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规模蚕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0-08-15

四川蚕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蚕农蚕种蚕业

周 帅

(射阳县蚕桑生产服务站,江苏 射阳 224300)

射阳县是全国优质无病桑苗和蚕茧生产基地县,茧丝绸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盛誉。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5.5万亩,年发种量15万张,年产茧11.5万担,实现蚕桑产值1.5亿元。全县拥有桑园达千亩以上的村有16个,其养蚕农户1.3万户,桑园面积4.8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2%和86.2%;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780户,其桑园面积3.4万亩,分别占全县的51%和62%。蚕桑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产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1 近年来射阳县规模化发展蚕业的做法

1.1 因地制宜,全力推进蚕业规模化

1.1.1 科学规划,合理拓植

坚持从思想认识着手,着力解决思想问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移动等信息平台多渠道、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蚕桑生产的形势和比较效益。在冬春植树造林时,把拓桑纳入林业范畴,进行规划部署、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设立专门机构,及时掌握全县拓桑动态,派出专门人员,督促指导新桑园拓植。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发布茧丝绸信息,让全县的蚕农时刻掌握茧丝动态和市场行情,确保低潮时不毁桑,规模总量稳中求进。去冬今春,在茧丝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我县仍然新拓桑园6000亩。

1.1.2 培育蚕桑“一村一品”

按照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制定全县蚕桑生产发展规划和标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动蚕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提高生产水平,全县已经建成规模达1000亩以上的蚕桑专业村16个。

1.1.3 推进桑园集约化经营

加速土地使用权流转,使桑园园区逐步向养蚕能手集中,提高桑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土地产出率。

1.2 强化生产管理,为蚕桑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1.2.1 坚持责任考核,硬化生产管理

坚持目标责任考核,完善和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生产责任制,对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实行严格的百分责任考核,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分析和指出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关要求,严格实施考核奖惩。

1.2.2 规范市场管理,打造良好环境

强化蚕种市场的管理,依照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加大蚕种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及贩卖假冒伪劣蚕种,规范蚕种经营行为,保证蚕种质量,为蚕农提供合格放心种。

1.2.3 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目前,我县已经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蚕桑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县蚕桑站为龙头、镇农林中心为主体,村蚕桑员为基础、共育组长为骨干、科技示范户为典型的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3 优化科技服务,为发展高效蚕业提供技术支撑

1.3.1 抓好技术培训,促进蚕桑科技到位率

采取先排查后培训的形式。由县站技术人员和各镇农技中心人员,通过面上调查和个别走访,找出各镇所在的突出问题,成立讲课团,根据各镇所排查的问题进行分析培训,集中解决,普及消毒防病知识,提高共育饲养水平,改变消毒防病上的不科学做法,务求措施行之有效,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1.3.2 改善品种结构,壮大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县蚕业部门将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业作为中心任务,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桑、蚕良种方面,引进和推广了农桑系列、金十、特山1号等优桑品种和“菁松×皓月”、“苏菊×明虎”、“苏镇×春光”等优良品种。全县新植桑园的良种率达到95%以上,优良蚕品种的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1.3.3 组装集成技术,推广高效植养模式

近几年,我们重点推行桑园管理规范化、蚕种催青现代化、小蚕共育电气化、大蚕饲养标准化、家蚕上蔟方格化的栽培管理模式,把现有技术和省力化技术进行组装,使之配套化、系列化。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将生产环节进行细化,制定标准并在生产实践中推行,有力的提升了我县栽桑养蚕的整体水平。

1.4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蚕桑产业化发展

1.4.1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力

我县现有特庸华宏、盘湾益盛、兴桥丝得利、新坍新辰等四家较大规模的茧丝绸加工企业,通过改革创新、资源重组和品牌创建,现已发展成为茧丝绸领域知名度较高的重点骨干企业,发挥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领头雁作用,取得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生态得保护”的效果。

1.4.2 发展蚕合组织,强化利益联结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蚕农缺技术、少信息、愁市场的问题,降低蚕农自然风险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引导、联合茧丝绸行业内部各市场主体,组建行业协会,推动收购企业与蚕农建立合同蚕业,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带动了行业整体发展。

2 蚕桑业的发展推进了区域新农村建设

2.1 蚕桑业成为我县生态农业的重要部分

蚕业生产是典型的生态产业,极大地改善了环境质量,造福当地百姓。配套沼气建设项目,把蚕沙和冬季残留的桑叶等作为沼气原料,净化了农村生活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村容整洁;桑树品种改良、小蚕电气化共育、方格蔟上蔟等各项科技的应用,提升了蚕农经济效益;通过新桑拓植扶持、优质茧奖励、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减除了蚕农后顾之忧,促进了生产发展;通过标准化蚕房建设,促进了农村卫生状况的改善和村容整洁;蚕农全力钻研科技、发展蚕桑生产,促使乡风、民风更加文明;通过企业联系协会,让蚕农参与管理,充分体现民主、民管、民受益,促进了农村管理的民主。

2.2 蚕桑业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我县气候条件良好,宜桑宜蚕,植桑养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历经多年的洗礼与发展,在特庸、盘湾、洋马、兴桥、新坍等五个镇,蚕桑业现已成为区域一大主导产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一蚕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正逐步建立“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行订单蚕业。龙头企业与蚕农签订蚕茧购销合同,出台了最低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和扶持发展政策,解除了蚕农对蚕桑生产发展的后顾之忧,降低了蚕农的市场风险,确保了蚕桑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蚕农蚕种蚕业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