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烨、孟繁华教授分别为石河子大学师生作专题讲座

2010-08-15胡新华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文坛当代文学

白烨、孟繁华教授分别为石河子大学师生作专题讲座

7月4日上午,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白烨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教授在石河子大学中区音乐厅先后为大学师生作了题为“文学变动中的‘80’后”和“中国当代文学评价问题”的讲座。

白烨教授以“三分天下”一词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文学近三十年来的结构性变化,即1980年代的政治浪潮,1990年代的经济浪潮,新世纪的传媒信息浪潮,并对三个时段下的文学作了阐述。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是以“伤痕文学”为序幕,探讨政治与文艺关系并不断突出人的主体性的文学;90年代因市场经济兴起,文学创作者纷纷下海,人文精神失落,文学商品化日益严重,出版业的商业化、无主潮的个体化写作、身体写作等成为90年代文学的症候;而新世纪新媒体的发展,使文学网络化,手机化,而更具娱乐性。白烨教授指出,三个时段的文坛,实则也是以“文学期刊”为载体的传统文坛,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市场化文坛,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文坛的相互缠绕。而身世各异的“80后”将个性化、个人化写作带入文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文学消费与走向。

孟繁华教授在众多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和研究资料中,挑拣了王瑶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初稿》,黄子平先生、陈平原先生、钱理群先生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等经典著作与文献,就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观念、学科的建立、作家的重评等问题做了精彩阐述,并从中国乡土文学的创作实绩与边缘经验的书写等方面肯定中国当代文学的成绩,同时也对“底层写作”进行了讲解。最后,他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存有如下不足:一是对18-19世纪的欧美文学的学习还没有完成;二是知识分子题材的写作与现代文学中同类题材的写作有一定差距;三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不够,部分作家缺乏操守。

(胡新华)

book=80,ebook=172

猜你喜欢

石河子大学文坛当代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石河子大学举行建校7周年纪念大会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石河子大学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科技园为例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