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美

2010-08-15张家凤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情感

张家凤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61)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美

张家凤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61)

在音乐课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偏重“专业化”,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愉悦性。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其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教学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美、音乐教育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美、音乐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美、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的教学美,将会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教育

1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课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体现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历观;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学习方法上的合作性、研究性,正成为学习教育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审美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国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将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音乐教育的审美愉悦性。审美愉悦性用席勒的话来诠释就是:“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然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的理性化色彩浓厚造就了学生喜欢音乐,却对音乐课没兴趣的怪现象。

21世纪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首先应给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正确的定位,把音乐教育看成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的艺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以音乐感知、情趣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础环节的。

1.1 突出审美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们培养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应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共产主义教育确立为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的统一。他们认为,没有审美活动的发展,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是跨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大纲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要的作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1.2 创造美的环境,培养审美能力,再现感知美

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真理转化成为有血有肉的行为和行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在教每一首歌时,首先要创设环境,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走进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情境中,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所谓情境,是指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根据乐曲内容、作者的情感基调创设相应的情景,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审美心理氛围。情景教学,不仅是以情景交融为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也是音乐教学中充分感知音乐形象,获得审美体验的手段之一。创设适当的环境气氛,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实习过程中教《山楂树》这首歌时,先用幻灯片打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图画:蓝蓝的天空,在美丽的小山村边上有大片的山楂树,当山楂成熟的时候,红红的果实是那么可爱、诱人!教师边指导看图,边用平静、柔和的声音讲解,使学生沉静在一片悠然美好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被语言调动起来,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作品。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看着画面引起联想,最后开始学唱。唱出的声音肯定很柔和、平静。这时学生完全沉浸于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美的感染。

1.3 审美意识可以激发情感、唤起想象

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激发情感、唤起想象,最终增进现实生活的美感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良好的情感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情感上的联想,使之产生探求作品内涵的欲望。首先可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想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常常利用故事情节促进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王二小》时,先让学生讲解王二小的故事,然后再根据故事线索分段欣赏。这样,同学们既能清晰地了解这部作品的结构,又能循此线索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感受音乐中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对音乐表现的作用,理解音乐的美。其次,注重多学科交叉,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想象。在现实社会中,音乐常常同其它艺术门类结合在一起,这些门类所表达的形象,大都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达的非形象性相互补充。为此,在音乐教学中,笔者把音乐与其它课程联想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阻隔,把音乐的教育置于全面教学的大背景中。另外,课外艺术的开展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课堂所学得的对美的理解,让学生在生活中体现美。比如,在艺术节、运动会、儿童节等等,让学生创建自己理解的美的内容。这样,他们自己感受了美,理解了美,也为社会创造了美,实现了对审美意识的理解转化到现实中的过程。其次,是努力创设适宜每个青少年音乐潜能开发的音乐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音乐智能的开发,推动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发展心理学专家加登纳认为: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在幼儿期内,正常的儿童又能唱又能咿呀学语,甚至能模仿别人说唱出的有韵律的音调,这说明幼儿具有音乐方面的“潜能力”。

2 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教学美

当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必将朝着音乐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传授,并配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以拓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如了解一定旋律和节奏为基础的南亚音乐文化,古朴典雅的东亚音乐文化,富有立体美的欧洲音乐文化及我国自己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等。这样既可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又能体现各地区的音乐教学特色。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可以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美

面对21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必然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做一些开拓性工作。改革方向是追求自由、轻松、和谐的音乐教育氛围,充分体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天赋能力及身心等各个方面的个性特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体验。为了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即兴创作上着手,以联想与想象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小学无论在音乐游戏、律动舞蹈、歌曲演唱、器乐演奏中都可以进行即兴创作及表演,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为创作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二是音乐教学的所有内容应具有可体验性和可操作性。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技能的训练都要强调体验、感悟,并鼓励学生自己有表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成果的能力,而这些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是产生它们的人事先不知道的,它有可能是想象力或是一种只限于概括的思想综合,这是心理学家德雷达对创造力下的定义。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素质培训中应加强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3.1 培养乐感

以为有了技巧、懂了内容,就可以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观点是不全面的。要达到艺术的完美体现,还必须具有极好的音乐感,即富有音乐感的表达,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俄罗斯歌唱家夏利亚平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善于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音乐感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就要求各年级教师要常以欣赏、唱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创造音乐内容和故事情节,选择角色,创编各种动作,学生的音乐语言得到发挥与创造。

