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救护艇医疗队训练方法探讨

2010-08-15郭洪德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伤病员医疗队医护

郭洪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卫生救护艇上的医疗布局更加合理,各种医疗功能更加完善。救护艇上设有伤病员换乘分类区、危重伤病员抢救室、复温站、药房(包括配药间和药库)、护士站、伤病员舱(包括重伤病区和轻伤病区)、供氧站、被服舱。为便于管理,还设有病员呼叫系统和医疗信息化系统。但由于救护艇内部结构紧凑、空间狭小、通道狭窄,对医疗队的紧急救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笔者依托某救护艇,结合我院医疗队海上医疗救护训练方法,总结了几条经验,旨在提高我军救护艇医疗队的医疗救护能力。

1 按纲施训,科学组训,不断夯实军事训练基础

1.1 科学制定保障方案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精心运筹,制定了齐全、周密且符合实际的保障预案。把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保障措施考虑周全,并在每个预案中设有处置各种不同情况的应急措施,尽力把各种保障预案做到多样化、实战化[1]。

1.2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首先要对舰艇条令的基本内容作一初步了解,以便掌握在舰艇上生活、工作时应遵守的规定,保障行动的安全。同时,也要了解一些有关的海洋知识和海上遇险时的求生知识及国际法规,保证在海上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时能作出正确的处置。重点要掌握海战卫生减员、医疗后送、伤员换乘、卫生防护、药材供应等方式方法,特别是对海战伤救治原则、海上伤病员救治流程,必须做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确保在复杂条件下灵活应对各种紧急问题。

1.3 突出针对性训练 海上医疗救护不同于陆上,受空间、天气、海况等因素影响很大。医院积极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着眼保障任务的需求,着重抓好针对性训练。通过理论培训、专家授课及随舰艇出海保障等方式,重点对分队指挥官、保障技能及人装结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训练。突出以应用牵动基础,以指挥带动技能,有选择地学,有重点地练,并建立起有组织的自学、有重点的集训、有约束的考核等良性运行机制。

2 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狠抓实地训练成效

卫生救护艇空间狭小,配备医务人员数量较少,要在复杂条件下确保成批量伤病员的通过,并及时、正确、合理地处理好伤病员救治中遇到的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2.1 强化一专多能 在卫生救护艇上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一专多能尤其重要,一人兼数职的情况尤为突出,只有真正做到一专多能,才能确保组间协作的有效开展,才能保证救治流程的顺利进行。为此,笔者重点研究了“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与装备相结合,医疗队与救护艇相结合”的训练。通过装备静态展示、实际操练等方式,让每一位队员熟悉救护艇布局,熟知医疗装备性能,熟练医疗装备操作。实现了一台机器多人操作,一台手术多人做的目标。

2.2 加强组间协作 救护艇医疗队的伤病员救治任务重、人员少、情况复杂,要想提高救治效率,加快救治速度,做到忙而不乱,必须加强组间协作。笔者结合救护艇救治任务特点进行了分工,医疗队队长负责组织协调各组展开救治工作。首先,加强分类组,协助伤病员分类,待伤病员分类完毕后,迅速加强到医护组,负责待手术的重伤病员的紧急处置;分类组在伤病员通过完毕后,加强到医护组,对轻伤员进行伤情处理;抢救组待伤病员抢救完毕后,加强到医护组,负责手术后伤员的病情处置;复温组待伤病员通过完毕后,加强到医护组负责复温过的伤病员病情处置。

2.3 优化救治流程 实践证明,救治流程是医疗队开展医疗救护工作的核心,救治流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队工作的开展。为达到救护艇医疗队救治流程的优化、合理、有效的目的,笔者在海上实地训练期间,反复揣摩、仔细推敲,经过反复试验,寻找出了一套有效的救治流程,为下一步开展海上医疗救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对人员、物资、展开方法及伤病员通过线路进行了专门规划和规定,实行了岗位定人、装备定人、伤病员定人的“三定”训练模式,明确了任务,细化了分工,优化了流程,使得医疗队的医疗救护工作井然有序,切实提高了医疗队医疗救护效率。

[1]王海军.反恐维稳后勤保障理念[J].后勤学术,2009,5(1):15-18.

猜你喜欢

伤病员医疗队医护
援非医疗队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