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刍议

2010-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导师制扬州导师

武 智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加强培养大学生具有强烈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的就业模式的内在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提出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创业培训,注重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此,高职院校应高度自觉地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构建创业导师制度,这对于大力实施“创业创新工程”,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促进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一、深刻认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的现实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消散,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0万,将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值得关注的是,在沿海地区向全国持续蔓延并有可能局部升级的“用工荒”和依旧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折射出的正是就业者自身的能力与实际工作存在难以弥合的“硬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经济形势出现了企稳向好的趋势,但全球的经济仍不景气,大多数企业受冲击,并不可避免地波及大学生的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不得不选择创业。然而,一项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左右,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2%,其中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只占极小的比例。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并且也是大势所趋。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然性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其中创业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更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和坚持的一种教育理念。开展创业教育,既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教育,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

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出台了很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举措,这些举措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举措包括: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创业能力的培养。二是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创业能力的培养。三是通过大学生科技活动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保障创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包括广大高职院校在内,全国各高校都在尝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大体可分为两种:“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前者是为了糊口,后者为了理想。”但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造成大学生在创业思想、观念、心理、经济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还存在惯于就业不敢创业的畏难心理,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缺乏有效的创业理念的培养,技术含量和创业层次较低,大学生创业同质竞争严重等问题。并且存在大学生创业前大多没有经营经验的“创业通病”。在这种局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胆实践,锐意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

(一)创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既是应对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既是促进和实现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毕业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以江苏省第二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的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在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坚持“科学统领、创新先行”的理念,从分层次开展普惠型创业教育、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依托学校、政府、社会三方平台,把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做到“五个突出”:即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创业教育理念的前瞻性;注重整体设计,突出创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依托专业特色,突出创业教育载体的创新性;营造创业氛围,突出创业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加强对外拓展,突出创业教育工作的开放性。学校真正收到了“环境造设与骨干培训先行,普惠教育与精英培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互动,系统模拟与创业实战并重。”的教育效果。

(二)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五大“能量级”

现在国家给予青年创业者很多政策和资金的优惠,创业者的身份不再仅仅是学生,面临的是严酷商业化的竞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生存型创业将越来越多,学校的创业教育要立足教会学生去发现创业机会,要引导大学生走“机会型”创业之路,实现创业理想。高职院校要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必须重点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五大“能量级”,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重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识别创业机会;组建强有力的创业团队;高效率地获取、配置与运用资源;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与社会因素;构建良好的盈利模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教育工作中,锐意改革,注重实效,多管齐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基本达到“体系完备、氛围浓厚、机制长效、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目标。学校通过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开办大学生商贸集市、把创业实践与各类技能竞赛有机结合等形式实现了创业教育体系多层次、全覆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

1.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的涵意

所谓大学生创业导师制是指为使大学生成功创业,根据其创业过程的阶段特点,聘请相关专家在创业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创业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创业实践,并为其提供创业服务。

2.大学生创业导师制“扬州模式”的现实路径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难题,这时,如果有专家名师从旁指导,有创业伙伴相互鼓励,也许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率先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导师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逐渐形成了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的“扬州模式”。所谓“扬州模式”就是学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立足扬州地域,着眼扬州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扬州企业、行业发展的大局,发挥企业、社会、学校三方优势,不仅构建了创业导师制还注重发挥导师指导作用,创新指导方式,深化“师带徒”模式,导师在大学生创业工程中出点子、出理念甚至还在出项目、出资金等方面予以点拨,形成创业教育的合力。

(1)大力组建多元化的创业导师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缔造双赢”的原则,成立了创业教育课程教研室,统筹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长期聘请全国人大代表、修脚大师陆琴,扬州市创业中心主任、国家SYB培训师张正彦,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教师、香港维多利亚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姚启昆,德国AIRTEC公司中国区负责人Michael Dammann等10余人为校外兼职创业导师。在现有47个专兼职创业教师中,既有综合能力强的成熟企业家和大学资深教授,又有专业过硬的专职教师,还有投资创业专家等业内精英。他们有针对性地为创业者的项目运营、管理和融资提供全方位的辅导和指引。

(2)创新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指导方式。建立创业导师制,创业导师由有社会责任感的专家担任,采取灵活有效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创业者积累经验,减少传统教育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少走弯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指导方式分5种:一是“一对一”结对“问诊”,根据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由创业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二是集中“会诊”创业病,由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三是专题授课,针对大学生创业者中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专家定期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授课指导;四是“全程跟踪”长线式指导,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特点,由创业导师跟踪其创业过程,帮助创业者分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拓展人脉、提供资金支持,提升企业高管化解创业风险的能力,进行全程指导;五是构建网络、电话、飞信、视屏等多维沟通平台在线指导。加强创业者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在学生创业后为他们提供技术保障、管理咨询等服务,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娘家”,成为学生创业的坚强后盾。

[1]赵秀红.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怎样去创业[N].中国教育报,2008-11-21(2).

[2]武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9).

[3]岳德亮.杭州将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帮助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新华网,2008-05-10.

[4]刘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7,(2).

猜你喜欢

导师制扬州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V eraW an g
导师榜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