂在树干上至 2 m高;用刷子蘸“药陶土”原浆均匀涂刷在油松主干上至2 m高,要求缝隙内刷到,全树干涂匀。太原市在重点绿化工程栽植的油松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本项防治技术,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3.3 生物防治及其他方法

1)引诱剂诱杀。每隔 50 m~ 100 m悬挂 1个诱捕器,以十字型诱捕器为好,诱捕器底部距地面5 cm~10 cm;引诱剂主要成分为α-蒎烯和β-蒎烯的植物化学或半化学物质,同时可结合饵木诱杀。

2)保护和利用天敌。小蠹虫天敌种类很多,如大唼蜡甲、郭公虫、阎魔虫、隐翅虫等捕食性天敌,对抑制其大量繁殖有一定作用,应加大保护力度。

4 小结

太原市小蠹虫种类多,不同种类小蠹虫在扬飞、交配、产卵、孵化以及世代周期有显著差异,掌握太原市不同种类小蠹虫的发生规律对防治小蠹虫有重要意义。小蠹虫的防治重在预防,对已发生的严重地段可采取涂抹“药陶土”、全树喷药等应急措施,平时则运用长效综合防治措施,尤其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通过小蠹虫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特别是“药陶土”的研制应用为植保技术创新打开了思路。

[1]郑汉生,夏乃斌 .森林昆虫生态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屠豫钦 .我国农药科学之发展 [J].植物保护,2007(5):22-26.

[3]时春喜.农药使用技术手册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4]刘宽余.我国森林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 [J].中国森林病虫,2002(1):10-14.

S791.254

B

1007-726X(2010)04-0040-02

2010-09-21

曹建庭(1975- ),男,山西文水人,1999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师。

猜你喜欢

蠹虫陶土油松
油松小蠹虫生物防治技术
中国古代陶土发音玩具——陶哨创意设计研究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油松小蠹虫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爱健身的陶土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黄葛树小蠹虫危害的发生及防治
小蠧虫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建议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油松根系的固土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