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

2010-08-15刘晓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应试者日语交际

刘晓军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

刘晓军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新日语能力考试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并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对其考试宗旨、得分形式、等级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日语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此,我们在具体的日语教学实践中,也要重视和加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现阶段的教育现状,日语界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中国日语能力评价标准。

日语能力考试;CEFR;IRT

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对日语人才需求旺盛,日语学习者及“日本語能力試験”(JLPT)参考人数众多。JLPT成绩在升学、就职、公司内 晋升方面也越来越受重视。自2010年起,改革后的JLPT正式实施。那么,新能力考试的实施将会对我国日语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日语教学该如何应对?本文尝试对JLPT的新变化基于测试理论等作出总结,并就其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进行思考。

一 “新能力考试”改定处

根据“新しい「日本語能力試験」ガイドブック”(以下称“新考试指南”),总体上,“新日语能力考试”改定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语言实际运用,着力检测应试者利用语言知识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

新能力考试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EFR),把重点放在检测应试者运用日语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新考试指南明确提出:新考试重视日语相关知识以及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因此,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语法、词汇、文字等语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二)提供“Can-do一览”

CEFR提出了面向行动的外语教学理念,把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看作是社会个体,这一个体需要在某一具体的社会行为范围内,根据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完成包括语言活动在内的各项任务。同时,提出在活动中应用语言能够充分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并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为了实现交际而必须完成的任务单(能力量表)。

新能力考试借鉴CEFR,拟提供描述这种“通过了不同级别的学习者能够干什么”的“Can-do一览”。以便于学习者自我评估等等,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判断应试者的日语能力提供更为直观的标准。

(三)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实行得分“等值”

“项目反应理论”(IRT)相较“经典测试理论”(CTT)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对被试能力的估计不依赖于特定的测验题目。IRT将被试能力和测题难度放在同一量尺上进行估计,无论测验的难易,被试能力估计值不变,不同的测验结果可直接比较”,而且IRT“难度和区分度的估计值与被试的能力无关”。基于IRT设计、实施的新能力考试,摒弃了传统的分数,采取得分“等值”的方法。因为不同年度考题的差异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考试难易度有所变化,但是“等值”的方法确保了测试得分不会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这样,同一应试者参加不同年度考试的成绩可反应其日语能力的变化,不同年度的应试者的成绩也具有了可比性。

(四)由四个级别改为五个级别

JLPT原设1、2、3、4级共四个级别。针对2级和3级间等级差距过大,通过3级的应试者很难通过2级测试的反馈,新考试在两者间增加一个等级,形成N1、N2、N3、N4和N5五个级别。

此外,具体的考试细节,例如测试次数、测试科目、各级别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析结果等等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二 新能力考试的实施及CEFR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对于什么是“运用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新考试指南虽然没有明确界定,但是却明确地将检测应试者的这种能力作为改革后的考试宗旨,而培养学生的“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或语言交际能力也正是我国日语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所在。

CEFR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等几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又有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构成要素。其中,语言能力是指所有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语言系统的其他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也就是纯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而语用能力则是指根据互动式交流进程和语境,功能化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如果我们把视角聚焦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新能力考试的宗旨和CEFR的论述给我们的日语教学至少是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启示。

CEFR提出了面向行动的教学新理念,认为在活动中应用语言能够充分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同时认为,“完成交流和学习的任务需要语言活动,并要发挥交流和学习主体的交际能力,但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而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语言。文化是有差异的,其差异往往表现在语言之中。有鉴于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即纯语言能力的传授和培养,又要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力量,要重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让课堂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接触、体验日本文化的场所,积极引导学生对中日文化进行比较和探讨,帮助学生发现、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善于捕捉日语交际机会,积极利用日语与他人交流。还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展多形式的任务型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使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二)日语界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能力评价标准

现阶段,我国开展日语教育的大多数高校针对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按照不同的教学大纲或要求实施教学,测试与评估也纳入不同的类型。而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对学生日语能力的测定各有侧重,标准相异,影响了人们对日语人才的整体认知,特别是非专业人士对日语人才及证书的评价。

JLPT是以全球日语学习者为测试对象的,并非只针对中国学习者。另一方面,它在考试设计中,级别越高汉字越是大量出现。而中日“同文”,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大量出现使得母语为汉语的应试者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应试者更易获得理想的成绩。作为结果,这固然让人高兴,但是其检测功效就打了折扣。何况,JLPT没有设置写作和口语测试部分,它从多大程度上能够完全检测应试者的综合日语能力也就成了问题。

由此种种,现阶段我国缺乏适合明确、统一的日语能力标准的这一窘况,不利于对学习者和使用者日语能力的统一评价,制约了日语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日语能力标准。

对于英语界的相似问题,鄢家利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和方案。认为借鉴CEFR,我们也“应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加盟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统一的标准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更要重视交际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在语言教学标准体系的建设上,不仅要建立内容标准,还要有配套的能力标准、水平标准和实施标准”。同时还认为,我国统一的语言能力标准应该具有:统一性、可读性、可比性、相容性、透明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日语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同英语界同样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上述原则和方案同样适用于统一的日语能力标准的制定。当然,这个统一的能力标准的制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可能会有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这样,在统一的能力标准出台前,应继续完善和有效利用日语专业的两个教学大纲和四八级考试大纲、非专业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四六级考试大纲。同时,活用新能力考试和借鉴利用“日语能力考试Can-do一览”也是可行的、有效的选择。

三 结 语

新日语能力考试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日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就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改定处对学生作针对性分析和训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在活动中应用语言能够充分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意识,以此为指导可进行多视角、多形式的任务型教学实践。既要重视纯语言能力的传授,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力量。另外,现阶段我国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日语能力标准的这一窘况要求我们对此进行更多、更细致的研究和持续努力。

[1]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2]何艳铭,冯增俊.走向新世纪的欧洲语言教学——《欧洲语言教学与评枯共同纲领》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6).

[3]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刘俊,傅荣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王全.谈英语水平测试多极化与统一能力标准[J].外语研究,2004,(1).

[5]鄢家利.从“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看我国英语能力标准的制定[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6]俞晓琳.项目反应理论与经典测验理论之比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7]新しい「日本語能力試験」ガイドブック[Z].国際交流基金·日本国際教育支援協会,2009.

(责任编校:周 欣)

book=206,ebook=418

H36

A

1673-2219(2010)06-0206-02

2010-02-23

刘晓军(1981-),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与日语教育。

猜你喜欢

应试者日语交际
情景交际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How AI experts influence our decisions
指纹识别在大学生应试者身份核验中的运用
交际羊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面试中常见的12种错误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者的紧张心理分析及指导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