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认知语境对交际话语的理解

2010-08-15黄玉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关联语义话语

黄玉明

(茂名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分析认知语境对交际话语的理解

黄玉明

(茂名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认知语境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话语理解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化过程。与传统的语境相比,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主体性和整体性。文章分析了认知语境的理论依据和特征,探讨认知语境在人类交际中话语理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

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话语理解;制约

一 认知语境理论的依据分析

从现代国外语境研究看,波兰人类学家Malinowski(1930)是提出语境概念的第一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此外他还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之中,不参照这些广泛的语境便难以正确理解语言。后来,关联理论把关联定义为“假设和语境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关联,必须时时刻刻依赖语境。基于这种认识,Sperber & Wilson认为,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是听话者对世界的假设。Sperber &Wilson(1986)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在关联理论中,语境被定义为“心理产物,是听话者对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组”[1]。关联理论认为,受话者将对世界的假设以概念的表征形式储存于大脑中,构成用来处理交际时新信息的认知环境。因此,关联论把语境解释为“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或“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the set of all the facts that he can perceive or infer: all the facts that are manifest to him”,[2]即对于某个人能够明白的所有事实。

不少研究表明,语境是研究具体情景下话语意思的学问,语境对话语的理解和表达有着巨大的约束力。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L·梅在他的《语用学导论》中指出,要获得对语用语言双方所进行的交谈理解,必定和唯一依赖于对言语交际中语境的理解。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约束力还表现在,一般场合说不通的话或表达法,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可以理解并可以接受,有时甚至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语言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这种复杂性表现在言语交际受限于交际场合和社会、文化因素,也表现在说话人的话语组织依赖于听话人在特定交际语境中的语境假设能力及推理能力。关联理论认为,人们所处的环境、经历及认知能力的不同,他们各自的认知语境就会有差异,对事物的认知也就不同,于是,对同一语境下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推理,产生不同的认知效果。如Jack说:“M ike is a good friend.”一般会被认为在赞扬M ike,但如果Jack是在M ike做了有失朋友义气的事而说的,就不难理解为他说M ike太不够朋友了。

二 现代认知语境的特征

自从波兰人类学家(Malinowski)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术语(context of situation),人类对于经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人类对语境的研究可分为传统意义上的静态语境和以认知语境为代表的动态语境观。

传统语境观从一个静态的角度强调了语言使用时的一切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话语的理解起着制约和解释的作用,并认为这些因素在交际进行时已经存在,而语境实在话语里借钱就已经存在,因此,认为语境是静止不变的。

与传统语境相比,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主体性和整体性。首先,认知语境的选择与建构是动态的。Sperber &Wilson提出的“认知语境”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因为关联是依赖语境的概念,理解话语所使用的一系列前提构成语境。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有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构成的。“关联理论”强调,对话语的理解是将其语境化的过程,是将话语信息与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相关语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可是语境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在整个认知语境中选定的,而且随着对信息的处理动态变化着。因此,语境是动态的,是随着话语理解不断变化的。

其次,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对语境进行了界定,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而人是认知的主体,不同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认知语境具有主体性。

最后,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在交际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是人们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的知识结构状态[3]。不再像传统语境那样是几种语用因素的简单结合,而是各种要素相互交融的集合体。

认知语境标志着意义的研究从静态转向动态,揭示了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理解话语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4]。

三 认知语境下交际会话语义的理解

过去,理解话语靠的是语言外码,但Sperber&Wilson却认为,理解话语要看语境,而语境同样要在语用的一般原则下形成假设,从而揭示话语明说的内容和暗含的意义。现代认知语境理论认为,所谓认知语境就是转换、分析、加工、存储、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

关于认知语境的构成,熊学亮认为,“认知语境涉及到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5]这三个语用范畴,它们反映了个人的心理认知状态。此外,熊学亮还指出认知语境也包括了社会的心理认知状态。

(一)语言语境对理解和确定词语意义的作用

Malinowski(1923)认为,话语和语境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理解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认知语境对语义的理解影响最大,对语义理解起着制约作用,因为认知主体所感知的内容有待于心理表征在具体语境中触发,激活相关的心理表征;它使大脑借助于思维,产生关于语言的期待,并借助于百科知识对心理期待加以选择、解释、修正。

You are making a very fine distinction. His speech was full of fine words which meant nothing. It poured all morning, but turned fine later. (fine这个词有“好的、美好”的含义,但在上句中的语境中它却有别于“美好的”之意。根据语境和认知推理模式,可以得出“细微的”、“华丽的”、和“晴朗的”含义。)

