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S教育的职业素养教育功能

2010-08-15明,吴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职业

杨 明,吴 越

(1.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2.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STS教育的职业素养教育功能

杨 明1,吴 越2

(1.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2.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分析和论证了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认为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指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发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之一,而STS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途径。

STS教育;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培养出一名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STS教育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可行之路。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

1.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据文献分析,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由于维度不同而有一定的侧重。学术界认为职业素养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而职业界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比较具体,包括团结合作素养、开拓创新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等方面。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对学生的目标定位,可以从“高素质”和“技能型”这两方面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隐性职业素养和显性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合作素养、良好的心理素养等。显性职业素养,主要指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包括由专业引出的一系列素养,如专业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和改进革新的本领等。

由此可见,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以符合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素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1]。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的转变。目前不少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从认知到执行都不到位,仅仅满足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工具”型人才培养,侧重于技术和经验,相比之下,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部分媒体的误导使企业在高技术人才需求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有了技术就有了一切,只看到技术和技能等外在素质,而忽略内在的职业道德修养。“一些人才招聘会都会传递出这样的一个信息:高薪招不到高级技术工人。这些信息经各种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在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有技术就行,有技术就能拿高薪。但这仅仅是一种信息表层的传递,而忽视甚至根本就忘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技术高超的高级技术工人,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需要强调的层面都被表面现象掩盖了。”[2]

学者陆钢兰用著名的“冰山理论”对职业素养作了形象说明:“企业把一名员工的职业素养比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三分之一是职业知识、行为和技能,这是显性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三分之二的冰山,包括职业道德、敬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称之为隐性素养。冰山理论认为正是这三分之二的隐性素养支撑了一名员工的显性素养,潜在的员工的敬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员工的发展。”[3]

由此可见,职业者的才能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因素包括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等等,这些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冰山水底的隐性因素包括职业者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却占据着绝大部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职业者的发展。

二、STS与职业素养教育

1.STS教育主张

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试图超越传统的科学教育理念与行动,强调伦理、价值在个人生活方式中的意义,努力全面地反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STS教育目标是关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伦理及价值理念,它追求的目标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者通过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全面、客观、整体地了解现实世界,而且还旨在使学生获得对现实世界的多维理解。

(1)重视技术教育,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可使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面向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的21世纪,技术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能力的要求。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强调科学的价值取向,要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更好地真实地了解现实世界。注重从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多视角、全面地向学习者描绘科学世界的图景,体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有机融合,使高职院校学生获得对现实世界及科学技术的综合与多维的理解,并通过解决问题去能动地改造环境,造福人类。

(2)关注主体价值,体现人文关怀。STS教育关注人的主体价值,反映了其对“人本”的关注。STS教育试图教会高职学生,将科学技术置于人类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通过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理解科技本身的存在价值及其局限,并作出符合人类社会普遍伦理道德准则的选择和决断。STS教育正是试图将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问题引入科学教育领域,用富于人文关怀的批判性视角来反思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积极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形成恰当的科学伦理观,并培养他们作出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的能力。

(3)追求对话交往,实现和谐发展。STS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对合作、交流的关注,与后现代主义者斯拉特瑞的后现代课程教学论的观点是一致的。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小组讨论,都突出了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直接且多方位的对话,也强调了学习者与课程、学习者与活动、学习者与文化间的间接而多元的对话。有效进行对话的平台是人与人之间或对话主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同一性,STS教育坦承学习者的独特性和个性特征,不论是课程种类的多元化、还是课程内容的倾向性、教材的多样性,都为确保教学实践中的对话提供了可能。对话的实现还有赖于STS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能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为,进而对诸多教学事件进行概念重构;通过反思,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也得以体现。STS教育在强调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追求学生有个性的发展。STS教育认为,由于身心差异、性格特点等的影响,每个人既有年龄特征、心理变化、认知结构等相仿的共性,又有兴趣爱好、智力差异不同的特点。它强调人的独特个性,强调个性差异,重视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特点,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体现而和谐发展。

2.STS职业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

(1)课程设置以普及通识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主。STS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开设面向大众的,以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高职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使知识与技术、智力与技能相互促进,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高职教育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特色,也将其看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教学使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思维能力和撰写实践报告的能力等多种成分组成的综合能力。”[4]因此,在高职院校贯彻 STS教育思想,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应比一般教育增大比例。一般而言,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大约在1∶1.5为宜。

(2)在课程目标上关注科学伦理道德、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是文化的衍生物,是一种文化过程”[5]。科学表现为各种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内在地蕴含着科学事业所遵循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因此,真正的科学教育应该既包含具体层面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传授,也包含抽象层面的科学伦理道德的培养。STS在课程目标上对高职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教育:①培养学生对事实和证据的尊重。科学教育要让学生从小懂得事实最为重要,证据是说明事物最有力的根据,尊重事实是最起码的科学态度。科学教育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形成对事物的独立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②培养学生善于质疑、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要让高职院校学生们知道,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质疑和追问,学生们要在质疑中养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别人的观点和定论,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合理的怀疑和质疑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③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通往科学殿堂的路途从来就不是平坦的,而是布满了荆棘和坎坷。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仿真模拟技术应用和角色扮演。仿真模拟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当下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符合人类技术知识的认识规律,因此也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中。仿真模拟技术教学在技术知识获得中符合规律,既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结合,主客体同一,量质递变,循序发展,知行统一,学思结合,博专统一,知识、智能、素质协调发展,师学自学统一,继创结合、环境制约等。仿真模拟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建构主义的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信息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手段和方法,构建最优的教学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有效地满足高职教育学习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专、高、新;教学过程职业性、行业性、阶段性、创造性、开放性、自主性;教学结构层次性、多样性、交叉渗透性、综合性;教学形式自主性、传习性、互补性、多元性等要求,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STS教育,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动机,提高学生对科技议题的决策能力,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同情心,为社会培养一只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3.

[2] 罗兰芬,袁维新.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缺乏社会原因的分析[J].科技风,2008(2):116.

[3] 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

[4] 潘华.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与STS教育思想[J].中国科技信息,2006(7):268.

[5] 杨明全.STS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J].教育科学研究,2007(7):5.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on STS Education

YAN G Ming1,W U Yue2
(1.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2.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important fea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which is different from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e practicing of th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ism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rofessionalism ability is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could not be ignored.The STS education is a viable way to achieve this goal.

STS education;professionalism

G 710

A

1008-9225(2010)05-0076-03

2010-07-10

2009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基金项目(2009lslktzx-12)。

杨 明(1957-)男,辽宁沈阳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田懋秀】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