3.2 鼓励创造

音乐本身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作需要作曲家在一片空白的听觉空间中建造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在这中间,作曲家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而这劳动必须伴随着创造性,它需要依靠广阔的想象力帮助它完成这一过程。想象力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艺术家才华的体现。音乐创作比任何其它艺术创作更需要想象,因为它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作曲家要在现实与音乐之间建立联系只能依靠想象作为中介。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则不能直接否定和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回答的内容与教材所学的内容一致,那样就约束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创新的目的就达不到了。教师要根据具体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做纠正。

4 音乐教育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美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音乐教育脱离生活,不能调动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有:音乐教育在观念上、内容上、方法上都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音乐源自生活,音乐教育必定要反映生活,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4.1 联系学生生活,创造育人环境美

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外,还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育人环境,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题意识,使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使音乐的美育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音乐被学生所理解。

4.2 与社会音乐结合,拓宽学习渠道

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正确认识社会音乐中的美。音乐,作为一种社会的艺术现象,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一般的说有三个方面,这就是:(1)音乐艺术的认识作用;(2)音乐艺术的教育作用;(3)音乐艺术的娱乐作用。重要的是,这三方面的作用都是通过审美这一途径而产生的。同时,这三方面又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社会中广泛流传的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并不能完全否定它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着它的积极性,有些歌曲还是有它的教育性,也有很多的歌曲能够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而教师就应该在社会音乐中找出这样的歌曲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社会音乐中体会教学的美。

5 音乐教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美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音乐呈现高度技术化的趋势,如MTV、电脑合成音乐等等。可以肯定的说电脑音乐能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国音乐教育,它还能协助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感知世界出发,将许多语文、图片等手段无法表达的东西转化成动态的、生动的音乐片,并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使音乐的意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净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生兴趣参与并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盎然。

6 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的教学美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其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过去的音乐教育,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比较单一,以教师教唱,学生跟唱为主,缺乏灵活性与变化性,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从本质上说,音乐是教育的一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感情为纽带,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使音乐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趋于多样化。

6.1 激发兴趣法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行为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如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和所学新课的内容,教学方法亦有不同。一般情况下,上课铃声一响即可播放新乐曲,这样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根据授课内容不时出现新的发声曲,新的节奏,渗透新的乐理知识。在唱新歌时,让学生配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这样,学习兴趣将会空前高涨。

6.2 形象感受法

艺术都有相通之处,音乐是“流动的诗”;是“动的建筑物”;是“美丽的图画”;是“动人的故事”等等,这就是将音乐赋予一种形象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感受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音乐之美的内涵,自觉接受它的感染和熏陶。可以采用编故事再创作歌曲舞蹈等多种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3 情感渗透法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本质是情感的教育。它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和行为激发人们的审美感情。音乐教室的布置同样不可忽视,音乐教室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室布置的好,有美感,有温馨宜人的感觉,学生就有兴趣上课。音乐教室的布置突出活泼浪漫的情调,能使学生在学唱时引发遐想,激发学生的感情,渗透音乐艺术,在渗透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思想。

7 结论

新的世纪,人们正以崭新的目光审视音乐艺术,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使学校成为音乐的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做贡献。要做新世纪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基础技能,还要能赶上改革开放对音乐教育设定的新步伐,不断探索、研究。以上是我在音乐教育方面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总结。“艺术无止境,音乐无止境,音乐教育亦无止境”。

[1]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3]朱咏北.简明中学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4.

[4]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6]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auty in Music Education

Zhang Jiafeng
(S hijiazhuang Enginering and Technical School,Shijiazhuang Hebei050061)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give stud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classes.However,for a long time,traditional mu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laying particular stress on"specialization".It emphasizes excessively the system of music knowledge teaching and therefore ignores pleasure of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in music educa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beauty of sense of es the ticism with cultural literacy,initiative spirit with practical ability,music education connecting with real life,music education connecting with modern technology will be fully realized in music education.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auty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bond of emotional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creative spirit;practice skill;emotional education

G40

A

1008-813(2010)05-0086-05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5.027

2010-09-25

张家凤(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毕业于河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讲师。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情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