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船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特点与经验做法

2010-08-15欧崇阳彭东亮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伤病员卫勤医疗队

欧崇阳,许 恒,彭东亮

医院船是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的新一代海上应急医疗保障平台,是海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载体,在战时担负海上伤病员早期治疗、部分专科治疗及医疗后送任务,是未来战争中海上救治阶梯内的重要环节。2009年 11月,以医院船岸基依托医院人员为主体,在东海、南海海域开展了两个阶段的海上医疗救护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医院船医疗队的组训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归纳和总结了一些体会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1 医院船医疗队组训工作主要特点和要求

1.1 医院船医疗队人员构成复杂,涉及要素多,组织协同工作复杂 鉴于医院船在未来海军救治阶梯中承担的任务,医疗队在构成上人员数量多、专业构成全、素质要求高,因而在训练中对组织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船展开单元齐全,各组室救治功能多元、专业性强,必然带来分练内容多寡不均、卫勤训练流程复杂、合练协同工作难等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烧伤病房、手术室和 I C U等临床组室和C T、检验等辅诊科室的展开要求高,训练难度大。

1.2 医院船装备先进,品类齐全,人装结合训练要求高 医院船装备先进、操作复杂,使用者需要阅读大量的机器使用方面的资料,更要根据训练课目的要求对卫生装备的性能、操作、维护、保养知识等进行学习,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以检验室为例,2~3名检验技师需要控制 20台左右各型设备,完成几乎所有检验项目的操作,这些都对人装结合训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 医院船医疗保障人员多,药材消耗大,物资筹备工作繁重 随着医院船科室编成的增加、救治范围的扩大,医院船医疗队执行保障任务或实施训练,在装备、药品、耗材、器材等方面的要求较运输船医疗队、救护艇医疗队等海上机动卫勤分队大大提高,其中既有因开设科室种类齐、床位数量大带来的物资数量方面的变化,更有手术种类增加、治疗要求提高、配置船载卫生装备专用耗材等造成的物资品量上几何级数式的增加,为筹备训练的物资准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重负担。

1.4 医院船救治流程实现了信息化,适应性训练难度大

医院船有自成体系的信息系统,并借助电子伤票系统与海军救治阶梯中的其他卫生机构互相联系。训练中,医务人员需要对船载医院信息系统(HI S)的操作进行熟悉,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救治流程中电子伤票的使用方法进行学习(尤其是分类后送组),才能充分发挥医院船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和管理工作效率的作用,达到适应性训练的目标。

2 主要工作做法和经验

第 1阶段,海上医院在领导机关的大力协助下,先后安排教学和科研单位的专家进行了批量伤员救治的卫勤方法、医院船医疗队的组织与工作、医院船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医院船常用卫生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等课目的理论培训,结合医院船各组室工作流程进行了伤员救治预案的优化,通过模拟伤病员救治(盲设)对医院船组织与工作进行检验;第 2阶段,在海上医院专家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在前期训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野战文书的分类和使用方法、电子伤票系统的操作和使用、医院船训练大纲要点解读、模拟伤员的化妆与表演等课目的理论培训,对批量模拟伤病员救治通过(盲设)进行了预合练、合练等反复拉动。

2.1 统一思想,确定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 领受任务后,海上医院临时党总支立即召集机关和相关人员进行研究部署,把训练活动的主旨定位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军事训练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新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围绕医院船适应性训练的重点内容,按照先理论、后操作,先分练、后合练的思路,认真筹划,充分准备,严格训练,突出卫勤指挥协同、人装结合训练、信息系统操作、伤病员救护与后送等重难点问题,强化力量融合,练精保障技能,摸索总结医院船的卫勤保障规律,尽快形成医院船卫勤保障能力。

2.2 端正认识,搞好动员教育和小结讲评 为了鼓舞医务人员士气,提高训演练工作质量,院领导利用全院大会、交班会、点名等各种场合及时总结、讲评问题,表扬先进,不间断地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政治教育和动员,确保参训人员在思想认识上与上级党委和机关保持高度一致。

2.3 周密计划,推进训练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在上级机关的具体指导下,海上医院认真筹划,充分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按照理论培训、组室分练、医院合练的组训模式为展开的各个组室制定训练预案,突出卫勤指挥协同、人装结合训练、信息系统操作、伤病员救护与后送等重难点问题。

