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0-08-15欧阳椿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

□文/欧阳椿陶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深得民心的重要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和扶贫工程。井冈山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圣土,是中国的革命摇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称井冈山是“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

一、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状况

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享有“革命摇篮”和“绿色宝库”的美誉。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至今仍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29处,其中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处,主要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八面山和红马石哨口遗址、红军医院、井冈山碑林、井冈山会师纪念碑等;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8处;原市政府所在地茨坪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后方单位所在地,因而也是红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陈列开放的7处革命旧址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江西重点博物馆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馆藏文物5,800多件。大量保留的红军标语、革命诗词、革命歌舞等也是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井冈山红色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数量多、分布集中等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红色旅游开发对象。

二、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现状与采取的主要措施

井冈山与国内现实的和潜在的客源市场以及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国都比较接近,为了实现井冈山旅游尤其是红色旅游的发展,将井冈山建成全国红色旅游的“第一城”,井冈山先后完成了泰井高速公路建设、井冈山机场复航以及景区公路的修缮。随着吉井铁路的开工建设,井冈山将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与南昌、赣州、长沙、广州等大城市形成4小时经济圈。在景区建设方面,井冈山还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蓝色碧水”等旅游资源与旅游品牌重新组合,扩大景区范围,并通过招商引资对旅游点进行开发建设,使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了3倍。现在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已达261.43平方公里,拥有11个大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

近年来,井冈山先后实施了红色景点陈列复原和历史场景再现工程,策划举办了“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中国红歌会”、“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博览会”、“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确定了井冈山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的龙头地位和标杆作用。2008年接待游客3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亿元,直接从事旅游的有3.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2%,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51%,旅游对财政的贡献率为64%。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井冈山红色旅游也成功实现由接待型向市场型跨越。

开发的成功得利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良好措施。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景区门票“一票制”;二是井冈山红色精神的总结和宣传。2003年11月,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北京首展,以其强烈反响,首战共接待观众11.8万人。此后,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在全国进行了两年的巡展。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井冈山成立了井冈山精神研究会,出版了一大批反映井冈山斗争史实的革命书籍,如《井冈山根据地全史》、《弘扬井冈山精神》、《走向井冈山》等。许多游客在听完革命后代的现场讲解、看完革命旧居旧址后,不禁热泪盈眶,对于党的情感油然而生;三是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井冈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气候被誉为“天然氧吧”、“人间仙境”。近年来积极开发生态旅游,相继开发出龙潭、主峰等生态景区以及不少供游人观赏的“绿色”景点,如竹排漂流、客家歌舞等。井冈山“红”、“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井冈山旅游模式。

三、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深度不足,产品形式单一。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中,对革命历史文化挖掘还不够,对红色资源的深层魅力和现实价值缺乏深度开发,在开发中重硬轻软,文化挖掘和资源整合不够。对相关旅游资源也整合不够,未能形成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目前,革命景点提供的产品大多数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表现方式陈旧,导游讲解缺乏现代化手段,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参与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较少。从整体上来说,红色旅游产品单一,吸引力不足。

(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原井冈山景区面积狭小,核心景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排放的尾气、噪音、垃圾、污水造成景区生态日益恶化,尤其在旅游旺季或是重要的革命纪念日,由于大量游客的到来,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减少常住人口和公务往来人员对茨坪核心景区的环境承载压力,扩大发展空间,2005年井冈山市政中心所有单位全部“下山”后,逐渐缓解了茨坪景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但是在旅游旺季或是重要的革命纪念日,由于大量游客的到来,茨坪景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仍然较大,今后井冈山仍需要大力度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三)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红色旅游开发受到较大限制。旅游开发建设本身有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井冈山市政府所能提供的资金严重不足,旅游促销方面的费用每年才100多万元。近年来,受到了从中央到省、市的高度重视,投入了较多资金,但相对于景区的软硬件来说,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严重影响了红色旅游开发的规模与进展,因此迫切需要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另外,旅游规划、管理人才、高素养的一线服务人员较少也是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一大问题。

(四)红色旅游与古色资源整合不够。井冈山红色旅游还具有与“古色”资源相整合的优势。井冈山下的吉安市素有“文章节义之邦”、“庐陵文物照江天”的美誉。自唐宋至明清,吉安的科举进士多达2,300多人,其中状元15人,绘就了“隔河两宰相,五里一状元”的历史画卷。吉安市有流芳千古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其中国家级20多处,省级30多处。如民族英雄文天祥纪念馆、重写长江流域文明史的战国粮仓遗址和青铜王国——新干商代大墓、距今近800年同榜考中一名状元四十名进士的江南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遗址,还有许多古建筑和古书院、古村落、古遗址、古墓葬,这些给红色旅游资源与古色旅游资源的良好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可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一)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深得民心的重要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和扶贫工程,因此应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积极争取到各种投资机会。特别是要吸引当地社会资金参与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和其他配套旅游项目。

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应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就是以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为首要目标,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利益,在开发中必须坚持居民参与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使当地居民积极投身到红色旅游的管理与服务中去,为当地居民提供开发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商业机会,使得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融为一体,使当地群众支持红色旅游开发工作。

(二)提升红色文化产品品位,注重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一是对井冈山革命历史时期的历史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深入挖掘其红色文化内涵;二是要积极开发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内涵。在整合开发中,要体现红色文化的意义,明确整个产品的卖点,要增加体验性与参与性项目,力求真实,体现红军英勇杀敌、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并让游客参与其中。

井冈山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可用红色感召市场,以绿色稳定市场,以古色来拓展市场,打造出“红色圣地、绿色宝库、古色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在领略自然景观、体验民俗风情中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在驻足人文景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历史文化中丰富人生阅历,满足精神享受,启迪思想觉悟,使红色旅游成为生命健康之旅、心灵健康之旅、革命精神实践之旅。

(三)努力培养红色旅游专业人才。随着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大力开发,有关红色旅游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及各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缺少战略性旅游策划人才和旅游营销行家,严重地制约了井冈山红色旅游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通过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改善接待设施,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四)正确处理好旅游接待能力与环境承载能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目前,井冈山红色旅游的人数逐年大幅度上升,既对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对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服务配套设施,以迎接日益攀升的客流量,让旅客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同时要加强休闲生活设施的建设,让旅游者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为旅游者提供娱乐和生活的便利设施;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遗产,使井冈山人民懂得绿水青山和红色文化遗产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大井冈旅游圈。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要走开放型旅游业发展的路子,加快整合本市旅游资源,从全市的角度把有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整合串联推出,打破条线上的各自为政,使红色旅游资源产生整体效益;同时加强与周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进行区域协作开发,联合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共同开拓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南昌-永新、茶陵-株洲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要成功运营就必须加强井冈山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

[1]卢丽刚.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M].求实,2008.1.

[2]谢兆坚,李长平.“五合并举”推动井冈山红色旅游和谐发展.中国红色旅游网,2009.11.13.

[3]胡龙生.可爱的吉安[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4]卢丽刚.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
井冈山诗五首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井冈山抒怀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