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金库”的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思考

2010-08-15重庆文理学院资产部苗生珍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小金库票据违规

重庆文理学院资产部 苗生珍

“小金库”的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思考

重庆文理学院资产部 苗生珍

结合“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存在根源和社会危害性,探讨治理“小金库”的途径和措施。

小金库社会危害性治理

一、“小金库”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的显著特征是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分。公款一旦进入暗箱操作,沦为“私房钱”几乎成为必然,一方面造成国有、公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为公款送礼、行贿等行为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资金渠道。“小金库”的形成方式主要包括:①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②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③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④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⑤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⑥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⑦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其中,第①、②、④种方式的共同点是收入不入法定账册,截留收入;第③、⑤、⑥、⑦种方式的共同点是先在账上通过套取、骗取或虚列支出等手段将钱取出或转出,再进行消费或支出。不论“小金库”以何种形式存在,其大体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一是资金来源是公用的;二是形成方式是隐蔽的;三是使用性质是违法的。

二、“小金库”的存在根源及社会危害性

“小金库”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违法性质的恶劣程度以及违法情节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说,“小金库”的根源在于部分人员畸形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金库”资金的去向看,主要包括:一是弥补经费,其中有的是弥补正常经费的不足,但大部分是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导致的经费不足;二是购建超过规定标准,正常经费无法解决的资产;三是发放奖金、津补贴、福利等;四是接待宴请、公款旅游;五是礼品礼金支出;六是私分。凡此种种,均与当事人员的价值取向有关。“小金库”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极大的妨碍了经济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危害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1)加强票据管理。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小金库”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使用非正规票据或自制票据非法取得,或者利用一些个人交款后索取票据的意识不强,收款单位以各种借口不开票据等手段,将其收入隐藏,形成“小金库”。鉴于此,应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坚持使用正规票据,加大对使用假票据的惩处力度,同时,强化“收费不开票即是贪污”的意识,坚持收费即开票、收费即入账的原则,确保收费环节合法,收入全部纳入法定账目核算。(2)坚持银行结算。鉴于“小金库”的违法性特点,为了顺利取得资金,“小金库”经办人往往以现金方式取得虚报资金或获得商业回扣等,以逃避监管。因此,治理“小金库”的又一手段是,对单位间的资金结算坚持按照银行结算办法办理,对单位发放人员工资、劳务费、津贴等业务,可以委托银行代发,以降低虚列人头数,冒领资金的可能性。坚持银行结算,加大了“小金库”资金的获取难度,同时也加大了违规设立“小金库”的风险。(3)加大对二级单位的审计力度。银行存款形态的“小金库”金额往往较大,主要由单位或部门支配,一般挂靠于二级单位,通过二级单位走账。实践中,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虽然均设有审计部门,但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原因大致如下:内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工作流于形式;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经验不足,有心无力;单位领导害怕“露丑”或有利益关系,不支持审计工作;被审计部门以种种缘由阻挠审计,内部审计无法深入。治理“小金库”,强化审计工作势在必行,必要时,可以聘请社会审计机构执行审计任务。(4)强化对暂存暂付款的清理。有的单位将应该列入收入的资金不记收入,长期挂在“暂存”账上,还有的将公款私自借出,以“暂付”款名义挂账长期不还,最终形成坏账,或者将违规支出或费用直接冲减“暂存”或“暂付”。因此,暂存暂付款清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定期清理,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及时确认收入,对到期的或者违规借出的暂付款项及时催收,有利于及时发现往来款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加大对违规理财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当前金融证券市场异常活跃的情况下,部分心存杂念的单位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利用公用闲置资金,违规理财,购买国库券、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以追求超额收益。此种违法行为,挪用资金数量巨大,如果取得收益,往往被当事人私吞或被利益集团私分。不管是盈利或者亏损,公有资金均面临则巨大的威胁,因此打击违法理财势在必行。与此同时,还应严格执行银行存款定期对账制度,及时发现资金是否被挪用,确保资金安全。(6)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固定资产形态存在的“小金库”,如:设备、汽车、房屋等不在账面反映,为“小金库”的进一步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账外固定资产来源主要有:一是历史上形成的账外资产清理不彻底遗留下来的;二是利用特殊资源与其他单位合作获取的;三是利用职权以应收不收或放松管制为交易手段,让相关单位购买车辆、楼房等大宗物品等,挂靠在外单位,在本单位不但不入账,就连账外账也没有,表面上可能表现为某种借用关系;四是获得捐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确保公有固定资产尽数入账;二是固定资产收益全部纳入单位合法的账目核算;三是固定资产出租出借作价合理,严防“阴阳合同”。(7)加强财经法规宣传,依靠群众监督。“小金库”的产生和繁衍生息,与部分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有密切关系,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尤其是对单位决策人员和经济业务经办人员的集中辅导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通过财经法规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财务违法违纪行为鉴别能力,有利于其合法行使财务监督权。(8)提高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和职业地位,降低财务人员参与度。违规设立“小金库”一般均有财务人员参与,究其缘由,大致两方面:其一,职业道德修养较差,缺乏职业自律性;其二,迫于行政压力。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了其执业行为,加强职业操守教育,有利于减少财务人员主观违法违纪的可能性;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地位,则有利于财务人员真正行使财务管理,财务监督的权力,降低其因不堪行政权力而被迫参与“小金库”运作的可能性。

[1]王万兵.谈“小金库”的治理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4):96-97

[2]朱萍.以治理小金库为契机完善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10,(3)上旬:10-11

[3]吴柯.关于从源头上治理小金库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1):28-29

[4]胡玉红.国有企业“小金库”的危害及其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下:82-83

[5]罗玉民.多措并举铲除“小金库”[J].财政监督, 2010,(2):58

[6]朱传勇,齐志坚.加大五个力度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J].财政监督,2010,(2):63

book=3,ebook=215

猜你喜欢

小金库票据违规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违规逆行之后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论“小金库”的违法性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