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模式四川丘陵区杂交稻超稀播旱育秧避旱稳产栽培模式

2010-08-15陶诗顺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秧龄杂交稻本田

□陶诗顺 马 均

一、技术背景

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秧和密播旱育秧等方式,秧苗适栽期短,长龄秧素质差,同时也缺乏与迟栽水稻生育特点相适应的其它配套栽培技术,因而迟栽低产是本区水稻生产上一个十分普遍而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项目组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过程中,研究并集成了“四川丘陵区杂交稻超稀播旱育秧避旱稳产栽培模式”。

二、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

1.核心技术(超稀播旱育秧技术)

(1)品种选用 选用生育期适当、丰产性好、抗逆能力强、前期耐旱性较好的优良杂交水稻品种。

(2)秧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管理方便的旱地(最好是菜园地)作秧床地。每亩本田至少备足秧床地70m2。秧床地在播种前15~20天精心翻整,拣尽土壤中的石块、菜头等杂物,按60~70m2秧床地施尿素 2.5~3.5kg、过磷酸钙10kg、氯化钾2.5kg。先将肥料均匀撒于床土表面,然后连续来回翻刨3次,使15cm内土层的土和肥料充分混匀。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按60~70m2秧床地撒施“地虫光”500g左右加以防治。

(3)种子准备及处理 按1亩本田备种0.75~1.0kg。选晴天晒种1~2天。采用清水漂选,将种谷倒入水中适当搅拌,10分钟后捞净浮在水面上的废种子,将下沉种子反复淘洗后,先放入清水中浸泡8~12小时,按1.0~1.2kg种子用“旱育保姆”1包( 350g)包衣。采取“ 现包现播”的方法,将浸好的稻种捞出,沥至不滴水时,将其倒入圆底的瓷盆中,然后慢慢地加入种衣剂,边加边滚动拌匀,直至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包衣后晾干水汽,即刻播种。

(4)开沟作厢和浇底水 一般按1.7~1.8m开厢,厢面宽1.3~1.4m,厢沟走道宽0.3~0.4m,厢面高10~15cm,厢长一般不超过10m。精细平整厢面,将走道中的土取出过筛备用,用于播种后覆盖。播种前将秧床土充分浇透。浇水时,要分2次浇,2次间隔10多分钟,使6~8cm厚的土层完全湿透。浇水后用少量过筛细土将厢面填平。

(5)分厢定量播种 播种时,将胀谷或粉嘴谷称重,严格分厢定量,均匀撒播。先撒70%的种子,留30%的种子在较稀的地方补撒。播种后用过筛细土精心覆盖厢面,厚度0.5~0.8cm,切勿让种子外露。

(6)化学除草 在盖种后,每60~70m2净秧床地用“旱秧灵”(40%丁噁乳油)1袋(10ml)对水 6~7kg喷雾。施药半小时后起拱盖膜,拱高25~35cm。

(7)秧床地管理 播种后至苗期管理按一般旱育秧规范进行。为了减少秧床中后期水分损失和补水次数,可将拱膜高度提高到40~45cm。4月下旬以后在秧厢薄膜两侧每隔2m左右互开侧窗,以利在晴天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适当推迟完全去膜时间,即“高起拱、多侧窗、迟去膜”。但雨天必须及时打开薄膜接纳雨水,过分干旱时适当补水。

(8)秧床抽密留稀 在同一农户几块稻田既有早栽又有等水迟栽的情况下,早栽的在拔秧时不一次性拔完,而是只在秧床地上较密的地方抽拔部分秧苗。留下的秧苗经浇水施肥后让其继续生长,形成多蘖大壮秧,用于等水迟栽田栽插。

(9)秧床地综合高效利用 要在秋季计划好下年秧床用地。秧床地冬季可在施足有机肥料,保证培肥地力的前提下种植蔬菜,蔬菜在育秧前半个月左右收获;水稻播种后,可在秧床走道间种双行玉米或间种西瓜、苦瓜等其它适宜的作物,以提高秧床地利用率。

