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控制

2010-08-15河南省化工职业学院助理讲师岳瑞丰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分散度职业病粉尘

河南省化工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岳瑞丰

工业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控制

河南省化工职业学院助理讲师 岳瑞丰

本文从工业粉尘造成的职业危害现状和加强粉尘治理的迫切性出发,从工业粉尘的来源、粉尘成分、浓度、分散度、与人的接触时间、粉尘形状和硬度阐述工业粉尘对人造成的职业危害,提出预防工业粉尘危害的生产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旨在从根本上预防工业粉尘带来的职业危害。

工业粉尘职业危害粉尘控制

目前,无论是煤炭、非煤矿山开采行业还是机电、化学工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粉尘造成的职业危害也越来越多。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死亡病例748例,占2009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另外,每年因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由此看来,加强粉尘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工业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耐火材料、水泥和陶瓷等工业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1]

二、工业粉尘造成职业危害的因素分析

粉尘对人体造成的职业危害及危害程度由6个因素决定,分别是粉尘成分、粉尘浓度、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的溶解度、粉尘形状及硬度和与粉尘接触的时间。

1.粉尘成分。粉尘的成分决定粉尘的危害性质,即产生的疾病种类。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生产粉尘最容易引起尘肺病;吸入有毒粉尘,如铅、砷等,经呼吸道溶解进入血液会引起中毒;有机粉尘,如棉、麻、木材、动物骨粉等粉尘经吸入呼吸道后,会附着在鼻腔、气管、支气管的粘膜上,时间长了,就会发生慢性炎症;粉尘落在皮肤上会堵塞皮脂腺、汗腺,引起皮肤干燥、感染、粉刺、毛囊炎等;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石棉粉尘、铬酸盐粉尘等,可能引起肺癌等疾病。

2.粉尘浓度。粉尘浓度主要表示方法,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重量(毫克/立方米)来表示。粉尘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浓度愈高,则危害愈大。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是粉尘矽肺的病源,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危害愈大,引起的病变越严重,病变的发展速度也越快。因而制定生产车间作业地带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有着重要的意义。[2]

3.粉尘的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粒子分散度愈高,悬浮于空气中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对人体的危害愈大。在静止的空气中,1微米以下的粉尘,从1.5~2米高处降落到地面,则需5~7小时,因而被人吸入的机会也就愈多。分散度还与粉尘在人体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尘粒愈大,被阻留于上呼吸道的可能性愈大,尘粒愈小,通过上呼吸道而吸人肺内的机会愈多,危害也就越大。

4.粉尘的溶解度。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的性质不同而各异。对于有毒性粉尘,随着其溶解度的增加,人体中毒作用增强,如铅、砷等;而面粉、糖等溶解度高的粉尘,易被吸收排出,故反而可减轻对人体的危害。

5.粉尘的形状及硬度。粉尘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质量相同的尘粒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阻力也不同,因此,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并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机械损伤,如某些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纤维)。

6.与粉尘接触的时间。与粉尘接触时间越长,接触机会越频繁,接触程度越高,对人体危害就越大。

三、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

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预防控制工业粉尘造成的职业危害,主要从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两个方面进行。

1.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粉尘造成的职业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职业危害发生的根本措施。常用的工业粉尘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如下:(1)湿式作业。这是一项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这样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2)密闭—通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办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和除尘器等几个部分组成,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措施。通风除尘就是用通风的方法将尘源予以有效地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使作业区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3]

2.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管理措施。(1)加强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改和完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出台的预防职业病的法律、法规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暴露出来了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目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必备要件。郑州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就充分暴露了职业病相关法律存在的漏洞,只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2)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管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管,主要有两个:①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管理;②企业内部加强对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自身管理。(3)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4)加强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1]何际泽,张瑞明.安全生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

[2]高薇,王永昌,周晔艳.粮食加工厂的粉尘控制.粮食与食品工业,2009,16(3):7210

[3]郑湘琴.浅谈粉尘作业的防尘保护措施.实用医技杂志,2002,9(8):637

book=45,ebook=131

猜你喜欢

分散度职业病粉尘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燃气轮机燃烧室部件故障研究
人人都有职业病
粉尘大战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父亲的职业病
9FA燃机燃烧监测系统介绍及案例分析
光散射法粉尘仪在超低排放的应用
粉尘剂防治蔬菜病虫害
开炼机混炼胶炭黑分散度数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