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再生产中价值规律与环境质量状况的关系

2010-08-15雷恒源

环境科学导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物质

雷恒源

(昭阳区环境监测站,云南昭通 657000)

论社会再生产中价值规律与环境质量状况的关系

雷恒源

(昭阳区环境监测站,云南昭通 657000)

人类社会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长期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累积效应,使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范围、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环境资源日益成为“稀缺”性资源,具有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规律在人类社会再生产与环境资源交换之间起作用。人类愈背离这一交换规律,环境污染和破坏就愈严重。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

价值规律;社会再生产;环境质量

人类社会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但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在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其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从 20世纪 50年代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及寻求整治对策。现阶段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环境质量严重退化,市场经济占主体的社会新时期,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环境问题寻求其规模并用之于指导工作实践更具有现实意义。

1 环境问题是当代的一个经济问题

在生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的出现,使地球表层产生了一个新的 “智能圈”。人类不像一般的生物那样,只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适应环境,而主要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改造环境。人类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新的适应于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新的生存环境再反作用于人类。在人类人口数量较少,对自然的利用、改造能力较小的人类婴儿及童年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这时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导致的人类无法控制的地震、火山爆发、自然森林火灾等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这些自然产生的破坏影响着人类和生物的活动和生存。这一时期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使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对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而言的,它是由环境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决定的)的退化还在其次要地位。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再生产 (包括人类自身再生产、物质再生产)规模的扩大,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 20世纪 50年代以来环境遭到人类极为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一个从局部到全球的环境质量退化的局面,环境质量降低到了一个直接影响人类持续生存发展的境况,导致了环境危机。

环境质量的退化,从社会再生产与自然物质和能量交换方面考察,有其规律性。在自然生态平衡的条件下,环境资源 (指构成环境的自然因素的总体)虽然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财富,但是在社会物质再生产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中,并不具有商品的社会属性,也就谈不上环境资源的价格和价值。人们可以“自由”地开发和取用环境资源。在这种不包含价值量的物质交换中,环境资源的拥有者—人类,并不需支付 “使用价格”,就获得利用自然资源的好处。

然而严峻的现实是:大片森林消失,气候变暖,土地沙化盐碱化,矿物资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水域和大气严重污染。人类已经很难找到那种没有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了。现在的环境状况严重影响着生物和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制约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环境的舒适性已成为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 “稀缺性”资源。人们不得不为建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生态环境和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环境质量而付出必需的社会化劳动。环境资源非商品化的属性在商品经济生产的物资交换中,开始发生变化,并以特殊的价值交换显示出了自己的交换价值,具有了“商品”社会属性的本质特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2 环境资源利用中的价值交换规律

人类在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价值交换隐藏在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再生产的物质交换之中,交换双方是在污染与破坏环境的企业和社会之间进行的。

环境资源属于人类,国家代表人民拥有环境资源的权益。环境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是污染者 (一般是企业)对社会 (国家)权益的侵犯。因此,从表面上看来是物质生产部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然而其实质是污染者 (不合理利用资源者)同社会 (国家)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中的价值量的交换。这种隐藏在同自然界物质交换中的价值交换内容是:污染者向环境中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污染物,把本来应当由污染者自身承担的防治污染的成本节省下来,充当了虚假的利润。在这种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价值交换中,就社会 (国家)而言,收益价值是从企业中得到的节省防治污染与环境破坏的一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损失。

据估计 20世纪我国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 860多亿元。2002~2006年的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 6亿。若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角度来计算,我国现在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2.6万亿元,而且全球气候的恶化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干旱、洪水、台风等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000~3000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年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 9%左右。

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企业的收益价值是节省防治污染成本后的利润留成和无偿利用稀缺环境资源的成本。企业付出的代价仅是资源不合理利用的损失及欠量缴纳的排污费。但是更多的是以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形式向社会转嫁的污染和破坏损失,造成了社会的不经济性。

总之,环境污染与破坏,对整个社会而言,真正收益是节省防治污染的成本,付出代价的却是国家在环境污染与玻坏中蒙受的一切形态的经济损失,而这种经济损失又总是通过消耗各种形态的社会劳动来补偿的。这就是物质再生产与环境资源之间隐藏在物质交换中的价值交换。具有商品社会属性的环境资源的交换价值,遭到污染与破坏的环境资源价值一切可用货币计量的损失正是通过这种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交换价值来实现的。环境问题由点而面,当污染与生态破坏区城扩大,这种社会价值交换的市场也就随着扩大。这种物质交换本质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共识。这种价值交换规律也还没有完全实施在商品经济的价值体系中。因此目前这种价值交换在企业与社会进行的交换中还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和不等价交换性。但是随着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不得不面对现实,把这一价值交换规律逐渐充分应用在污染者与社会之间。