(二)社会文化语境对话语语义理解的作用

在具体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所构成的认知语境是社会团体所共有的集体意识。集体意识以“社会表征(social representation)”的方式储存于个人的知识结构里,使人的语言行为适合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6]。

由于任何语言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内涵也不同。文化差异影响听话人获得信息,这是因为说话人越过了字面意义,传递一种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如The guy’s got a M idas touch.作为受话人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要知道M idas touch所指的是希腊国王M idas的点金术。[7]

在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许多新颖的词语异常搭配就是社会文化语境的一种表现。也只有通过社会文化风潮这面透视镜,我们才能揭示出这些新鲜词组隐藏在不合理的字面下的合理性。例如,当今社会是个充满生机的绿色时代,绿色食品、绿色办公、绿色冰箱……

(三)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对语义理解的作用

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交际者对共处的认知语境的认识和把握度是成功进行交际的首要条件。话语理解过程是认知环境的旧信息和交际过程中新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双方共处的语境越大,互相显映的可能性就越大,话语的理解就更加精确。换句话说,交际是否成功,要看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语境是否相互显映。

Mary can’t bear children.本句bear一词在不同的认知语境中至少有两种选择。(1)Mary can’t give birth to children.(2)Mary doesn’t like children and can’t tolerate children.

关联理论认为,受话者对世界的假设以概念的表征储存于大脑中,构成用来处理交际时新信息的认知环境。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认知语境是双方交际成功的前提。[8]

(四)情景语境对话语语义理解的作用

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经过结构化之后成为认知语境的内容,帮助人们理解话语的意义。语言形成于其交际话语并非一一对应,一个表达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如It is cold here.可以是陈述:这里气温太低;或表达请求:你去把门窗关上吧;或者建议:离开这个冷地方吧;还可以是警告或提醒:小心感冒等等。又如:The air hostess greeted the passenger w ith a smile.本例句在不同的认知语境中可以理解为:1)空中小姐问候了那位微笑着的旅客。2)空中小姐微笑着问候了那位旅客。对以上句的认知过程中,含义2通常会首先凸显出来,这是因为对air hostess的背景知识草案中,smile是其内容的一部分。每当遇到air hostess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smile。

四 认知语境在词汇层面对语义理解的制约

关联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语言的交际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其中牵涉到语境假设的选择、延伸、调整与顺应等,可以揭示文化交际的认知状态。[9]认知语境制约着词汇的词义、词的多义性是语言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认知语境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相互搭配的词的词义域中可选取的范围。词汇是言语构成中最基本的单元,其理解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这一过程一般以认知者的知识图式为基础。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词或句的歧义消失,说话人的意图变得明确,话语接收者便从抽象意义进入到语境意义或话语意义,即话语理解。

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交际是一个处于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句话与前面已说过的话必然存在联系。关联理论指出在话语理解时认知主体会利用推理机制,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可能隐含的认知信息加以综合,再结合语境假设。例:

A. I am worried about those classes I m issed when I was sick.

B. I w ill try to bring you up today on what we’ve done.

从话语表面我们理解A因生病缺了课并正为此而担忧;但从B的话语就无法理解她的语义,只能通过A所提供的信息语境,我们可以推断出B明白A的信息,B would like to help A to make up classes he m issed and help B to catch up.

结束语

语言的理解应建立在人的总体认知基础上,通过推理来获得。认知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其具有动态性和社会文化性,认知语境的建构对话语理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会话语义在认知语境中的变化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水平,使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获得整体意义上的提高。

[1]Sperber.D & Wilson.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2]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 Cognition[M]. Cambridge: Blackwell,1995:39.

[3]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5.

[4]石小娟.认知语境与语义理解[J].外语研究,2002,(2):42-46.

[5]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1-7.

[6]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78.

[8]孙昂.认知·关联[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0):9-11.

[9]冉水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及共用制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8).

(责任编校:燕廉奚)

The Analysis of Cognitive Context on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in Speech Communication

HUANG Yu-m ing
(Maom ing University, Maom ing Guangdong 525000,China)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Contex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context signifies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semantic reference and points out that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is a dynam ic process of cognition and reference. Compared w ith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the cognitive context is dynam ic, subjective and integra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its features and points out that cognitive contex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understanding utterance in implication inference and realiz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context; utterance understanding; restriction

book=193,ebook=352

H08

A

1673-2219(2010)06-0193-03

2010-02-01

黄玉明(1963-),女,广东遂溪人,茂名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关联语义话语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语言与语义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