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途径研究

2010-08-15雷达肖显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24期
关键词:产学研办学实训

□文/雷达肖显惠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途径研究

□文/雷达1,2肖显惠3

本文论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从校内创造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校外建立合作教育体系两大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深化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途径

一、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是指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和活动,是产业系统、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相互融合的有机联系。它强调的是产学研三者之间为完成同一育人目标而产生的关系以及组织实体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行课堂教学与仿真实训、仿真的企业环境以及参与企业生产科技开发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已较为成熟,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我国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自2002年第一次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通过学习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二、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特征

(一)校企双方广泛合作。在建立合作机制方面,以学校为龙头,系部为主导,专业为主体,明确机构、人员、职责、管理、评估等事项,确保产学研结合顺利实施;在合作范围上,每个专业都开展合作,一个专业可与多家企业合作,对合作企业不应有规模、类型、地域限制,以体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在合作内容方面,广泛开展学生实习、项目合作、员工培训、产品研发、师资培训、学生就业等合作;在合作方式上,可以是紧密型、松散型,也可以是临时型;在合作形式上,有工学交替、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合作、人才培训等。

(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一是企业为学校提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最新信息,以利于学校更好地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使课程体系体现最新岗位知识和技能,以使课程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企业需求;三是选聘企业高级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传授最新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四是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五是参与毕业生就业指导,企业实习教师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反馈毕业生信息,为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三)校企双方互利双赢。通过校企全面合作,双向参与,责任共担,建立紧密的、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是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有效执行的基础。企业可以从学校优先获得人才引进、产品研发、人员培训等支持,还可以通过学生顶岗实习,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有利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但在实践中,一些学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与原来的生产实习没有本质的区别,其产学研结合仍然仅仅停留在与企业、科研部门的简单合作和依靠企业支持经费、提供科研项目或解决校外实习、参与实训指导、获得毕业设计课题等某些方面和某些教学环节上,没有实质性的成效,不能持续深入发展,更未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途径的理论研究,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高职院校深化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途径

(一)校内创造产学研结合教育的良好环境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有些技能训练、技术分析、设计实训等在不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完成。企业可以为学校赞助部分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室,为学校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实训基地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又可以开展课题研究;既可进行实验、实习,又可进行岗位实践;既能承担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又能模拟仿真生产过程。可为学生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证教学结合生产过程来完成。

2、举办科技产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需要,依托专业办产业,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并通过校内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校办产业与教学单位紧密结合的关系,使产学研结合统一在一个管理系统之中,形成校内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工厂。教师可以围绕产品组织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可以参与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大大缩短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距离,人才培养效果好,办学效益高。

3、开展科学研究。高职院校要开展应用型技术研究,一方面教师通过承担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充实教学内容,使他们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开发,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企业为了更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使得企业对学校的依赖性增强,这就为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建立校外合作办学体系创造了条件。

(二)校外建立合作教育体系。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院校应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精通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专家作为组成人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是进行专业发展的指导,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师资建设进行研讨论证,使专业建设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需要;参与论证教学计划、协助审核教学大纲、研究教改内容等相关工作,使整个专业教学体系更加合理与科学。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同真实的生产现场相比,校内实训场所在真实性、先进性、复杂性等方面显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具有较好的校内实训基地之外,在校外建设一批数量足够、技术领先、管理先进、文化深厚的实习基地,是高职教育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可选择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学校依靠技术力量和科研实力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校外实训基地既可使学校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触,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急用”、上岗“顶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还有利于高职院校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更有利于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产学研结合持续发展原则,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是学校与产业部门在办学的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学校建设、管理运行、甚至教育教学活动各个方面的合作,它是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拓宽和提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办学,是指企业自主办学或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企业管理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这种结合模式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操作有很大的难度;二是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的模式。具体的合作方式可以包括组织领导、经费投入、人力安排、学校建设、产业管理运行、甚至教学实训活动等方面。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企业应由配角变成主角,由幕后走向前台,由被动合作者转成主要投资者,在每一个行业中选择若干个企业专门作为高职教育的校外实训基地,使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进课堂讲课以及“师傅带学生徒弟”形成制度。只有这样,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3.重庆科技学院)

[1]王毅,卢崇高,季跃东.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程斌.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7.05.

[3]徐恒山.构建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前沿,2007.10.

G712

A

猜你喜欢

产学研办学实训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