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0-08-15广东省梅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李会兰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技校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广东省梅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李会兰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思维

广东省梅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李会兰

这几年来,技校的发展如火如荼。技校生的就业也比大学生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如何学习和吸收技校教育中的有利因素,需要大家的深思。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中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进行探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语文教学是最能胜任这一重任的,我们应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技校教育质疑意识创新思维

在近几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各技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甚至很多专业的技校生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可以说技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其中技校教育的最大长处是技校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滋生和成长是现代社会的成人礼,它是一个社会最终走向和谐的开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人从如下三方面阐述:

一、技校教育的优势

技校在办学的主要特点为: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办学,集技工学校教育和多种培训为一体,为劳动者就业和提高素质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格局;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变化的,相对灵活的办学机制等;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是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知识的学习;②动作技能的学习;③心智技能的学习;④社会生活规范的学习。

我们说的学会学习应指学会这四种类型的学习。其中技校生在第二项和第四项上都有明显优势。比如第二类动作技能的学习,包括掌握技术操作,如开车、开车床、各种运动,还有学生在课堂的听课、讨论、完成练习等。“大学生更注重理论,而技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更强一些”,这是绝大多数企业负责人的共同感受。

第四类社会生活规范的学习,则是教人如何交往,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使你能团结别人,与人和谐相处,获得支持,成为一个受欢迎,有吸引力和有魅力的人物,从而获得成功。因为技校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轻松一些,所以许多技校都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什么演讲比赛,篮球比赛,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等。这些活动都能较好地提高技校学生的社会生活规范水平。

二、什么是创新学习?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能力?

1.创新学习。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是这样解释的“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指创造性,新意”。创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它是指学生在对目前已有的知识经过了一定的思考,理解它,并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而由这获得的知识也将能比由被动接受到的知识更能长久有效的存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又要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在学习中,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问题。

2.创新学习需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总是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也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是他们缺乏质疑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如果长期这样下去,那么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境,巧设悬念,培养质疑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教师的设疑,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急于阅读课文、究源探底。根据课文内容需要,提出创新观点和问题,印发求异求新材料,促进学生展开争鸣,这对学生开拓思路,多角度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2)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养成质疑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应严格控制讲授,留给学生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积极发现。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每有一次正确的发现,兴趣就提高;每获得一次启迪,信心就会增强。这样,独立思考的意识就会渐渐形成。教师应该在教会方法、培养能力方面多下工夫。“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学习的伙伴,这就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

如《项链》中传统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是自食其果。在教学中,我尽量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学生们从传统的思维套路中跳出来,纷纷提出了有创见,有价值的观点,这是很可贵的。有些学生认为玛蒂尔德变成了一个能吃苦、会劳动、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非常好;更有学生认为玛蒂尔德历十年磨难劳苦,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然后本人慢慢结合课文补充、完善文学形象:玛蒂尔德是值得人人尊重的,她的生命曾经有过许多闪光的品质,她诚实、善良、虽有过虚荣,但却不虚伪,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主人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与主人公共命运,体察人生、思考人生、领悟生活真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质疑意识”就是创新意识。通过对问题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使其个性得到张扬,可激发其追求成功的健康心理,经得起挫折与失败,并理智地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三、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语文教改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语文教学是最能胜任这一时代重任的。语文阅读教学最能形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应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展开“幻想”的翅膀,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想象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也是青少年学生学习活动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在《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外国教授、中国留学生、台湾同胞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的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这样的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随处可以设计实施。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就开启了语文课堂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2.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信息过程。即从一个基本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碰撞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在课堂上,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例如课文《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谚语中有生态学”,本文以林德曼受中国谚语的启发,写出了震惊生物学界的有关事物链生态理论的论文,而后又提出“金字塔定律”。授课时我问“除了课文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历史和现实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或凝目沉思,或低声交流,很快便举出了大量的事例。例如“三个臭皮匠,抵得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瑞雪兆丰年”等等。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给学生一个可极力发散思维的点,并且通过点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的乐趣,从而逐步形成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最能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以外,常用的还有情境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联转思维能力等等。

总之,在技校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讨和发现创新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同时要细心了解学生,按照学生思维活动特点和规律,既讲究技巧,又顺其自然。

[1]马玉杰主编.语文创新教学·中学卷,东北民教出版社,2001年1月

[2]苏纯真.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国农村教育,2001年7月

[3]陈至立.自觉更新教育观念 积极实践素质教育思想,中国教育报,2002-1-24

[4]冯克诚主编.中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方法训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5]沈恒福.谈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五期

[6]朱昌元主编.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book=211,ebook=207

猜你喜欢

技校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