2.配套技术

(1)本田规范化栽植技术 在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收获后,若水源条件许可,就尽早栽插;若遇干旱或灌溉水源不足,则保持正常的秧床管理,等水栽插,尽可能避开干旱对水稻栽插的限制。栽插规格根据品种特性、本田肥力和秧苗素质而定。一般为行距35~40cm,窝距20cm,每亩栽8000~12000窝。栽后每亩总茎蘖数依秧龄而定,秧龄50~60天的保持在8~10万苗;秧龄60天以上保证在10万苗以上。实行牵绳定植,保证行距、窝距规范。秧苗单株带蘖多的(7~8个或更多)每窝栽单株;秧苗单株分蘖较少但生长健壮的,两株合栽1窝。选晴天下午或阴雨天栽插,秧苗适量带泥,同时尽量避免秧苗的损伤。

(2)前促式平衡施肥技术 因旱迟栽的杂交稻,施肥要集中在底肥和本田分蘖始期。麦茬田底肥每亩用碳铵40kg,或尿素15kg左右,或氯化铵 28~30kg;过磷酸钙 40kg;氯化钾10kg或草木灰100kg。油茬田施肥量比麦茬田减少1~2成。提倡施用农家肥,若农家肥用量较大,化肥用量应适当减少。也可施用质量合格的专用复合肥,其用量根据有效养分含量而定。实行“头天施肥,第二天栽秧”,避免肥料损伤秧苗。栽后6~8天内追施分蘖肥,一般亩用尿素10kg左右。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田块,也可实行底肥“一道清”。

(3)科学管水和稻田轮晒节水技术 实行浅水栽秧,栽后3~5天内深水护苗。追施分蘖肥时田内持浅水层,追肥后5天左右田面自然落干,其后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当每窝茎蘖数达到15个左右时排水晒田。晒田复水后实行间隙灌溉,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扬花后保持“干干湿湿”。在晒田期间,条件适宜的片区,可实行稻田轮晒制度,即利用不同稻田的高低落差和秧苗长势差异分批轮流晒田,低位田或肥田实行超前晒田,中位田次之,高位田后晒。后晒田排出的水尽量用于先晒田的复水或暂复水,做到田水不出片区。

(4)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田人工中耕除草或化学除草。特别注意在植保部门指导下抓好二化螟、稻苞虫和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三、实施效果

1.增产增效 2006年以来在绵阳梓潼、游仙、涪城,南充顺庆和遂宁安居等区县的示范应用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在丘陵旱区同等条件下,一般每亩比常规密植育秧增产稻谷40~50kg,节省灌溉用水20%~30%,节省劳动力2个左右(由于大田稀植等),每亩增加稻作纯收益80~120元。2008年在绵阳游仙区魏城镇示范应用6000亩,30个代表性田块在移栽秧龄为62~70天的条件下,平均亩产达到621.7kg,其中最高实收产量达到亩产806kg,创造了当地两熟制杂交稻产量的最高记录。

2.避旱节水 第一,实行旱育秧比水育秧在育秧阶段节省用水50%~70%。第二,由于延长水稻的秧床期而相应缩短其本田期,本田期耗水量相应减少;同时,可以较好地错开用水高峰,缓解水资源矛盾。第三,在稀播优育条件下适当迟栽还有利于秧苗充分利用秧床地较好的生长条件,特别是利用5月中下旬优越的光热条件,增加分蘖,扩大苗体,栽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叶面积而覆盖田面,减缓田面水分蒸发。第四,实行稻田轮晒,有序排水,可把晒田期水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程度,其节水效应能较好地适应四川丘陵旱区的气象条件和水资源分布特点。

3.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该技术实用性强,技术原理和关键环节明确,实施过程中不明显增加农民的物质和劳力投入,还可省种和节省大田栽插用工,有利于缓和两熟制稻区夏收夏种的机械、人力、畜力和季节等矛盾,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农民容易接受,应用前景广阔。

四、适宜区域

该模式适用于四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移栽秧龄为50天以上的麦(油)茬杂交中稻。预计本模式近5年内每年可推广应用300万亩,每亩增产稻谷45kg,增加经济收益100元。5年累计可增产稻谷 13.5亿kg,增加经济收益21.6亿元左右。

猜你喜欢

秧龄杂交稻本田
全方位提升 全新一代东风本田CR-V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
本田在华高管集体升迁
寻衅滋事 本田新Civic VS.马自达3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移栽秧龄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