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泛在学习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0-08-15汤云娟叶笑尘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图书馆用户

汤云娟, 叶笑尘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承德 067000 2.承德市供电公司 办公室,河北 承德 067000)

支持泛在学习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汤云娟1, 叶笑尘2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承德 067000 2.承德市供电公司 办公室,河北 承德 067000)

在分析泛在及泛在学习的概念基础上,阐述了泛在图书馆及其特点,泛在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型态和发展模式。以人为中心、高度智能化、无所不在性是泛在图书馆的重要特征。提出泛在图书馆服务的三个变革:强调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理念;多种技术方式拓展图书馆服务途径;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泛在服务模式。

泛在;泛在图书馆;泛在学习;服务创新

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因为资源的有限,科技、地理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信息的获取是极不均衡的,造成了严重的“信息鸿沟”现象。泛在学习的出现,对于消弥“信息鸿沟”,减少“信息垄断”、“信息歧视”具有极大的启发借鉴意义。为适应泛在学习的需要,图书馆应发挥积极作用,为创造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

一、泛在与泛在学习

1.泛在的概念

泛在概念英文词为Ubiquitous,源自拉丁语,意为无所不在。1991年MarkWeiser首次提出“泛在计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日韩衍生出了泛在网络(UbiquitousNetwork)、欧盟提出了环境感知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北美提出了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等说法。欧共体ISTAG认为泛在智能是一种环境,它是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知识基础设施,将会成为日常的,无处不在的,自然的,易于接近和使用的学习环境,任何人都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他们随手可用的设备来获取并处理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2.泛在学习及特点

广义上讲,学习本身是泛在(无处不在)的。首先,学习的发生无处不在;其次,学习的需求无处不在;第三,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就泛在学习的本质而言,它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泛在学习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永久性:学习者不会失去学习成果,除非他们故意删除。另外,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会被不间断地记录下来。

可获取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入他们所需要的文档、数据和视频等等各种学习信息。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需求的,因此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

即时性:不管学习者在哪里,都可以即时地获取信息。因此学习者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或者他们可以记录问题,并在事后寻找答案。

交互性: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地与专家、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交互。因此,专家成为一种更易接近的资源,而知识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教学行为的场景性:学习可以融入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或所需的知识可以以自然有效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这会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注意问题情境的特点。技术使能作用的另一种体现则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贴近终身学习者随时、随处、随机学习需求的泛在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数字化的终端接入终身学习网,访问泛在的学习资源、获取泛在的学习服务、开展泛在的学习活动,体验随处可学的乐趣。

泛在学习的实现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最根本的诱因还是全民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即终身学习的需求为泛在学习所创造的可能性。

二、泛在图书馆的提出

泛在图书馆是国外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比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更加贴切的用以定义未来图书馆的专业术语。

1999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MichaelKeller在设想未来图书馆时,曾说:“我要创立泛在图书馆”,“使得学生们和教授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取得课本或者与课本有关的信息。”2003年,韩国学者李恩奉(Lee EungBong)认为,泛在图书馆应该是读者用户能应用信息设备随时随地获得所需信息的图书馆,并且能够通过集成的有线或无线宽带网迅速提供相关信息。2006年底,美国乔治南方大学图书馆的LiLili在国际图联大会上发表了“构建21世纪的泛在图书馆”的演讲,并提出了泛在图书馆的6个特点。目前,关于泛在图书馆这一新概念以及如何实现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泛在图书馆的基本理念是图书馆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是可存取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演化中的泛在图书馆将在信息时代表现出以下6个基本特点:

1.基于网络:泛在图书馆利用因特网和万维网传递信息资源和服务。

2.24 *7:泛在图书馆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续提供服务,没有时限,也不存在地理上的局限。

3.开放获取: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软件工程和IT领域的发展趋势,开放获取也应该成为泛在图书馆21世纪的主要特点之一。除了为特殊用户提供基于密码保护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以外,泛在图书馆应该为全球用户提供开放获取的资源,特别是开放获取期刊中的学术性信息。没有这个特点,泛在图书馆就失去了它在21世纪的主要吸引力。

4.多种形式:泛在图书馆应该能够动态地、无缝地提供异质信息。现代网络技术为图书馆通过多种格式提供信息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些格式包括文本,PDF,图像,幻灯片,音频和视频等。

