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

2010-08-15贾志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民族日本

贾志明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

贾志明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认为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和忧患心态这一民族特性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岛国环境、资源短缺、破碎的地形、频发的天灾、地缘政治造成的无形压力和外部的直接威胁共同促成了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这些因素造成的压力迫使日本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逐渐走上求强之路。

日本;压力;危机意识

日本民族是一个危机意识极强的民族。自古以来,危机意识始终伴随着日本的生存和发展,居安思危已成为现代日本人普遍坚守的信条。本文主要探讨了日本民族危机意识产生的根源,以及在严重危机的刺激下日本是如何应对的。

一、日本危机意识的诱因

“所谓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注视或警惕不利于自己或危及自己生存事态发生的自觉,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或作出反应,以此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即便是无力阻止事态的发生也要尽量避免或减轻由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与伤害的精神活动。”[1]29危机意识并不是日本民族所独有的,世界上许多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产生过危机意识。但是,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个民族比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更持久、更深刻、更强烈、更敏感!即使日本现在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超级经济大国,“日本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对他们的明天不敢掉以轻心,即是说日本民族的那种危机意识并没有因经济的大发展、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而有所改变。”[1]29

日本民族超乎寻常的危机意识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根源的。

(1)岛国环境与资源短缺。日本传统的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的形成首先源于它独特而复杂的地理环境。日本地处东亚一隅,孤悬海上,虽与东亚大陆一衣带水,却被一道海峡相隔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国土狭长窄小又使得日本资源极其有限:除少数几种资源如林木、水力等可以保证自给外,大多数资源都不得不从外部调入,包括生存所必需的粮食。这种情况随着日本近代化步伐的加快、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迅速膨胀而变得日益严重。当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源(更不用说发展资源)都要受制于人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本能地产生危机感。外来资源的减少甚至突然中断很可能对这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方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巨大冲击。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表声明:除了友好国家以外,对其他国家停止石油出口,并大幅度削减原油产量,将3美元一桶的原油提高到12美元。由此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能源匮乏的日本在此次危机中首当其冲地受到了重创,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负增长。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8年末至1979年春。由于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爆发,石油产量大幅减少。为此OPEC决定大幅提高原油价格,将13美元一桶的原油提高到34美元。这使得日本一些企业陷入经营危机甚至破产的境地。资源(能源)短缺对日本的影响可见一斑。

(2)破碎的地形。日本的平原虽然很多,但是面积狭小而且零散,仅占国土面积的24%,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区,日本多山地、少平原的复杂地形把本就狭小的国土分割得支离破碎。在近代社会形成以前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山川河流的屏障作用,人们长期分散地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这些空间往往是山间的小盆地小山谷、临河的小平川或者是濒海的小平原)。然而,随着生产力逐步发展,封闭分离的状态势必要被打破。但是人们对原有的空间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已相当熟悉,并形成了一种惯性心理。这种惯性心理在传统的稳定状态被打破时,往往会不经意地显现出来。人们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会对新事物产生怀疑,继而感到不安,然后会出现逐渐适应新的变化和因恐慌而抵触新事物两种不同的结果。然而,适应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况且人们也不能确定新的生活方式会比原有的更好、更能让人接受。所以,当新事物刚出现时,人们多少会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对其进行抵制,此时他们已经隐约地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3)促使日本产生危机感的另外一个自然原因则在于它频发的天灾。日本列岛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同时又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一巧合使日本成为世界上遭受地震次数最多的国家。日本全国每年地震平均多达1 500次以上,日平均地震发生率4次以上,素有“地震国”之称。“1923年9月1日发生在关东地区南部的关东大地震造成了12.28万人的死亡和失踪,12.8万栋房屋完全倒塌。地震后在东京、横滨等城市引发的大火,使44.7万栋建筑物被完全烧毁。据说这次地震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时一年零四个月的国家预算。”[2]除地震外,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还有火山、台风、暴雨(雪)等。如此频繁多样而又难以准确预测的天灾,使日本人始终对此高度敏感并小心应对。正是由于具有这种异常敏感的危机意识,日本才不得不寻求更为完善科学的防灾、抗灾、救灾体制。