3 人类社会再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敲响了人类自身进一步生存发展的警钟

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不断地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人类加速度的发展使人类在生活水平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人类在进行大规律的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却忽视了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系统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规律,即一是人类无计划无节制的自身再生产直接造成了人类生存空间的缩小,为了养活众多人口而不得不超量消耗维持良好生态环境必须固有的环境要素,环境资源面对数量庞大的人类必然显示出其稀缺性;二是人类进行社会物质再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和恢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造成环境资源的相对 “稀缺”。人类社会再生产无控及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带来的臭氧层漏洞扩张、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环境问题,以及有毒化学品、核污染事件的时常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世界发生了环境污染最著名的 “八大公害”和 “十大事件”,如 1984年12月 3日在印度博帕尔发生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一家农药厂因剧毒物质异氰酸脂储罐泄漏,致使2500余人死亡,20余万人受害;1986年 11月 1日,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 1座化学仓库起火,库中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入莱茵河,造成莱茵河水遭受硫化物、磷化物、汞的严重污染,致使百英里的莱茵河面上飘满了死鱼。直到 1991年底才发现少量鱼开始在严重污染水域活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污染波及附近好几个国家,并且至今仍有影响。

我国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导致1998年洪水泛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 2000亿元。从 20世纪 80年代起到近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1994年 7月);2004年的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2004年 10月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事件;2005年广东北江镉污染事故;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6年白洋淀死鱼事件;2006年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水污染事件;2007年江苏沭阳水污染;2008年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诸如此类的大型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是巨大而长远的。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污染和破坏面前都没能幸免劫难。环境危机四起,使人类不得不把环境问题特别提出来考虑,以期建立一个社会再生产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能使人持续健康生存发展的社会与自然复合系统。

4 环境保护、人口控制是创造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经济方式

人类发展的实践更多地显示的是经济发展与维持和提高现有环境质量对立的一面,而对协调统一的一面却很少看到。这种现象很容易使人们产生经济发展是造成环境质量退化的必然结果的错觉,而不敢谈发展。原因就在于人们没有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即环境恶化是人类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社会再生产与自然环境进行不等价交换而导致的。事实上只要人类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采取适当措施认真对待,社会再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对立面是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协调统一起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质量下降问题的同时又增加了解决环境问题使其质量提高的能力;环境质量的提高,又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在社会、人口、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稀缺”的环境资源已经远不能满足人类滥用资源的需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减少了社会可以利用的环境资源;另一方面,当一定的环境资源作为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时,为了恢复和保持环境资源的最佳利用目的,社会不得不进行技术革新,提高把多余的东西处理转换成“缺乏的”有用东西的能力,即进行必要的社会环境保护劳动。人类为了维持和保护良好的生态和生产环境,付出了巨大的凝集在建立和保持良好环境质量状况中的社会劳动量,是以环境保护人员的社会劳动以及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形式存在的。

作为协调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关系的环境保护劳动显然已是社会再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城了。它是以减少、防止社会经济损失,恢复和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环境资源为目标。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创造的是社会综合经济价值,即是社会从改善的环境及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中所获得的各种形态的经济收益。环境污染与破坏愈严重,社会再生产与自然界、污染破坏者与国家 (社会)之间在环境利用及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不等价交换愈背离价值规律,环境保护、人口控制所创造的社会综合效益就越高。

人类社会的长远目标无疑是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因此企业在利用环境资源时,必须把本企业可能造成的对外影响在本企业内进行考虑,承担起防治污染的义务,不得向社会转嫁污染和破坏而造成社会的不经济性成本。国家在进行社会再生产的总战略上,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把多余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完全,不断提高回收利用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尽可能把污染和破坏限制在最低限度内,力争保持地球上现有生物的延绵不断;力争保持优良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利用各种环境因子和各类生物遗传工程技术培养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种,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用无污染或小污染的技术。

5 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中不可违背价值交换规律

在已经出现的极为严重的小至局部区域大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前,若企业、地方乃至国家以发展经济为借口不严以律己,对环境保护不给予高度重视,不自觉处理好社会再生产与环境的关系,那么人类行为也将随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愈来愈背离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符合商品要实行等价交换的规律。不等价交换市场的扩大意味着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扩大和加深,最终将导致地球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统一的崩溃,人类终将无法生存而走向消亡。当今这条通向灭亡的道路已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社会再生产开始逐步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现在都很清楚全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赖而不可分割的。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特别重视,把其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 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的生态灾难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坚定了我国建设好生态环境的决心。

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难于满足全世界健康发展的现实面前,从 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世界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开始,到 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地球气候会议,世界已经召开了多次有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100多位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这些会议是在全球环境问题及区域性环境重要污染的不断发生的前提下召开的。人类亲身体会到社会再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人类在发展前进中不能再回避环境问题。各国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些最高级别的保护地球环境的全球首脑会议,通过了全球性保护环境的《人类 21世纪议程》、《人类环境宣言》、《行动计划》、《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等文件。为了全人类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全世界都清楚必须做的事情及将来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方向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综合上述,环境资源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直接危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拙。如果没有对环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配置,就没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因此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和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一致的。其目的是调节污染破坏者与国家及社会与自然界间的价值、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环境,为人类更好地发展提供条件。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Law of Value of Social Reproduction

LEIHeng-yuan

(Zhaoyang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Zhaotong Yunnan 657000 China)

The degree and scale of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become worse and worse because of more and more expanding social reproduction of human being in a long term.So the environment is regard as scarce sources which are of the social commercial property.The law of val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law of value of social reproduction,the more human being departs from the law,the wors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becomes.However,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population control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keep the same.

law of value;social reproduction;environmental quality

X22

A

1673-9655(2010)增 1-0005-04

2010-03-01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不断完善排污收费工作 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