2.4 积累经验,规范医院船伤病员救治流程 医院船列编海军时间短,提供平台高,训练难度大,而岸基依托医院虽然有较为丰富的带医院船、运输船、救护艇医疗队训练经验,但在医院船医疗队训练计划、方案的拟制,训练内容的组织和实施等具体环节上缺乏操作经验。在上级机关的全程指导下,在全军各科研院所专家的具体帮助下,训练中逐渐规范了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的卫勤组织指挥,理顺了医院船伤病员救治流程,保证了巡演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锻炼队伍,培养技术骨干,练精保障技能 由于抽组人员主要服务于巡诊任务,从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的角度来看,人员专业构成、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不尽合理,实际展开中手术力量薄弱、卫勤机动分队骨干少等,客观上为训练的组织带来了难度。通过对内充分挖掘潜力、强化协同训练等措施,各组室人员分工明确、配合熟练,处置伤病员规范、措施到位,完成了训练计划的所有课目,培养了一批海上医疗救护训练骨干,练精了技术力量的保障技能,基本达到了训练拟定的目标。

2.6 知难而进,人装结合训练初见成效 虽然医院船装备先进、操作复杂,但组训过程中始终把人装结合作为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指挥组牵头为各组室借阅了大量的机器使用方面的资料,要求各组室利用巡诊和训练间隙,不间断地对卫生装备的性能、操作、维护、保养知识等进行学习,并利用靠码头开展门诊和体检的机会对机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海上医疗救护训练中,还着重对海水复温装置、烧伤病房设备、呼吸机等特殊抢救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了重点训练;在巡诊期间,医院船接诊并留治了近 10名军地伤病员,医院开启了所有科室进行协同配合,对医院船的主要卫生装备进行了反复的操作和维护保养训练。经过持续的人装结合训练,医务人员对于船载卫生装备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保证了海上医疗救护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

2.7 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和不足 本次巡诊中的训练活动是岸基依托医院第 1次以大型专用医疗救护装备为平台执行卫勤训练任务,也是岸基依托医院近年来第一次与兄弟单位混编执行训练任务,在操作、组织、指挥、协调等方面缺少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提高。通过训练,岸基依托医院及其他相关单位强化了混合编成力量的融合,初步摸索和总结医院船的卫勤保障规律,为尽快形成医院船岸基依托卫勤保障能力作了有益尝试。

3 几点建议

3.1 训练内涵方面 训练内容的设置,在理论与操作的比例、理论授课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应符合科学、完整的要求,保证训练质量;在训练的细小环节上,如伤员化妆效果的提高、训练中辅助科室力量的使用、医院船救治流程的优化等方面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提高,保证训练效果。

3.2 组训模式方面 根据此次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的实际经验,混编合训的模式在卫勤组织指挥、人员抽组编成和物资器材准备等方面的协调难度大,指挥效率低,影响演练的实际效果。而从目前海军各医院的技术力量和综合实力来看,单独承担医院船医疗队抽组任务难度大,如手术组、I C U、烧伤病房等组室对医务人员的要求高,专业人才缺乏。建议上级部门结合医院船保障任务中依据不同保障级别的具体要求,采取模块化抽组训练和海上医院合训相结合的模式拟制训练计划:在小规模训练(低于 100张床位)的组织中,可以某一家医院为主组训,以卫勤流程、医院船信息系统和主要组室的人装结合训练为重点;在满负荷训练中宜设置训练牵头单位,配属部分模块力量,完成巡演练任务。此外,个别组室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可借助联勤医院的模块化力量进行配属和补充。

3.3 信息系统方面 医院船使用了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受伤病员的全过程实施了电子化管理,并把伤员信息系统前伸到救护艇等一线救治机构,是海军伤病员救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其与各医院运行的“军字一号”系统在使用中有所区别,且应用的电子伤票系统较为先进,建议信息系统承制单位编写教材或训练软件系统,便于各医院在前期理论训练阶段对信息系统使用方法进行专题培训。此外,在此次训练中,医务人员普遍反映,医院船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信息传输问题、人机交互问题、局域网病毒问题以及软件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等,参训医务人员应及时总结上报,上级机关应在以后的医院船加改装和维护过程中予以特别关注。

[1] 王兵,张永军,汤红 .海上机动卫勤分队战备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8-19.

[2] 周亚平,刘文宝,陈立富,等.信息化检伤分类装备在海上卫勤模拟训练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6):552-553.

[3] 段光锋,张鹭鹭,陈立富,等.信息化卫勤演练模式设计与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6):585-586.

[4] 张劲松,于利华 .海上适应性训练卫勤保障[J].解放军健康,2008,(5):6.

猜你喜欢

伤病员卫勤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