(4)地缘政治给日本造成无形的安全压力。日本是一个岛国,自古以来相对发展不足,西面又有强大的中华帝国,这就使日本总感到自己处于一个强大帝国的压力之下。事实也正是如此,日本天明四年(1784年)春,日本福冈县贺岛叶崎村出土了一枚东汉光武帝刘秀赐予日本国王的“汉委奴国王”金印。这是有史料记载的中日两国交往的最早记录。赐印显然表明中日两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一举动彰显了东汉帝国的强大实力,日本似乎被置于类似朝鲜、越南、琉球那样的属国地位,而这正是日本想极力避免的,但是实力不济终究没能使日本摆脱被纳入东亚封贡体系的命运。东汉之后的历代中华王朝如隋、唐、宋、元、明、早期的清王朝等,虽然整体实力有高下之分,对外战略特别是对日政策有强硬与温和之别,但各个时期中原王朝的实力与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相比,可谓相差悬殊。对日本而言,中华帝国的强大本身就是对日本的威慑,就是对日本国家安全的无形压力,更不用说蒙古军队对日本的直接军事入侵了。

近代以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江河日下的大清帝国逐渐成为各西方殖民国家的掠夺目标。西部邻国对日本的压力有所减轻,而北方的沙皇俄国又给日本造成了新的压力。事实上,“最早冲击日本的是俄国,1777年雅库茨克商人别列杰夫的远征队到达北海道的厚岸,要求松前藩允许通商。1792年俄国使节拉克斯曼为要求通商来到北海道的根室。”[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先后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切无不被密切注视东亚局势的日本看在眼里。同时,日本也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沙俄的下一个侵略目标,因为日本不比清帝国可以靠割地来缓解外交和国防压力而不伤元气。日本的国土面积很小,几乎没有战略纵深,经受不起失去土地的风险和考验,日本的民族心理也难以承受那样残酷的结局。日本对周边大陆国家的戒备心理时刻没有放弃,经过无数个世纪的积淀,这种危机意识早已形成历史传统被开国(对“锁国”而言,指19世纪50年代美国以武力逼迫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即“黑船事件”)前后的日本民族所继承。

(5)外部的直接威胁造成日本民族的恐慌。日本遭受的安全压力并不都是无形的,与外界直接的、剧烈的冲突往往会大大强化日本对外危机意识的敏感程度。大和时代,日本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国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公元663年白村江战役的惨败迫使日本退守本土,900余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同时,该战役也使当时的日本统治者重新审视了对手的实力以及双方的差距。国势处于上升状态的唐王朝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压力,日本“精神上由信心百倍与唐抗衡的亢奋状态,一下子堕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唐朝的一举一动,都会使贵族集团感到惊恐,生怕大军压境,危及日本列岛的安全。”[4]天智天皇深恐唐、新罗联军进攻日本本土,自664年开始,花费巨资,先后修筑了四道防线,即以对马、壹岐、筑紫为第一线,长门(今山口县)为第二线,赞歧的屋岛城(今香川县屋岛)为第三线,大和的高安城(今奈良县的高安山)为第四线。然而,唐和新罗并没有进军日本本土[5]。

如果说白村江之战后日本对本土遭到唐军进攻的恐慌算是有惊无险的话,那么13世纪后期蒙古人对日本的两次大规模进攻(1274年和1281年)则是日本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的最严重的一场危机。蒙古兵两次大举袭击日本均因遭遇飓风损失惨重而以失败收场,但是如果排除气象条件这一客观且带有偶然性的因素,面对野蛮而残忍的蒙古人的强大攻势,同样好勇尚武的日本人未必就有取胜的把握。而一旦战场失利,对日本而言后果不堪设想。这无疑加剧了日本民族对自身安全的敏感和恐慌。

二、危机刺激下的反应与选择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民族自古以来经常面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近代以来经济生存又多依赖于海外,危机意识格外强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五五体制’瓦解后的政治乱局、‘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萧条,又使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加剧,对现代不满、变革求新的意识也格外强烈。”[6]

“在危机意识的作用下,自然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进而采取自我保护行动,这是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本能的反映。”[1]29在众多危机的刺激下,日本作出了一系列有效反应和重大抉择,使日本从一个默默无闻、封闭落后的东亚小国变成今日有相当影响力的一流发达国家。