5.多语种:泛在图书馆应该能够为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提供多语种支持,这样用户就可以毫无困难的存取这些信息。而且,泛在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社会的动力发动机,自然的应该包括多语种支持这个特点。

6.全球化:21世纪的泛在图书馆应该成为世界范围内知识和信息的门户,这意味着它要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肤色、种族、宗教、语言能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素质如何。

三、泛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1.强调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理念

目前,许多新兴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特别是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改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广大用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得到细致周到的信息获取服务。然而,在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有遗憾,那就是人文环境缺失,以及给人们的心理、生理造成影响。因此,近年来,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图书馆不但要注重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而且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应体现以人为本,关注用户需求,倾听用户意见,实现图书馆与用户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要求图书馆员一定要更新观念,只要是读者和用户需要的,我们就坚决的推行,而不能以“这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为借口而有所不为,那将失去图书馆发展的良机。

2.多种技术方式并用拓展图书馆服务途径

泛在服务模式要解决用户众多、需求无限与图书馆人力和信息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必须改进服务手段,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尽量通过各种技术平台和信息工具的运用解决读者和用户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图书馆除了应用传统的技术以外,还应充分考虑:

(1)泛在服务模式可通过数字电视来实现。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传媒,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为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电视的交互功能,开发相应的接口,将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电视连接起来,将图书馆的服务送入千家万户。用户只要打开电视通过遥控器就可以进行图书馆书目、借阅信息的查询,进行图书的预约和续借,观看图书馆数字展览,聆听图书馆虚拟讲座,阅览已解决版权问题的电子书刊,点播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典剧目等。

(2)泛在服务模式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实现。手机、掌中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无线通信媒介,其增值服务已具有势不可挡的全民渗透力和随时随地的可达性,与一般媒介不可同日而语。这为图书馆把服务从“物理”和“虚拟”空间搬上“移动”空间,开展泛在服务提供了条件。2000年前后,日本、芬兰、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外的一些图书馆开始建立移动图书馆,通过短信和无线上网方式为用户提供书目查询、图书续借、预约、到期提醒、读者证事务等。

3.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泛在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主要有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北京的网络一体化模式、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天津的延伸模式、江苏的多元模式、杭州的一证通模式、深圳的图书馆之城模式、东莞的集群管理模式、佛山的联合图书馆模式等。以上这些模式通过送书上门、基层服务点的延伸、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享、个性化服务等方式正在努力将图书馆服务从城市中心向社区和农村推进。特别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的实施,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的服务。与此同时,针对弱势群体、特殊需求群体服务措施的纷纷出台,都为图书馆泛在服务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图书馆服务更加亲民、便民、利民、惠民。今后,随着我国图书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馆际之间、群体之间均衡发展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图书馆的泛在服务将会体现得更为充分。

四、结论

泛在图书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一系列管理与服务的深刻变革,为图书馆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就目前而言,我国泛在图书馆的实际应用大多还处在探讨与摸索的阶段,我们应及时了解、学习与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成果,积极探索服务的变革之路,正视技术的发展,改革创新,努力构建面向需求、适应变化、快速反应的新型图书馆,为国家科研创新、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强支撑。

[1]朱爱琴.泛在计算和未来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2]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3]裘伟廷.泛在学习——后现代远程教育的崛起[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4]朱桂娟.对泛在计算时期教育的设计[J].统计与决策,2004,(5).

[5]初景利,吴冬曼.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8,(4).

[6]曾建勋,曾民族.“泛在知识环境”———“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5,(6).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of Supporting Ubiquitous Learning

Tang Yunjuan1,Ye Xiaochen2

(1.Library of Hebei Teachers’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2.Office of Chengde Electricity Supply Company,Chengde,Hebei 067000)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ubiquitousness and ubiquitous learning,this paper expounds ubiquitous librar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which will be an important type of the future library and development mode.People centered,high intelligence and omnipresence is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Three changes of the library service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concept of people-centered information service; expanding library service ways through various technical means;and bringing about ubiquitous service mode by constructing the service system of public library.

ubiquitousness;ubiquitous library;ubiquitous learning;service innovation

G251.5

A

1005-1554(2010)03-0113-03

2010-06-12

汤云娟(1966-),女,满族,河北青龙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学习者图书馆用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图书馆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