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质量的措施

2010-08-15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邱会锋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邱会锋

论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质量的措施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邱会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实用的课程,是沟通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帮助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在开设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课程质量的几点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放式实践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众多高校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及不足

就业指导课,内容涉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就业过程中问题分析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存在着许多不足:

1.课程定位不准,重视程度不一。虽然众多高校都开展就业指导课,但学校重视程度不一样。有的学校从大四才可以开设,有的只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选修课,有的甚至只是安排为一场讲座。部分高校还只是将就业指导课狭义地理解为就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方法而已。对设置就业指导课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2.教材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缺少专业教材。目前各高校在就业指导教材的选择上有的采用校编教材,有的采用省编教材,也有的根本没有教材。有针对性地自编教材的高校很少。重点院校、普通高校甚至高职院校共用一本教材的现象很少见。在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实施等方面缺少严谨、科学的态度,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教学内容上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十分严重,跟不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

3.教学形式单一,实际效果不佳。目前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在教学形式上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任课老师所包揽。课堂上普遍存在支招多,解惑少;信息多,观念少;择业多,敬业少的情况。从而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佳。

4.师资队伍紧缺,专业化程度低。近几年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激增态势,但就业专职教师并没有随之而增加。一些高校用刚毕业就上岗的政治辅导员做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他们没有多少经验,且脱离就业社会的大环境。对学生而言,不能起到理想的指导效果。

二、改善措施

1.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科学、规范、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其成长、成才和顺利踏入社会的客观需要;对学校来说,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成功地把毕业生“销售”给用人单位,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社会来说,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从大一入学开始,贯彻大学全程,不同年级指导侧重指导点不同。许多学校只有在大四毕业的时候才开设《就业指导课》。殊不知无论是就业观念的树立,还是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具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就业指导课要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阶段,就业指导内容应各有侧重。

大一主要针对意识和方向上的培养。大一新生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来到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刚开始会比较茫然。找不到方向。就业指导课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着重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使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对二、三年级进行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技能培训,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调整知识结构,培养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力,塑造和完善自我。

大四则更偏重于择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传授。四年级注重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进行就业信息搜集、求职准备、择业技巧、心理调适、职业测评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实用战术的训练。

3.教材内容科学化。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应集中体现在它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上,教材内容不能流于说教,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偏离作为指导对象的中国大学生的文化特点和个性特征。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编写教材内容,应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特点、个性特征和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出发,构建合理的理论体系,引导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理论,勤于实践,正确择业,顺利就业。

就业指导课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观的教育。二是就业观的教育。三是就业政策的指导。四是择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四是就业心理、就业信息和程序法规的指导。

4.教学形式多样化。科学的内容有赖于丰富的形式来实现。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中除采用教师讲授形式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专题讲座法、实地参观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多种教学形式,使课程增强针对性,富有创新性。可以开设学生实践与案例讲座,邀请成功人士、往届毕业生、企业家来学校讲座。增强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优秀企业。

5.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都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驾驭。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较强、技术较全面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也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从就业指导或管理工作队伍中,选拔一批从业时间较长,就业指导经验丰富,热衷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研究,有一定相关理论基础的人员组成教学骨干队伍;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学术交流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到用人单位中去、到其他高校去进行调研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与教学水平;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骨干队伍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明确授课内容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预制教案、主讲示范、课堂听课、课后研讨、书面分析总结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形成就业指导合力。

6.教学管理规范化。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内容、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严格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安排专人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对个别教师私自调课、擅自减少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等现象要及时通报批评。导学生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它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也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就业指导课是通过生涯发展的主线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生涯认知、生涯规划、生涯探索的过程之中,影响其终身。坚持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加以规范化建设。

[1]刘鸿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9):22-24

[2]池忠军,易汝玲.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化体系建设论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30-32

[3]梁方正.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3-35

[4]刘颖.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4-55

[5]忤启迪.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4:(7):56-58

三、意义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要把就业指导课始终贯穿在大学整个阶段,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就业工作的“全程性”。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设计,使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与职业相符合。其次,院系要对毕业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毕业生正确对待面临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自觉地调整择业心态,找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择业心态,指

book=268,ebook=20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