首先是改革,日本历史上先后有三次著名而且成功的改革,即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派出谴隋使,积极摄取中国文化。这次改革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也为未来的大化改新准备了必要条件。大化改新确立了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使依附于贵族的部民成为国家公民;班田收授法、租庸调新税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建立了新的封建经济基础。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而明治维新则以“文明开化”“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为三大方针,岩仓使团遍访欧美各强国,“求知识于世界”,终使日本从一个面临沦为殖民地危险的封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强国。这三次改革大大加速了日本民族进步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除了改革之外,危机意识也刺激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对外扩张虽然是日本的主动行为,但并非完全盲目的行为。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民族。在对以往历史的学习中,日本意识到自己似乎总是处在有形的和无形的、内部的和外来的、眼前的和长远的危机之中,被动地反应纵使能渡过一时的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日本认为,与其坐待良机,不如主动出击,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人甚至幻想通过将他人的命运甚至世界的命运与自己捆绑的极端方式来转嫁和消除危机。于是日本便“顺理成章”地产生了拓展“生存空间”的现实需要,便提出了争霸世界的大陆政策①“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大陆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明治政府成立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一直把并吞朝鲜,侵占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先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和日俄战争(1904—1905),夺取中国领土台湾,并吞朝鲜。1931年更直接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企图北上进攻苏联,夺取西伯利亚。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大陆政策彻底破产。”(《世界历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12,第23页)。

以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为例,这场日本同俄国之间战争的战场,既不在日本,也不在俄国,而是在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地区。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挑起同俄国的战争呢?“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在开战半年前是怎么说的。‘朝鲜半岛如同锐利的尖刀从大陆直插日本的中心部,它的尖端几乎与对马相连。如果有其他强国占领了半岛,日本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日本决不能容忍这种事情。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是日本历来的政策。(1903年意见书摘要)’其实,当时对日本来说并不存在俄国攻击的威胁,可是,小村从如果俄国占领韩国对日本就会很危险的预想出发,主张在此之前必须控制朝鲜。”[7]显然,日本对俄国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这场战争,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是部分地出于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以上日本时任外相的意见书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三、日本的危机意识对中国的启示

纵观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崛起之路历尽艰辛,充满坎坷与起伏。然而,日本作出的种种重大行为选择却有着基本一致的根源和内在动力,那就是敏感而深刻的危机意识。日本可谓是真正生于忧患并长于忧患之中,居安思危几乎成为日本民族的本能。危机意识使日本人练就了一种善于审时度势的能力,即使危机才露端倪,甚至是潜在性的,日本人也已高度重视并作出精细、现实而长远的战略规划,随后一丝不苟地加以实施。

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与日本在近代早期有着相似的经历,然而日本却最终成为强者,中国则饱受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的欺凌。在当代,中日两国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面临能源特别是石油短缺瓶颈的制约,自然灾害问题的困扰,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应该而且可以向日本学习,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加强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而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也需要像日本那样居安思危,保持并加强危机意识,用危机感和忧患心来激励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1] 高富.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1).

[2] 王萍.点击日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4.

[3]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日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13.

[4] 赵建民,刘予苇.日本通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33.

[5] 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83-84.

[6] 张小劲.大国复兴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6.

[7]《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共同编写委员会.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M].北京: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8.

On Japanese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Crisis

JIA Zhim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The incentive for Japanese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crisis is analyzed.It is considered that,Japanese people natively possess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of crisis and anxious psychology.The formation of Japanese people’s characteristic results from integrated effect of several factors.Insular environment,lack of resource,broken terrain,frequentely happened disasters,invisible pressure caused by geopolitics and external direct threat together shape the consciousness of crisis of Japanese people.The pressure caused by these factors force Japan to make some correlative behavioral choices and gradually set foot on the road of pursuing to be powerful.

Japan;pressure;consciousness of crisis

K 313.8

A

1008-9225(2010)05-0069-04

2010-07-05

贾志明(1985-),男,河北邢台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王立欣】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民族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我们的民族
探寻日本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黄金时代》日本版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